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全集 > 第一章

第一章

2025-03-30 19:33:53

闻金军游骑已经出现在大河北岸时,汴梁城各门关闭,城内官民两次受到金军入侵,早已是惊弓之鸟。

如今金军再度入侵,百姓自然是想到了时隔不久的上次围城惨状,人人自危、汴梁城内一日三惊,流言肆起,奸佞不良之徒趁机打家劫舍,引起百姓更加惶恐、人人自危,几乎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骚乱。

宗泽发遣开封府差役、铺卒加强巡逻,缉捕斩杀数十名闹事之徒,将人头悬挂各门示众,城中方才安定不少。

朝中大臣没有想到金军会突然进攻,先前边军竟然毫无察觉,战时的前方塘报只是说金军被相州守军牢牢阻在城外,而其它各处守臣都传报无事,大家才稍稍松了口气,孙傅认为金军只是在边境州县的一次较大规模的骚扰,不足为怪。

可是还没有几日,就传来金军过了滑州,迅速南下的消息,他当即就面色煞白,没了主意。

整个大宋朝廷中,唯有朱影与王泽二人显的最为镇定,王泽在都堂当值时接到塘报,只是淡淡地道:知道了,天色已晚,明日再知会诸公。

在垂拱殿朝议中,虽有大臣陈请谈和,但是孙傅、唐格、张叔夜等宰执大臣主张抵抗,李纲尤为坚决,由于执政们的空前一致,主战论调占了上风。

……无耻、简直是无耻之徒,议和笔墨未干,就背信弃义……李纲激动非常,愤然道:臣以为金人此番南下,虽是凌厉风速却又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汴京附近有十余万禁军,何须担忧区区南来疲惫之师,正可借此良机,全歼来犯之敌,树我国威。

王泽在众人眼中一贯坚持抗金,但在朝议中却一反常态的沉默,静静的听他人慷慨陈词。

朝中主战风气的形成主流,宰执大臣们不约而同的倾向于抗战,李纲出乎王泽意料几乎冒着与金国再次全面开战的坚决态度,使王泽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目前朝中大臣多是由倾向主战的官员担任,忧的是如李纲等人其心可嘉,然书生论略难免偏激,坚决主战的意气用事,在战略上有时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

他猛然感到在大宋恢复的时期,几乎是清一色的主战大臣把持朝政,对自己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金军的再次南下激起的朝野坚决反击的呼声,是自己始料不及的,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金峰很难把握战局的发展,而自己更是无能为力。

弄不好要脱离自己的控制,宋金重新开战,那自己可成了千古罪人了。

王泽极力控制自己的胡思乱想,决意要在朝野上下掀起不顾一切的抗战浪潮之前,果断的了解此事。

当即说道:李大人说的是,金人猖獗,盟约笔迹未干就败盟南下,不给以教训,稍稍惩戒,难保其日后轻视我天朝无人。

王大人这稍稍惩戒是为何意?李纲对王泽颇为敏感,听王泽话音,似乎并不想对金军有大规模反击。

在他看来无论王泽有无别的心机,在对金战和的问题上,他还是较为满意王泽的策略,认为王泽也是主战派中的一员。

但王泽的细微变化,令他不能不为之牵动,虽说目前王泽虽已交割兵权,但他在百姓与军中的影响比在场众位大臣都要有力,其态度变化,势必引起很大一部分官民的倾向与大宋战和的政策,李他得不慎之又慎。

王泽清清嗓子道:李大人,下官以为此时朝廷决不可与金人全面开战……此话从王泽嘴中说出,除聊聊几个激进的主战大臣外,多数大臣们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实际上只要是稍有眼光之人都能看出来,遭遇两次大规模破坏的大宋中原地区,已经无力支撑与北方强悍的金人全面一战的能力。

但听王泽继续说道:何况金人亦不会有意与我开战。

众人都是一怔,一时间没有领会王泽所想,金军明明已经达到了北岸,王泽还说金人不愿与之开战,秦桧怪异地看着王泽,若不是见王泽面色怡然,他还真以为王泽得了失心疯。

这话如何说?唐格饶有兴致地问了一句。

金军若有意开战,奈何沿河诸处不闻金军增兵声援的塘报,孤军深入重地,兵家大忌也!金军乃久战之师,可谓全胜之期,非当初宣和七年破釜沉舟决意一搏之时,亦是两路互为犄角方敢南下。

