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龙山的教学比我想象得要轻松许多,毕竟曹正是林冲的徒弟,多少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而宋万是个聪明人,什么事情只要说上一编他自然就能记个**不离十,最后一个刘唐也很配合,虽然也是相当的吃力,但在我们三个人的合力下进展还是满不错的。
为了躲开开晁盖和杜迁,我特意在二龙山多呆了一段日子。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教学之外,还和底层的士兵进行了一些接触,掌握了一些问题。
在所有的问题中,除去那些觉的梁山规矩太严的言论之外,反映最大的就是军队编制之一块了!有人反映现在所用的编制,在部队主官的称呼上很别扭,好象提不起什么劲而来;还有就是部队的编制普遍偏大,一个连队960人对付起一般的人家人数太多,而对付那些真正的豪强来说人数又有点不足,为了不过早的惊动官府,没次出动的人数有不能太多,等等!一个月后,我带着一名从二龙山挖出来的宝贝和各种意见回到了梁山,在金沙滩上见到我的时刻,我好像出吴用和公孙胜脸上看出了一丝解放了的神情?来到大厅,众人坐好,我开口询问了一下山上各项事物,见没什么事情早早的就让众人散了,只不过把吴用、林冲、杨志和花荣四人留了下来。
今天把你们留下来,是想问问,咱们下面的人对咱们梁山的军队编制有没有什么疑问?当然你们几位要是有什么想法也都说说!几个人都是老人了,我也没罗嗦直接进入正题。
面对我突然的提问,四人稍稍的楞了一下,相互看了一眼还是由吴用开口说道:关于这个问题,说起来下面的士卒们到也真有点不适,毕竟和大宋的编制相差太大。
另外我也觉得现在所用的编制还有待改进!哦?那你说说看,有什么地方要改?该如何改?我向吴用问道。
吴用似乎对这个问题已经是考虑了很久了,也没怎么思考,直接说道:大哥所用的这套兵制,三、三一进位,并无问题,关键是在兵种的配置上有点问题。
吴用捋了捋了胡须继续说道:没个连队300人,刀一百,枪一百,弓一百。
这个配置在小规模的战斗中能够占到一定的上风,但如果换成大兵团的作战的话,就很难办了。
站成三排,则战线太长,弓弩的火力也不能够连续起来,而且阵线的厚度太薄,不利防守。
如果分连队重复排列的话,那就成了盾、枪、弓、盾、枪、弓的样子,太散乱了同样是没有厚度,如果是把兵种集合起来排列的话,又不属于同一个单位,号令难免散乱。
靠!我琢磨了半天的编制就这么差?那林冲当初怎么不说呢?我转过头来看了看林冲。
林冲见我看了过来,开口说道:当初大哥提出这种兵制的时候,梁山才七八百号人,正适合大哥这种兵制,而两次与官军的交手也证明了这种兵制在双方人数不超过3000人的时候非常的适用,所以我也就同意了。
后来梁山发展得很快,上山的人数剧增,而大哥又出门去了,一回来就开始搞整训,我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更改兵制是件大事。
大哥今日要是不问,我还想晚上拉着杨志和花荣去找大哥说说呢!我又看了看花荣和杨志,两人也点了点头表示:确实是准备在晚些时候去找我,没想到倒是大哥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既然如此,几位还有什么见解?既然人家有话要说,那就一次让人说个痛快。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又问道。
花荣说道:还有咱们梁山上的弓手太少了,朝廷的军队中弓弩的比例是每一都(100人)有七十六个弓手,我听说了上次在石碣村外的战斗,要不是主将无能,光是用弓弩就能让大哥好看!什么?一百人里有七十六个弓手,那要是敌人冲到跟前了怎么办?我听了花荣的话,惊讶的问道。
每百人里就有七十六个弓手,如果这个基数再向上增加的话,那接敌之时就是名副其实的一片箭雨!况且每个弓手还配有腰刀一口,真要冲到近前,也并非没有一搏之力!花荣见我吃惊的样子也感到奇怪,但还是向我解说道。
