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恩典。
大家没有了厉害关系,自然宾主甚欢,君臣皆酩酊大醉。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的公鸭嗓子在大殿中响起。
臣有本启奏。
以王守信为首的诸位禁军节度使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在众位朝臣的惊疑的目光中,说出了震惊天下的话语。
臣等,常年在外征战,以至于身体皆是伤痛,也一直没有时间在长者面前尽孝,因此臣等请陛下收回兵权,让臣等回乡侍奉老人,同时调养身体。
众位爱卿皆是我朝栋梁,不过你们的要求合乎情理,朕也不能剥夺诸位爱卿侍奉长者的权利,那样显得朕不通情理。
不过你们都是栋梁,虽然不在京城,可是还要为朕做事。
封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彦晖为武信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同时各赏钱十万。
谢主隆恩!至此禁军主要战斗力全都握在赵匡胤的手中,只有柴荣的几个旧臣还手握重兵,雄踞几个重要的藩镇,一时间找不到借口处理他们。
赵普献计等那些人进京述职再酌情处理,毕竟他们都没有李筠和李重进二人的实力,就是真的反了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当天朝堂上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南唐主李璟说:不愧是一代雄主,非常大的魄力。
北汉主刘钧:北汉危矣。
辽国皇后萧燕燕:历朝历代开国功臣少有能够善终者,如此手笔只有我的男人能够做得出。
赵匡胤的事迹经过那些茶楼中说书的整理,开始在普通老百姓中流传开来,中原百姓都为自己能够摊上一个明君而感到高兴。
赵匡胤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了赵普,他只是隔三差五的到赵普那里查阅一番。
真正需要他处理的大事都交给了楚玉,楚玉毕竟是出自四海钱庄。
楚南天没有儿子,从小就把楚玉当做接班人来培养。
因此她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他考察一番之后,见楚玉比他处理的还好,就索性连玉玺也交给了她。
并且给了她可以自由出入崇德殿的权力。
王清儿和耶律幽兰为此抱怨赵匡胤,赵匡胤也没有说话,只是让人把一堆奏章送到她们面前让她们处理,她们立刻傻眼了,之后再也不说话了。
由于石守信等人辞去兵权,赵匡胤就让楚昭辅带领所有禁军,他给楚昭辅下了一个任务就是毫不懈怠地训练那些士兵。
他自己也时常去考核一下士兵的训练成果,成绩优异的当场给予嘉奖。
这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
赵匡胤虽然很相信楚昭辅,可是他并没有给他实际的兵权,只是赋予他惩罚那些违纪将士的权力,禁军的实际统治者还是他自己。
建隆三年四月,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到开封述职。
他们都是前朝重臣,手中掌管重镇。
赵匡胤一直找不到理由动他们,却又不敢逼迫他们,因此只有等他们到京城述职再做打算。
散朝之后,赵匡胤宴请这五个人。
赵匡胤举起酒杯说:诸位爱卿都是前朝旧臣,久居藩镇,王事鞅掌,殊非朕忧礼贤臣之本意。
当下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离座跪倒:臣素来缺乏功劳,却久居高位,今已老朽,恳请陛下准许臣归乡养老。
赵匡胤看了其余人一眼,起身扶起了王彦超:王将军太自谦了。
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相互看了一眼,同时起身道:我等皆是追随先帝征战南北,不能说是功高盖世,却也有许多令人称颂的事迹,陛下何处此言。
赵匡胤心中暗笑,这些不知好歹的东西,我连石守信等人的兵权都收拢过来了,你们还想抓住兵权不放,真是给脸不要脸。
想到这里,他冷声说道:那些都是前朝旧事,现在说这些有用吗?赵匡胤说完转身就走了。
他赵普草拟诏书,免去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之位,在开封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闲职,只有王彦召的位子没动。
至此,中原各州全都掌控在赵匡胤的手中,自唐朝末年以来,藩镇手握重兵的弊习终于在赵匡胤手中终结了。
后世的史学家是如此评价赵匡胤先前所做之事的:李重进为周室懿亲,如果真的是效忠周室的话,应该在禅位之时起兵。
不管成功与否,他都是周室忠臣。
