首页 > 宋朝地主全集 > 第十四章 周吉讲经 (第二更)

第十四章 周吉讲经 (第二更)

2025-03-30 19:31:16

(求收藏,推荐,评价,点击,谢谢)既然你们都愿意做我的学生,那等下我就跟你们夫子说,以后你们就做我的学生,以后你们的课业就由我来教,可能跟其他人教的不一样。

周吉说。

你们现在都学到哪里了?周吉问。

其实这些送到这里的学生,有些以前都在地方上的私塾上过学,送到这里是因为这里的福利好,主要还是看在周吉这个神童解元的面子上。

希望可以在这里沾点灵气。

周吉收的这几个在整个私塾来说,暂时是比较优秀的,而周吉为了结束自己无所事事的局面才收了他们。

以后如果想做周吉的学生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现在千字文,百家姓,论语我们都已经学好了。

请老师指教。

五位学生说。

那我们问你个问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怎么解释呢?周吉问。

因为周吉的很多见解都是后世的人经过考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所以他要把正确的**说给这些学生听,而不是外面的儒生怎么说,周吉也怎么说。

周吉跟他们说的可能就是南辕北辙的两个意思。

我来。

吴辰抢先开口了: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的,我们以前的夫子都这么讲的。

其他四人也说。

我却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从《论语》上下通读来看,孔子前面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显然不可能下面的意思跟这个完全相反,所以我更认同这样的解释:‘百姓如果能力足够,就任由他们去做吧;如果不足够,那么就通过教化让他们知道,之后去做!而不是什么不能使他们知道。

’老师高见,我们不如。

五人异口同声的说,还一脸仰慕的看着周吉。

非也,非我高见,只是你们读书都只是死读书,读死书,不知道去理解圣人的意思,当然这也和你们的年龄有关,你们都太小了。

还不足以认识到这样的道理。

周吉说。

不是的,老师,以前教过我的夫子都是这样解释的,我们也是这样理解,所以我认为即使我们以后学成了,也不会高过老师。

吴辰说:以后我一定在老师座下努力进学,可以使老师的名声远播。

以后你们在我门下读书需要记得一点: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读书。

书上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不能说前人的成就就一定高于后人。

有句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

我们都要做长江的后浪。

周吉说。

遵命。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我还要跟这位周安夫子说话。

周吉说。

是,学生告退。

五人退出了周吉的房间。

大哥,你的解释真是精彩极了。

听你讲课从来不会厌,从来都能听到跟别人不一样的理论。

周嫦说。

错了,我说的也不一定对的,只能说我考虑的比别人深入一点,以后别人考虑得更深一点说不定据推翻了我的见解了。

周吉说。

我觉得大哥你解释的很好了啊,怎么可能还有比这个更好的解释呢。

周嫦不依的说。

你这个丫头,我都跟你说了,那是你没见过真正学富五车的大儒,不然的话你局不会这么往大哥脸上贴金了。

周吉溺爱的说。

几天学生已经收好了,我要准备教学生的用具了。

周吉说,他打算主要教这些学生格物和经济方面的东西,至于经学就让他们跟其他夫子请教吧。

大哥,现在还早,不如再陪我在私塾里转转。

周嫦说,刚才只是在教室旁边转了一下,还没有见到现在私塾的全貌,周嫦有些不甘心。

下次吧,你也出来好一会了,等下回去还要准备接受爹的责罚呢。

周吉说。

有什么好怕的,只要大哥你说几句好话,爹就会放过我了。

周嫦撒娇的说。

周嫦从小到大虽然大祸不闯,但是经常会做一些使周勇哭笑不得的事,都是周吉护着她度过难关。

在周嫦的心中,周吉就是她的保护神,只要周吉在,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什么。

那也要先回家了,再迟的话我也护不住你了。

周吉说。

那好吧!周嫦说。

两兄妹一进周家庄的大厅就见到周勇正坐在主位上,黑着脸看着他们两。

看来这次我也护不住三妹了。

周吉心想。

爹,我们回来了,怎么黑着个脸呀。

周嫦还是有点迷糊,不知道看脸色。

哼,你刚才和你哥去哪了?周勇大声责问。

......周嫦当场哑巴了,不敢说了,在心里只想着大哥来帮她解围。

爹,三妹实在是好奇私塾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就带了她去了私塾看了一下,没有什么人看到的。

周吉说。

哼,我还没说你呢,不是说不准你带她去吗,现在翅膀硬了,连爹的话也不听了。

周勇不高兴的说。

不敢,不敢,实在是妹妹太缠了。

周吉这时候还是先撇清自己吧。

哼,你先回去吧。

周勇叫周吉离开。

看来妹妹这次真要吃苦头了。

周吉心想,但是周勇叫他离开,他不敢不离开。

周吉走出老远还听到从大厅里传来的咆哮声:你翅膀硬了,爹的话都不听了,是不是以为你大哥可以护着你,你就好胡作非为了。

后面声音就小了下去。

周吉也没办法,只能往自己的书房里去了。

里面都是一些在周吉看来比较简单的教授格物的器材,比如标准的十分铁尺等。

因为大宋的计量衡在地方上都不是很统一的,在各地总是有差异,那是因为技术不过关,制造的计量器具总是有差异。

而周吉的这些都是叫高明的工匠把模板做出来后,然后用车床压出来的,绝对是一模一样。

如果外人看到这些又要来这里抢了。

等周吉出来的时候,周嫦正垂头丧气的站在大厅里,而周勇已经不在了。

三妹,怎么了,一脸丧气的样子。

周吉不知道周勇是怎么罚的周嫦。

(第二更迟了,不好意思,不好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