今只是由相、滑诸州南下,兵力规模不大,臣故以为金人不过是想讹诈……或许、或许是地方守将的擅做之举。

王泽也想不出太好的说辞,勉强说了些理由出来。

讹诈?张叔夜斜看王泽,冷不防蹦出这两个疑虑的字眼。

对、讹诈。

王泽斩钉截铁地回了三个字,他话锋一转,断然道:无论如何,此战之后,陛下须得加快准备南幸,汴梁城太受制于人了!王泽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迁都——在场的宰执大臣当然对王泽的感叹深有同感,金军一次规模不大的南下,也能让京城震动,其后还真不知道金军要南下几次,即使是王泽所说的讹诈。

连最留恋东京繁华的人也不免心有余悸,在心理上渐渐倾向于南迁。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渡过现今难关,将这群瘟神送走才是。

看来王大人是要请旨迎战了。

李纲听出王泽弦外之音,他的话中隐隐透出请战之意。

王泽昂首朗声道:若陛下有旨,不以臣为庸儒,臣立接旨,不敢辞。

李纲恍然间有感此时此景,竟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当年金军第一次南侵,宰执大臣惶惶不知所措之际,自己挺身而出,面对宰相白时中的刁难,自请率军抗金的情景吗?使他不自在的是,现在的主角却成了王泽,而白时中的角色却让他自己不知不觉地顶替了。

李纲不觉心中一振,仿佛从王泽的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力主抗金的影子,禁不住暗自叹息:无论如何,王德涵毕竟是个人才……想着,他的目光中透出几分温和,语气亦是软了几分。

王大人,目前京城并无得力大将,还是……李纲尚未说完,王泽立即道:李大人,某虽文人,却也略知行伍行军布阵事宜,朝中殿前司诸位太尉哪个不是身经百战之赫赫名将……李纲原本是一番好意,在他看来王泽虽有谋略,毕竟是一介文士,须配一名得力的大将方可。

而王泽的旧部,多以被枢密院分调各处,京城殿前司诸将仅有傅全一人,其余与王泽并没有多少瓜葛。

王泽调兵遣将使用这些人的话,难免有些不便,他的意思是想让傅全上阵,节制诸军,没想到王泽误会,认为他是在反对他领军上阵,而另有所图。

李纲明知王泽误会自己的好意,方要发怒,转念一想,王泽的表现却又在情理之中,当下再不言语。

朱影在玉帘后说道:王相公挂帅出征,须得朝中选择一二得力大将方能成行,哀家之意以韩世忠、傅全二位跟随王相公出战。

朱影的玉音几乎是一锤定音,王泽当即被除沿河方面宣抚使,调傅全为宣抚司都统制,韩世忠为宣抚司副都统制,李有为监军,征调京城附近马步军二万人北上。

虽说安排妥当,但朱影心下还是不住的打鼓,王泽与金峰二人虽有计较,战场毕竟是战场,军情瞬息万变,谁人能保证哪个无事。

大殿之上他不能有什么过分的关切,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于王泽尽可能的照顾,私下谈还不止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内宫与外廷的眼睛实在是太多了!相州境内,宋、金两军仍在舍生忘死的激战,战场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双方处于交织状态。

韩常完全不顾属下性命,弟兄们都要顶不住了。

郦琼甲胄凌乱,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岳飞,口气沮丧地道:再这么下去,第五将的老本就要拚光了,望都监再调一部兵马增援。

岳飞又何尝不知连日来金军一反常态的与宋军打攻防战,使安阳大营数千兵马损失惨重,尤其是后寨,已经有近半军卒丧失战斗力,郦琼的诉苦也正是为此,这可都是郦琼从相州招募的子弟宗族。

原本第五将正将缺员,郦琼很有希望升任正将,没想到岳飞担任相州驻泊兵马都监,王渊为更好的调度相州兵马,减少屯驻军将与驻泊军将之间各不相通的局面,用岳飞护第五将正将印,使郦琼空欢喜一场,也难怪郦琼不买岳飞的帐,直呼岳飞为都监。

岳飞心中虽不悦,但从大局考虑,不能不承认郦琼言之有理,后寨是断然不能有失的,一旦后寨失守,必然会使整个大营防御体系陷入被动。

温声道:这样吧,由各寨抽调三百名军卒调入后寨,以保万全。

张宪却对郦琼窃视正将职位不满,见郦琼牢骚刮躁,而本部兵马本就有几千人,在这个时候,三百人调入后寨,那其它营寨该如何?于是道:大营各寨本就兵力薄弱,岂能再抽调,为今之计各寨只能以现有将吏死战。

郦琼冷眼看着张宪,冷冷地道:后寨兵马不足五百可战,若是有失,谁人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