李筠起事之时,他没有同时举事,跟李筠南北夹击,尚在犹豫不决,等李筠失败之后,他才起兵,已经尽失先机,安有不败之理。
赵普惩前毖后,力劝宋祖裁减藩镇兵权,百年弊习因此而终。
杯酒释兵权,换做是旁人也未见得能够成功。
皆因宋祖一向威猛英勇,石守信之辈不敢为而。
然宋祖后世子孙皆无他之雄才大略,皆是一些孱弱之辈,以至于宋室受制于仪狄,此为弊也。
五月,已经六十的杜太后,终于到了风烛残年,一病不起。
赵匡胤每天都来看望。
赵光义也以此为籍口时常进宫。
母后,您好些了吗?赵光义关切地问道。
老了,不中用了。
母后,您才六十,最少还能活二十年呢?你不用安慰我,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我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儿子做了皇帝,只是你父亲一天福也没有享受到啊!母后——赵光义说着就顿住了。
说吧,今天怎么吞吞吐吐的?我说了,你可不能骂我?说吧。
母后,纵观这一百多年来,朝代改换之快就像走马灯似的,就是大哥也是从黄口小儿手中夺得皇位。
你想说什么?!杜太后怒目而视。
赵光义连忙跪下说:我,我,我是说假如大哥出了什么意外,德昭的年纪还小,尚不足以担此大任,恐怕我赵家天下又落入外人手中。
赵光义说完松了一口气,眼睛盯着杜太后看,房间里的宫女太监都被赵光义找借口撵走了,他不怕这话会传到大哥的耳中。
他知道母亲时不会说的。
杜太后沉默了良久才叹口气说:你的心思我明白,可是你大哥今年才三十多岁,德昭已经十二岁了,你大哥难道二十年都活不到?二十年后,德昭已经三十多岁了,这个道理你不是不知道吧?我警告你你要是做出兄弟相残之事,到了地下我和你爹也不会放过你!杜太后说到最后有些声色俱厉,赵光义吓得再也不敢说话了,他战战兢兢地跪在那里。
母后,儿臣只是说假如,儿臣只是为了我赵家天下着想,儿臣并没有别的心思,请母后明鉴。
赵光义伏在地上说。
你走吧,我知道了。
母后,那孩儿走了。
看着二儿子的背影,杜太后长叹一口气:希望你好自为之吧,你根本就不是胤儿的对手,不要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三天后,杜太后自知时日无多,找来三个儿子和赵普。
胤儿,你身登大宝,已经有两年了,你可知这皇位什么怎么来的?赵匡胤想了想说:想是祖上余荫。
你错了,皆是因周主年幼,才让你有机可乘。
倘若你百年之后,德昭尚未成人,你可先把皇位传给光义,再由光义传给光美,再由光美传给德昭。
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你需谨记。
儿臣知道了。
杜太后又说:则平,你跟随我儿已经有不少年了,差不多已经是我家骨肉,我的遗言烦请你记着,不得有遗漏!赵普连忙拿笔墨把杜太后刚才说的话记了下来,最后注上赵普谨记,放入金匮,放置于崇元殿的匾额后面。
杜太后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葬礼之后,赵匡胤听从赵普的计策,选拔年轻将士镇守边关。
命赵赞屯兵延州;姚内斌守庆州;董遵诲驻守环州;王彦昇带兵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控扼西陲;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守瀛洲;韩令坤驻守常山;贺维忠守易州;何继筠驻守棣州,防御北狄;郭进镇守山西,武守旗戍晋州;李谦溥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在太原。
所有将领的家眷都留在汴京,并赐给大量钱帛。
每次他们回京述职之时,赵匡胤必亲自接见,赐大量金银,因此众将士都誓死效力。
赵匡胤正在查阅楚玉批改的奏章,门口传来脚步声,赵匡胤强大的神识告诉他,过来的是耶律幽兰。
他没有抬头,继续看奏章。
却没想到耶律幽兰进来之后非但没有说话,反而蹑手蹑脚的来到他的身后,捂住了他的眼睛。
赵匡胤心下纳闷,耶律幽兰什么时候放下心结了?耶律幽兰之前一直对他有成见,虽然在床上疯狂无比,可是平日里从来就不给他好脸色看,归根到底,还是她没有原谅他和萧燕燕。
赵匡胤伸手握住了她的两只手说:今天怎么不给我脸色看了?你怎么知道是我?我的本事大着呢,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
你这个人一点都不好玩。
耶律幽兰坐在了他的身边,赵匡胤的身体内毕竟有着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他受不了夫妻之间也要行礼的破规矩,因此在他的尊尊教诲之下,没有外人的时候,他们之间都是很随便的。
赵匡胤放下奏章搂住耶律幽兰的肩膀:我不但知道是你,还知道的抹胸是粉色的。
我坐在你身边你当然能看到了,这也算你的本事?我说我没看你肯定不相信,那好我告诉你,你的亵衣也是粉色,上面还绣着两只蝴蝶,不知道我说的对吗?这下,耶律幽兰张大了嘴巴。
