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正在跟天人搏斗,他体内除了几条主要经脉之外,其余的都已经被撑破,就连丹田也在崩溃的边缘。
难道我这一次挺不过去了?痛到现在还不见麻木,这种感觉要到什么时候?虽然如此他也没有放弃,他的精神力却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反而把疼痛的感觉放大数倍。
就连外面发生的事情他也清楚的知道,他知道现在能够救自己的就只有自己,那些太医是不行的。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的时候,内侍监总管王继恩却偷偷出宫来到晋王府求见赵光义。
在这非常的时刻,没有人注意到这一不正常的会面。
皇后宋氏带着八岁的赵德芳满面泪痕地跪坐在床边,忧心忡忡的看着床上满身血迹的赵匡胤。
那些太医依然是束手无策。
经脉内的元气已经全都集中到了丹田内,他有些庆幸,这么多的元气集中到一起居然没有把丹田撑破。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
又是三天过去了,满朝文武都在翘首盼望。
由于没有立太子,他们也都失去了主心骨。
不是没有人提出立太子之事,而是赵匡胤自认为自己的身体不会出任何事情,赵德昭也还不足以堪当大任,因此这件事就这么耽误下来了。
赵匡胤竭尽全力把元气往一起挤压,因为他要是再听之任之的话,丹田肯定承受不了,最终只有死路一条。
终于他的努力有了收获,丹田膨胀的感觉又一丝缓解。
他知道必须趁此机会安排一下,不然自己要是真的就这么死了,他多年的心血必将付诸东流,那样的话他就死不瞑目。
他耗尽所有的力气睁开了眼睛,然后一字一顿地说:皇后速速召德昭。
宋氏见赵匡胤睁开了眼睛,连忙上前询问,赵匡胤已经没有力气多说话,只是用眼睛示意她按照自己说的做。
皇后宋室连忙点头,走出寝宫,对站在门口的太监说,让他们把魏王赵德昭找来。
可是那个太监出门没走几步就被内侍监总管王继恩拦住了。
你这是到哪去?回总管,皇后让我我找魏王。
王继恩不动声色地说:去找魏王的事就交给我了,你回去伺候皇上和皇后吧。
小太监不疑有他,点头应承之后就回去了。
却说王继恩出了皇宫没有去魏王赵德昭的府邸,而是径直去了晋王赵光义那儿。
赵光义见到王继恩连忙把他请了进去,二人密谋了半天才一起出门直奔皇宫而来。
皇后宋氏见到来的不是魏王赵德昭,而是皇弟晋王赵光义的时候,心中顿时凄苦,知道他们母子算是完了。
宋氏还没有说话,王继恩就上前一步说:皇后,魏王不在家,我就自作主张请来了晋王。
赵光义连忙过来行礼叫了一声:皇嫂。
宋氏知道现在要把赵光义赶走是不可能的,更可况他已经跟这个王继恩勾结在一起。
她以前也从赵匡胤的语气中得知赵光义的想法。
她也存了私心,不止一次地鼓动赵匡胤立她的儿子赵德芳为太子,可是赵匡胤是准备让长子德昭继承大统,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被耽搁下来了。
这个时候阻止赵光义见皇上是不可能的,宋氏只好说:皇上刚刚清醒了些,身体还很虚弱,还请晋王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
我醒得。
赵匡胤虽然没力气,但是神识却清晰的知道来的不是自己的长子德昭,而是弟弟赵光义。
他不是不知道王继恩跟弟弟暗通款曲,只是他一直认为在强大的力量面前,这些小小的阴谋迟早会烟消云散。
现在他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
赵光义走进里屋,看见床上浑身都是痂的大哥,说句心里话,他对自己这个大哥还是挺崇拜的,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江山。
知道自己的企图,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除了不让他随便进入皇宫之外,没有对他有任何的约束。
他自问,换做自己坐在那个位子上,知道有人想要图谋这个位子,他是不会当错看不见的。
随着侄子德昭渐渐的长大,还有表现出来的君王的睿智,他的心已经渐渐的冷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想法。
就连当初的暗棋王继恩他也不准备用了。
可是世事就是这么奇怪,当你迫切地想要某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是就在你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却又送到你的手中。
