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史全集 > 第六十四章黄袍加身

第六十四章黄袍加身

2025-03-30 19:38:40

赵匡胤大军到了陈桥的时候,天色渐晚,日影微昏,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于是赵匡胤下令埋锅造饭,原地休息,明日再走。

赵匡胤自己进帐睡觉去了,知道他要出征,楚玉、王清儿联合灵曦跟赵匡胤来了一个四P,结果赵匡胤奋斗一宿,直到天明才多做两个时辰。

女人都是感性动物,之前不愿意是放不下面子,现在同意了,是因为打仗是一件危险的活,有可能回不来,这个时候面子就不重要了。

人们都在忙碌着,只有一个人在大帐前抬头望天。

楚昭辅经过他身边就问:苗先生,你在看什么呢?原来此人是苗训,他自幼熟读《易经》,对于天文地理也有所涉猎,由于他预报的天气一直比较准,因此将士们都叫他苗先生。

当下苗先生指着天空说:你看看天上,是不是有两个太阳,?楚昭辅抬头望去,果然天上有两个太阳。

两个太阳相互摩荡,留下一道黑光。

继而一个太阳凭空消失,另一个太阳则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太阳的周围还有紫云环绕。

说也奇怪,现在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是这太阳就是不落下去。

楚昭辅很是惊异,连忙问苗训是什么缘故。

你是点检的亲随,我不妨跟你直说,这就是天命。

之前消失的太阳就是后周,而这个太阳就是你家点检。

何时方得应验?楚昭辅急忙问道。

就在眼前。

苗训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告别苗训之后,楚昭辅是逢人就说刚才的际遇,以至于没过多久,所有人都知道了。

正在和赵匡义商议事情的赵普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跟赵匡义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欣喜。

赵普说:真是天助我也。

我们马上通知其余的人,商讨这件事怎么处理。

我去召集他们。

赵普自告奋勇地说。

很快所有将领都被赵普集中到了一起,讨论楚昭辅和苗训所说的话。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这件事涉及到谋逆,一个不好就是株连九族的事。

主上新立,况且又是一个孩子,我等在外拼命,又有谁知晓?不若顺应天命拥立点检大人做天子,然后再谋北征,不知众位以为如何?说话的是江宁节度使高怀德,是赵匡胤的铁哥们。

高将军所言甚是,我等愿意拥立点检做天子。

众人齐声道。

这些人可都是赵匡胤的得力部下,当然没有异议。

赵匡胤做了皇帝,他们可都是开国功臣,那个待遇可不是现在所能比。

都押司李处耘说:这件事需禀明点检,方可行动。

如果点检不同意,岂不是不美,索性点检的亲弟在此。

还是让他去说明此事,方才妥当。

赵匡义说:我一个人恐怕不行,让赵书记跟我一起去最好。

赵书记就是赵普,他现在是归德军掌书记。

他和赵匡义走进了赵匡胤的大帐,此刻他正在盘膝练功。

他早就把练功代替睡觉,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了。

你们有事吗?赵匡胤睁开了眼睛。

赵匡义上前一步说:大哥,你之前说空空大师的谶言‘囊木应谶,两日重光’皆已显现。

当下,赵匡义把楚昭辅和苗训看到的说了一遍。

赵匡胤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赵普。

赵普连忙施礼道:大帅,如今主少国疑,不能定众,大帅威名威震朝野,众将归心,一入汴京既可正位,我等已经安排停当,明天早晨既可行事。

赵匡胤事情来的这么突然,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就是因为柴荣对他不错。

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你们先出去吧。

赵普和赵光义相互看了一眼,然后默默地施礼出去了。

在外面等着的慕容延钊等人,连忙上前询问结果。

赵普脸上露出坚定的神色:按照计划行事。

得到赵普肯定的答复,众人都各自散去。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在场的所有人都将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确切的说他们都是历史的缔造者。

赵普和赵匡义走后,赵匡胤坐在床上想了很久,考虑了很多种可能,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思索了一遍,发现没有遗漏之后,索性盘膝坐在床上继续修炼。

无名功诀可以让他静下心来,这是他早就知道的。

不论他的心情又多么的烦躁,只要把功诀运行一遍,立刻就会心平气和。

可是今天居然没了效果,他自嘲的笑了笑,这种情形要是能够静下心来修炼,他就是圣人。

他索性靠在床上考虑明天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众人的期待中,东方露出了鱼肚白。

所有将官都一宿没睡,他们也睡不着。

他们洗漱完就自觉地按照品阶的高低站在了赵匡胤大帐的外面。

高怀德手里捧着赵普早就准备好的龙袍站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他的左侧是赵普,右侧是石守信。

赵匡胤大帐外的守卒见到众人的阵势,都被吓坏了。

其中一个胆子大一些的说:各位大人,点检大人正在安睡,还请诸位大人稍后再来。

赵普高声说道:如今点检已是天子,你等暂时退到一旁。

几个守卒看到高怀德手中的龙袍和金龙腰带之后,立刻吓得退到一边去了。

吾皇万岁!万万岁!所有人都用洪亮的嗓子在大帐的前面山呼万岁,赵匡义掀起门帘请出赵匡胤。

赵匡胤出来看到众人的阵势,就知道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开封的时候,突然间没有人来劝说他篡位了,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还有这一次来的全是他的嫡系将士,现在也很明了了。