那骑兵呢?以骑兵的速度,如果发动大规模的冲击的话,怎么办?花荣的解说并没有让我信服,而是提出了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花荣想了低头沉思了一会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整个大宋一直没有解决。
按说对付骑兵最好的还是骑兵,但毕竟大宋境内没有合适的养马之所,也没有稳定的大批的马源,绝大部分的马匹,尤其是战马都是靠贸易得来的,组建骑兵太过昂贵,所以。
!听了花荣的话我算是知道为什么整个宋朝总是被人欺负了,在古代没有大规模骑兵作战能力的帝国,在面对游牧民族的长期进攻下还能撑上数百年,真的是相当不容易了!估计换成任何一个帝国恐怕早就崩溃了吧!到了这个时候,我也知道了,现在的梁山的兵制真是不适合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如果我只是想要当个山大王的话是足够了,但如果我想征霸天下的话,那绝对是要有所改变的。
面对吴用等人的意见,我略略想了想说道:众位兄弟说得都有道理,但这个兵制到底要怎么改,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看着这样,你们回去每人写一份更改兵制的办法,明天交给我,然后咱们再仔细的商议如何?大家也都知道,真要想更改兵制不是几个人随口一说就能行的。
于是听了我的话后,各自都起身离开回去准备去了。
只是吴用并没有跟着大家出去,等到其他人都走后,对我说道:大哥,你看真的有必要将晁天王和杜兄弟等人都训成帅才吗?我走到吴用的身边,伸手从旁边拽过把椅子坐下说道:现在我梁山看似风声水起,但实际上缺人啊!要不然我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出去一躺了。
我的心思先生是知道的,真到了哪个时候没有合适的军官,那有再多的人也是乌合之众啊!所以现在我必须要为将来培养出大量的合格的军官出来,而以晁盖和杜迁今时的地位,如果不行的话,我怎么安排?吴用低头想了想说道:大哥的话也有道理,可依我看晁天王和杜兄弟真的不是那种独挡一方的人,我看就不要勉强了。
何况自古以来军中也不能少了猛将嘛!他们二人在阵前撕杀也能给我方的士气以不小的激励,何必非要难为他们呢?说到这里吴用又紧接着加了一句:公孙胜也是这个意思!我呵呵一笑道:呵呵!他们二人也没少在你们面前撞木钟吧!听了我的话,吴用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摆了摆手,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
看到吴用的样子我说道:那好吧,你回头让他们来找我,我跟他们说,就不让他们继续遭罪了。
不过有林冲、杨志和花荣在,他们无论如何也要给我练出手绝活才行,毕竟两军阵前,刀枪无眼,他们想要在阵前搏杀的话怎么也要有手保命的绝活才好,否则就太危险了!我的话刚一落地,就看着杜迁从门外蹭得蹿了进来,一进门就对着我使劲的作揖道:大哥到底还是心疼兄弟!大哥放心,我一定照你说的好好的向三位教头请教的。
原来杜迁撺掇晁盖一同跟吴用求情,不想再学什么兵书战策之类的东西。
吴用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也知道这两位实在不是那块材料,于是就同意给他们来向我求情。
刚才众人出去后,杜迁就拉着晁盖在门外偷听,当听说我答应不再他们学习的时候,杜迁忙跑进来向我道谢。
这时晁盖也从们外进来了,刚才的话他都听见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实在让他感动,他原来一直以为我这是成心在整他,没想到我是真心实意的为他好。
进来后的晁盖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深躬对我说道:晁某先前误会哥哥了,请受晁某一拜。
说这就要下跪,我急忙将他扶住:我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望兄弟不要见怪的好!吴用和杜迁在一边插科打诨,几句话就把气氛给调节开了,直落了个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