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吉这个时候已经睁开了眼睛,只见周围围着几个穿着粗布衣裙的妇女,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婆子正抱着他,嘴里叽里呱啦的再跟躺在床上的母亲说话:周氏,恭喜你啊。
生了个大胖儿子,你们周家有后了。
麻烦陈稳婆了。
周氏虚弱的说:把孩子抱过来,我要抱抱他。
陈稳婆把孩子抱了过去,周氏伸手接了过去。
周吉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想着自己的前世,感慨着,今生终于有了父母。
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周氏抱着孩子,想着嫁到周家的这几年,遭了这么多的白眼,今天终于生下了个儿子,以后再也不用听那些让人难受的话了。
想着想着,眼泪就下来了。
周吉一见母亲流泪了,就伸出自己的小手想帮母亲擦掉眼泪。
可以人小力弱,怎么也够不到母亲的脸上。
不过一个婴儿努力想把手伸到周氏的脸上,旁边的人看了都惊奇万分,别人家的孩子刚生下来,都是哭个不停,这个孩子刚哭了一声就停了,现在还想伸手为母亲擦眼泪。
周氏,看来你儿子不得了啊,这么小就知道心疼母亲,长大了肯定是个孝顺儿子。
旁边的人都这么说。
周氏一听,不哭了。
脸上绽放出了笑容,说:小孩子家,现在还看不出来的。
稳婆,你把孩子抱出去,让孩子他爹也抱抱。
这时候,周勇已经在外面等不及冲进来了,看见小孩,就伸手抱了过去:我周勇终于也有儿子了,我周家有后了。
周勇也是喜极而泣。
然后抱着儿子,贴在自己的脸上。
周吉被父亲脸上的胡茬扎得很不舒服,就在父亲的怀里扭了起来,顺便把第一泡童子尿撒到了父亲的身上。
哈哈,儿子跟我就是亲,第一泡童子尿都撒我身上了,哈哈。
周勇高兴的说。
在家里又是一顿忙活,终于把该做的事做好了,周勇把孩子抱到周氏身边。
开始跟周氏说话了:孩子他娘,辛苦你了。
我一点也帮不上忙,真是惭愧。
相公,有你在身边,我一点也不辛苦。
我现在就想孩子能够快乐幸福的长大。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
一转眼,离周吉出生已经有六年了。
这六年中周家生了很大的变化。
生下周吉后的第三年,周氏又为周家添了一子一女,妹妹叫周嫦,弟弟叫周元。
家里每天都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而周吉除了每天逗着家里人笑以外,就是整理着脑袋里的记忆,现在可以整理的已经全部整理完了,不能整理的全部选择了遗忘。
而对于这里的情况已经有了清晰的了解,他出生的日子是康定元年,也就是1o4o年,是宋朝仁宗执政时期。
老家是在两浙路,温州辖下。
因为周吉拥有很多的记忆,虽然一些记忆已经是破碎凌乱的,但是总有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研究。
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最好的时期,没有大的兵事,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吏治也算清廉,治下的百姓都是安居乐业。
现在的周吉开始为他的未来谋划了,先要去私塾读几年书,虽然他对繁体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能认识全部的繁体字,而且读书有利于他以后的行动。
再一个就是帮家里致富,虽然家里的每个人都是充满了笑容,但是家里的条件实在不是很好啊。
爹,娘,我想去官塾上学。
周吉过去跟父母说。
好儿子,这么小就知道去念书了,好的很。
哈哈。
比我小时候有出息多了。
周勇大笑:我明天带你去官塾拜师。
爹,我也要去。
周元不是很清晰的童音也传了过来。
我也去,我也去。
调皮的妹妹也开始起哄了。
乖,你们还小,等你们和你哥哥一样的时候,我就送你们去。
不过你们在家要乖,不然就没书读了。
看来我家要出两秀才了,哈哈。
娘子,你看村里的那些小捣蛋都不愿意去学堂上课,只有我们的儿子主动提出要去上课,哈哈。
周勇高兴的说。
第二天一大早,周勇带着周吉往官塾走去。
儿啊,在官塾里要听老师的话,要好好的学点东西回来。
周勇说话了。
爹,我知道了,你看我在家里不是都很乖嘛,在学堂里一定和在家里一样乖。
周吉撒娇的说。
周吉为了过一个美好的童年,从来没有露出他过成年人的智慧,只是在家的时候会帮忙做些家务,还有带带弟弟妹妹,所以周勇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最好以后能考个解元回来,让你娘也高兴高兴。
也不枉你读书一场啊。
是,爹。
周吉大声回答。
不一会就到了官塾的门口,敲开官塾的大门,里面的老师出来了。
夫子,我想送我儿子来上学的。
周勇开口了。
哦,好的,里面请吧。
这位夫子说。
吉儿,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和夫子说话。
周勇嘱咐周吉。
知道了,爹。
周吉应了一声。
过了一会,周勇回来了,满脸兴奋:吉儿,快来拜见夫子。
周吉行过拜师礼,又拜过孔夫子,正式入了官塾。
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