那个真州和定州的危机也是假的了。

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推辞,一旦推辞就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了。

诸位心意我感激不尽,可是先帝待我不薄,先帝妻儿你等不要加害,回到汴京也莫要大开杀戒,尽量劝说那些大臣归顺。

是。

高怀德、石守信和赵普立刻上前把龙袍和腰带穿在了赵匡胤的身上。

所有将士再次山呼万岁。

赵匡胤也不是矫情之人,很快就适应了新的身份。

命侍卫统领楚昭辅和客省使潘美带领五千兵马先行回京,改朝换代想要一滴血不流是不可能的。

楚昭辅和潘美走后,赵匡胤立即下令大军开拔。

楚昭辅和潘美来到汴京城门口,那些守门的士兵有些奇怪,他们才走了两天怎么又回来了?可是他们都不敢问。

他们进城之后,立刻分开行动。

潘美带人去了皇宫,楚昭辅则取抓捕那些官员的家人。

由于潘美和楚昭辅二人是连夜赶路,回到开封真是早朝的时间。

一个穿着龙袍的孩子坐在大殿之上,他的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妇人。

他们就是柴荣的妻儿,后周现在的皇帝和太后。

报——殿前侍卫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

太后,大事不好了,点检谋反,人已经快要到皇宫了。

这个消息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符太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范丞相,你等保举赵匡胤,怎么生出这等事端?这下如何是好?范质也没了主意,只好诺诺的说:我出去看看。

其余的官员有的欢喜,有人忧。

欢喜的是那些跟赵匡胤素来交好的人,忧的是那些坚定地站在范质和王溥一方,曾经不遗余力打击赵匡胤的人。

出了朝门之后,范质拉住王溥的手说:仓促遣将,竟然生出如此祸端,都是我等过失,现在我们怎么办?王溥突然哎呦一声,原来范质的指甲已经掐到他的肉中了。

对不起,我一时间忘了分寸。

范质说着赶紧松手,可是王溥的手臂上已经流血了。

这时迎面过来一个人,是殿前副都指挥使韩通。

叛军将到,二公上有心情叙谈?范质忙问道:韩指挥有何良策?韩通正色道: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都中尚有禁军,现在要做的就是离开请旨把他们调来守卫皇宫,另外穿檄各镇,令他们速来勤王。

诸帅不乏忠义之士,倘若前来,何愁叛军不平。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范质说。

所以你们赶紧去请旨,我去召集禁军。

韩通说完匆匆走了。

范质和王溥正要回去请旨,却有两人的家人过来禀报,说是他们的家已经被叛军围住了。

两人听了浑然忘记了请旨,直接回家去了。

这时赵匡胤的大队人马都已经进入开封,开封的老百姓吓得都不敢出门。

前部都校王彦昇带领骑兵攻破皇宫外墙,跟韩通相遇。

韩侍卫快去接驾,新天子到了。

韩通怒道:哪来的什么新天子?你等贪图富贵,谋朝篡位,还敢来此横行?!王彦昇大怒,手起刀落砍掉了韩通的人头。

韩通的部下见主将被杀,都扔掉了兵器投降了。

王彦昇本就是嗜杀之辈,立刻派人去韩通家杀他的家人。

他自己带人把皇宫团团围住,如果不是赵匡胤下令,不得骚扰皇宫内的人,他恐怕带兵杀进去了。

赵匡胤从明德门进入,命令士兵回营,他自己则回到点检衙门。

没多久,以范质为首的大臣都被楚昭辅和罗彦瓌压着范质等一干大臣,来到点检衙门。

赵匡胤喝退士兵,亲自上前扶住范质和王溥等人,范质等人见到赵匡胤很好说话的样子,就要大声质问。

却没想到罗彦瓌拔出腰间宝剑:我辈无主,今拥立点检为天子,哪个再有异议,我就送他下去见先帝!范质等一干文臣哪里受过这样的惊吓,立刻跪倒山呼万岁。

原本他们是不用跪的,可是他们害怕那把宝剑。

其实见到皇帝跪拜是从明朝明成祖朱棣开始的,到了清朝达到全盛。

不过明朝以前见到皇帝不用跪拜是对官员来说的,老百姓可是没有这样的优待的,没有官职的人见到皇帝都是要下跪行礼的。

赵匡胤赶紧上前扶起众人,他的手下都是武将,治理国家还是要靠这些人,他当然不能把这些人都得罪了。

他的那些下属打仗还行,可是治理国家却都是睁眼瞎。

范质和王溥相互看了一眼,最后范质犹豫了很久才上前一步说:陛下,臣有个大胆的疑问,不知道——但说无妨。

这个——不知陛下如何处理幼帝和太后?只要幼帝仿造尧舜禅让,我定然厚待他们母子二人,绝不加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