她看见赵匡胤脸上得意的神情,立刻不依不饶道:快点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是秘密。
你要是不说的话,有一件喜事我也不告诉你。
喜事,什么喜事?你先说。
耶律幽兰开始撒娇起来,不自觉地露出了小儿女的神态,这是赵匡胤第一次看见她撒娇,他不由得看痴了。
那好,我就告诉你,我有透视眼,没有东西能够挡住我的眼睛。
连墙壁也不行?赵匡胤点点头。
我不信。
那你可以试试啊!耶律幽兰在试了很多次之后,终于确定赵匡胤没有骗她。
那你岂不是可以看见所有人的身体?耶律幽兰忽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原则上来说是这样的,不过我从来就不这么做,我只是想看见的时候才会看见,平时我从来就不这么做的,这不就是你吗?不然我岂不是成了变态了。
你本来就是变态,每天晚上都要我们姐妹伺候你,你还说不变态。
那不是怕你们闹矛盾吗?我可是为了家庭的和睦才咬牙坚持的。
咯咯咯······你可是真的很伟大啊!我的东西本来就很伟大,这也就是我,试问天下哪一个男人能够每天晚上满足四个如狼似虎的女人?明明是你急色,现在倒反过来说我们如狼似虎,瞧我不去告诉她们。
说到现在,你还没告诉我到底有什么喜事呢?耶律幽兰的连顿时红了起来,扭扭捏捏地说:我怀孕了。
赵匡胤一下子把耶律幽兰抱了起来。
这是大喜事,想我赵匡胤这么威猛,居然到现在就只有一个儿子,现在我终于又要当父亲了。
放我下来······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的日子,赵匡胤感觉很无聊,每天除了修炼就是查阅赵普和楚玉二人批阅的奏章,再就是训练那些禁军。
他觉得自己就快要闷出鸟来了,于是他心中生出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他要去辽国看看自己的另外一个女人和儿子。
说做就做,他跟王清儿、楚玉她们说要出去办点事,让楚玉用心批阅那些奏章。
然后跟赵普说了同样的话,然后不顾他们的阻拦,孤身一人溜出了皇宫。
不是他不想带人,而是那些卫士还没有他的身手好,真要是遇上了事情,反而碍手碍脚的,于是他就索性一个人都不带。
出了开封,赵匡胤也没有急着赶路,而是一路体察民情,顺便看看那些官员是否勤勉。
跟上一次看见的不同,沿途很少有卖儿卖女的现象发生了,田野里也到处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
滑州城外,大量的农民正在插秧,他来到一个真正捆扎秧苗的老者跟前。
老人家,你们这几年的收成怎么样啊?老者叹了一口气说:收成是不错,不过大部分都交给官府了,我们累死累活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赵匡胤心中一惊,看来地方上的某些官员还在阳奉阴违,老子拿出自家的钱养这些官员,他们还敢贪墨?他好容易稳定了情绪,说:朝廷不是说免去三年的赋税吗?今年才是第三年啊。
朝廷免的是朝廷的税,刺史收的是刺史的税。
赵匡胤终于愤怒了,已经把滑州的刺史王宝泉,太守岳钊和监察御史朱衡判了死刑。
他匆匆告别老者之后直奔滑州城而去,却没想到在城门口居然遇到更气人的事,每个人两个铜板入城费不说,那些士兵还趁机占出入女子的便宜。
赵匡胤没有说话,默默地站在队伍的后边等待入城。
却看到旁边一队中一个老者带着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少年和少女都背着兵器,少女背的是双刀,少年则是一把长枪。
他感觉自己好像见过他们,稍微思索了一阵之后,终于想起来了。
原来是有一次在开封见到的卖艺的。
此刻的少年已经长得比他姐姐高了,那个原本就长得很可人的少女也出落的越发标致。
只是那个老者却没有什么变化,看来也是内家高手。
只有内家高手才能使得岁月的痕迹作用缓慢。
两支队伍是同时前进的,因此赵匡胤和他们几乎同时到达滑州的城门口。
赵匡胤递上两个铜板,负责检查的士兵看看他就示意他过去。
赵匡胤只走了几步就听到那个少女怒喝的声音:你们干什么?!他回头望去,赫然是负责检查的士兵见到少女貌美,乘机占便宜。
在大庭广众之下,守城的士兵却丝毫不知道收敛,反而嬉皮笑脸地说:大爷摸你是看得起你,是你的福气。
他说着伸手就要继续往少女的脸上抹,少女用左手的刀鞘击在了那个士兵的手上,士兵发出一声惨叫。
给我把他们抓起来!赵匡胤实在是忍不住了,这就是自己的士兵,滑州距离开封这么近,就出现这样的事情,其余各州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回去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彻底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