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史全集 > 第五十一章战功赫赫

第五十一章战功赫赫

2025-03-30 19:38:40

赵匡胤出了大帐,立刻挑选兵马。

赵匡胤带着石守信、韩令坤、石守信、楚昭辅和王审琦等人直奔紫金山而来。

唐兵出来应战的边镐和许文帧,两边直杀的天昏地暗。

唐兵都知道这一次要是败了,就会被周兵抓去做奴隶,连家都回不去。

因此唐兵个个都玩命的跟周兵厮杀在一起。

战斗力强悍的周兵此刻倒是显出了败象。

赵匡胤看见势头不对,果断地鸣金收兵,带领自己的人马直奔城南而去。

边镐和许文帧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当下催马就追。

赵匡胤快要到达城南的时候,忽然停了下来。

这时忽然从两边各窜出一支人马,三支队伍同时冲杀过来。

此时的边镐和许文帧才知道自己中计了。

南唐最前边的追兵只是转眼的功夫就被周兵杀的片甲不留,出来的两支人马分别是李怀忠和张琼。

他们二人奉赵匡胤的命令在这里埋伏,以逸待劳。

有了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唐兵很快就开始溃败,边镐和许文帧见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是回天乏力,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同时退回了紫金山的唐营。

那些唐兵的步卒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赵匡胤大喝一声:降者免死!唐兵闻言,立刻把兵器扔在了地上,举起了双手。

赵匡胤留下部分人马接受降卒,自己带人直逼紫金山下。

边镐和许文帧来到紫金山下,唐营的门口。

刚要开口求救,却骇然的发现朱元已经在城头悬挂起白旗。

二人无奈之下,只好催马绕到紫金山后绝尘而去。

南唐齐王李景达和监军使陈觉率大队人马从水路进入淮河,老远就看到后周的水军。

后周的水军统领原本是南唐的降将,当然不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下令冲锋。

宽阔的淮河上霎时被战船遮住了水流,南唐原本就是以水军擅长,后周的水师却只是建立还没有半年的时间,根本没有经历过实战的考验,很快就被唐兵凿沉了数艘战舰。

周的水军统领王环虽然精通水战,但是他的军队毕竟建立的时间却没有多长。

渐渐的就露出了败象。

王环的左臂也被流矢射中,但是他没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伤势,依然坚守在旗舰上指挥战斗。

柴荣接到禀报,水师跟南唐的水师对上了。

柴荣当机立断带领三百骑兵直奔淮河岸边。

王环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岸边的柴荣,他精神一振,立刻大声疾呼:陛下亲自来督战了!冲啊!后周水师听到自家皇帝站在岸边督战,顿时精神大振。

跟南唐水师厮杀了起来。

赵匡胤刚到紫金山下,就看到了寨门口的白旗,这时寨门突然大开,朱元带领一支人马赤手空拳的来到赵匡胤的面前。

赵匡胤让赵普和张琼接收朱元的降卒,自己带人增援水师统领王环。

赵匡胤来到岸边老远就看到正在岸边观战的柴荣,他吩咐众人埋伏在岸边对着南唐水师射箭。

一顿箭雨过后,南唐水师损失惨重。

李景达和陈觉这时还不知道边镐和许文帧已经战败,还在全力支撑,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岸上的周兵越来越多,心中有些惊慌起来。

李景达立刻下令让士兵登上桅杆,一个水兵就像猿猴似的很快就攀上了桅杆的顶端。

他极目远眺之后,又迅速地滑了下来,快步来到李景达和陈觉的跟前。

回禀齐王殿下,紫金山上已经遍布了周兵的旗帜,想必紫金山已经落入了周兵之手。

李景达看了陈觉一眼,从他的眼中看到了恐惧,陈觉虽然很想逃跑,可是李景达是齐王,只要他不发话,他就必须死战到底。

就在他以为自己这一次完了的时候,听到李景达说了一声:撤。

李景达的声音虽然不大,可是对陈觉来说却无异于天籁之音,他生怕旁边的将士们听不见,立刻补充一句:齐王殿下说撤了,难道你们没听见?李景达脚下的旗舰仓促之间居然撞沉了己方的两艘战舰,然后才开足马力逃之夭夭了。

接到撤退命令的南唐水师,立刻乱作一团,没了斗志,很快就被击溃了。

只逃出去几艘小船,其余的不是被击沉了,就是做了俘虏。

这一役周兵俘获唐的艨艟战舰二十五艘,俘获士兵两万人。

这两万人当时就被柴荣打散了分进了各个部队。

寿州城内的刘仁赡听到朱元和李景达相继失败的消息,当时就吐了一口鲜血倒在了地上。

柴荣和赵匡胤来到寿州城下,李重进还在督兵攻城。

赵匡胤对柴荣说:陛下,寿州城已经被我围攻有一年了,想必里边早已兵疲马弱,粮草和军械差不多已经耗尽,我们只要把朱元和李景达战败的消息和劝的诏书射进城内,想必里面的人就会不战自溃。

柴荣闻言大喜,立刻按照赵匡胤说的,把外面的情况和劝降的诏书射进了内。

寿州城内监军使周廷构拿到诏书之后,立即找来左骑都指挥使张全。

援军已经战败,如今主帅病重,不能理事。

况且我们现在是兵疲粮尽,根本就无法守住此城。

与其被周兵攻破屠城,还不如见机请降,不知道张大人以为如何?张全一口答应:周大人所言极是,我也正有此意。

两人商议一番之后,以刘仁赡的名义写了一份降书顺表,并且抬着刘仁赡出城投降。

柴荣见到刘仁赡已经昏迷不醒,当即让人抬进城内,并安排人精心侍奉。

对于刘仁赡,柴荣还是很看重,一座孤城硬是守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不是李璟派来的朱元和李景达太过无能,寿州根本就不会落入他的手中。