赵匡胤费力地睁开了眼睛:你来了?赵光义哽咽地说:大哥······烛台上,数根粗大的红烛,突然像是被风吹的一样,开始摇曳起来。
丹田的元气又有了异动,他的脸上立刻浮现痛苦的神情。
赵光义上前一步,关切地问:大哥你没事吧?赵匡胤拼命地压缩丹田内饿元气,尽量避免丹田被撑破的情形出现。
他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狂暴的元气终于稍微安稳了一些。
二弟,我,我恐怕熬不过去这一关了,现在刚刚稳定下来,那些官员尽量别动,你只要把母后留下的家训拿出来,他们会支持你的,宋氏和德昭、德芳就拜托给你了,你要好好地去做······赵匡胤说着丹田内的元气终于压制不住了,开始横冲直撞起来,而他也最终没有熬过去这一关,全身的经脉尽断,闭上了眼睛。
大哥——外边的宋氏等人听到赵光义的喊声,立即冲了进来,看见床上毫无声息的赵匡胤,都痛哭起来。
宋氏更是扑在赵匡胤的身上,哭声甚是凄惨。
就在众人伤心痛哭的时候,王继恩从崇元殿的匾额后面拿下了杜太后的家训。
国不可一日无主,这边料理赵匡胤的丧事,那边因为有杜太后的遗旨,因此赵光义登上帝位没有人有异议。
因为从五代十国开始,那些皇帝为了让自己建立的朝代传承下去,有不少人都是传位给义子或者是侄子的,传位给兄弟也有几个。
赵光义登上帝位就是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
封赵匡胤的皇后宋氏为开宝皇后,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赵德芳为兴元尹,二人都同平章事。
就是说兄弟二人除了拿皇室宗亲的俸禄之外,还拿着一份宰相的薪水。
赵光美改名赵廷美,加封为齐王,同时担任开封府尹。
薛居正为左仆射,沈伦为右仆射,卢多逊为中书侍郎,曹彬仍然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加封楚昭辅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南院使。
独独漏了花蕊夫人徐氏没有册封,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
三个月之后,也即太平兴国二年二月,葬赵匡胤于永昌陵。
赵氏一族的先祖都葬于此。
五月,赵光义下诏改名为炅。
想要立李氏为后,可是李氏偏偏这个时候生病了,立后的事情就耽搁下来。
李氏却是一个没有福气之人,一个月后居然就病逝了。
李氏留下两个儿子,长子元佐被封为楚王,次子元侃。
还有两个女儿都相继夭折了。
太宗只好选了潞州刺史李处耘的次女为妃,可是后位却是一直空着。
辽国皇宫内,萧燕燕闻听赵匡胤死去的消息,当场就晕厥了过去。
过了很久才悠悠的醒来,她睁开眼看见儿子耶律隆绪坐在身边,立刻搂住儿子大声地痛哭起来。
耶律隆绪不知道母亲这是怎么了,当然也就找不到安慰的借口,只好让她不要伤心,以免伤了身子。
萧燕燕哭了小半日,两只眼睛都已经肿的老高。
她让其他人都退下了,并且让莫愁道门口看着。
皇儿,我今天要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你的父亲不是先帝,而是宋室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这是怎么回事?耶律隆绪被这个消息震惊了。
当初箫家为了稳固地位,让我嫁给耶律贤,可是不根本就不喜欢他,就借口到中原办事,一气之下去了中原。
在那里结识了你的父亲,很快我们就有了私情。
可是箫家在辽国的地位已经是岌岌可危,你外祖父催促我回辽国完婚。
可是这时,耶律贤却因为受伤失去人道的能力,可是这个时候我发觉自己怀孕。
大概是因为自己不能人道饿缘故,又或者是忌惮箫家的实力,他就接纳了你。
耶律隆绪总算是知道了母亲伤心的缘故:母亲,您不是还有孩儿吗?孩儿以后会好好的孝顺您的。
本来这件事我是不准备现在告诉你的,可是他走的突然,我猜里面肯定有阴谋,不然应该是你大哥德昭登基,可是现在却是赵光义那厮。
如果德昭年纪小的话,还可以解释,可是德昭现在已经二十多岁了,做天子也没有什么不妥。
复仇不共戴天,既然赵光义那厮从你大哥手中抢了江山,你要把它抢过来。
想你父亲一个英雄盖世的人物,最后反而被自己的弟弟算计了。
孩儿知道了,从今天起,孩儿一定励精图治,打到汴京,杀掉赵光义!萧燕燕搂住儿子:你父亲本来准备打下南唐之后,就对辽国动手的,他早就想把我们母子接到身边了,是我去信让他不要这么做的。
因为我害怕到时候德昭会容不下你。
这一次如果不是刘继元挑衅的话,他是不会动手的,可是现在居然是天人永隔,呜呜······母亲请节哀,我一定打下开封,拿回属于我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