柴荣封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

周廷构和张全也都受到了分封,可是刘仁赡由于积劳成疾,加上气血攻心。

居然于当天夜里一命呜呼。

柴荣追赠他为彭城郡王,厚赏他的家人,同时把刘仁赡手下的清淮军改名为忠正军,李继勋为节度使。

攻下寿州之后,柴荣班师回朝。

由于赵匡胤再次立了大功,被封为义成军节度使,校检太保。

义成军事柴荣的嫡系部队,比之前定国军,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装备都不能同日而语。

并且赐给了赵匡胤大量的财帛。

经此一役,以赵匡胤为首的年轻将领正式进入禁军的高层。

这些年轻的将领几乎都是赵匡胤这些年来刻意结交的人。

这些人都隐隐一赵匡胤的马首是瞻,年轻人都是崇拜强者的,赵匡胤在战场上的表现彻底征服了他们。

原先他们只是认为赵匡胤是个急公好义之人,把他当做刻意交结的朋友。

现在赵匡胤就是他们的偶像。

这些人其实就是后来大宋的支柱,不过赵匡胤这个来自未来的史盲不知道而已。

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还有张琼、李怀忠和楚昭辅等人。

前面九个人和赵匡胤在一起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义社十兄弟。

赵匡胤回到府中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半月之后的事情了。

母亲杜氏已经从信阳回来,如果不是这件事,杜氏早就会洛阳了,族内还有很多事务等着她去处理。

如果赵匡胤娶的只是寻常人家的女子,杜氏完全可以不到场。

可是楚玉的来头太大了,赵氏一族也是百年大族,四海钱庄的名头,她还是非常了解的。

加上她管理族务,难免要跟钱庄打交道,对四海钱庄的了解,又比别的人要深刻一些。

母亲,事情都办妥了吗?楚南天的意思是让你入赘,因为他就只有一个女儿,这个我当然不会同意。

赵匡胤以为遇到了意外,连忙追问:后来呢?赵匡胤忽然看到母亲的笑容和眼神有些奇怪,就说:你为何这样看我?楚玉为了这件事跟楚南天闹的很厉害,可是楚南天就是不松口,还把她关在家中。

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按说我应该立即回来的,可是我们家有一笔生意在出了一点岔子,因此我就留在信阳处理一下。

没想到处理完事情之后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可是楚南天却突然派人找到了我,说是可以做一些让步。

楚南天最后的意思是让你跟楚玉的第一个男孩过继给楚家。

这一点我当然不会反对了,四海钱庄这么大的家业,当然得由赵家的子孙来继承了,至于他姓什么都无所谓。

你是他爹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我当时就答应下来了。

可是事后我才知道,楚南天为什么会让步了。

杜氏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赵匡胤一眼:你能猜出是什么缘故使得楚南天改变主意吗?赵匡胤摇摇头,表示猜不出来。

就知道你猜不出,不过你做的事,难道心里就一点数也没有?赵匡胤心底有些明白了:你是说——你猜的没错,楚玉怀孕了,她的反应很厉害,很快就被她娘知道了,当然也就传到了她爹楚南天那里,这才有了后面的让步。

所以你要尽快赶去信阳跟楚丫头完婚,要是去晚了,楚玉挺着大肚子会让楚南天很没面子的,你的日子以后也不会太好过。

我这就去准备,明天就动身去信阳。

看着儿子的背影,杜氏扬起了嘴角,得子若此、夫复何求。

为了表示对这门亲事的重视,赵弘殷和杜氏决定亲赴信阳。

因为楚玉现在这个样子,再把楚玉接回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再加上她怀着孩子,经不起路上的颠簸。

这也是杜氏没有把她带回汴京的缘故。

赵匡胤找柴荣请了两个月的假,说是要到信阳娶亲,柴荣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答应下来了。

不过赵匡胤没有把楚玉的身份告诉柴荣,因为楚玉的身份太过骇人。

他只是说是一个大户人家,是早先定下的亲事。

早已经失去了联系,不久前才得知对方的消息。

柴荣没有丝毫的怀疑。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就和父母一起去了信阳。

一路车马劳顿,只用了四天就到了信阳,这还是杜氏不能骑马坐车耽误一天的时间。

不然的话,他们最多两天半就会到达信阳。

赵家在信阳有自己的据点,这是一座酒楼。

赵家在信阳的生意就由酒楼的掌柜总管,这个总管叫赵昚,年纪大概五十岁左右。

也是赵家的人,不过是旁系。

辈分比赵弘殷还要大上一辈。

赵匡胤来到楚玉家的时候,楚玉家是张灯结彩,很是喜庆。

赵匡胤来之前已经让人通知楚家了,婚礼就在楚家举行,这是杜氏答应的。

只要大的方向不变,这些细节杜氏是不会争的。

就跟她说的那样,反正楚南天也没有儿子,楚玉生的孩子无论是姓楚,还是姓赵,又有什么关系呢?赵匡胤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丈人楚南天,楚南天一副文士打扮,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报读诗书的先生。

不知道的人根本就不会把他跟四海钱庄的大掌柜想到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