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史全集 > 第九十五章

第九十五章

2025-03-30 19:38:41

赵光义终于抵达太原,这个时候太原的城墙在宋军接连不断地攻击之下,已经残破不堪,大一点的缺口都被刘继业冒死堵上了。

只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缺口。

赵光义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加大攻城的力度。

不计伤亡的攻城,使得太原城内死伤无算。

虽然太原守军死伤惨重,可是宋军的伤亡也不小。

攻了三个月的城,足足死了一万五千人,还有数千重伤失去战斗力的。

刘继元是盼星星盼月亮,却是一直没有盼到辽国的救兵。

由于四面被围,城内根本就不知道外界的事情。

因此他们都不知道援军已经被击退了。

刘继元躲在宫中焦急万分,他一直倚仗辽国的支持,不断的骚扰边境各州。

他的前任也是这么做的,不管是后周的柴荣还是宋室的赵匡胤都没有灭掉他。

他的背后有辽国,因此他从不认为对方能够灭掉他。

只是上一次,他被赵匡胤吓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关键时刻赵匡胤病重,北汉恐怕就被灭了。

这一次,赵光义是铁了心想要灭掉他了。

他虽然着急,却也没有办法。

太原城外,赵光义为了压制城头上的汉兵,每天射向城头的箭矢数以万计。

刘继业做的更绝,发动太原城中的百姓上街捡箭矢,每捡一支箭给一枚铜钱。

捡来的箭矢最后都被集中到了城头,又射还给宋军。

反而让宋军自己损失惨重。

这个无奈只好写数份诏书,穿在箭上,射进城内。

城头的辽兵把诏书交给刘继业,刘继业当时就烧了,根本就不往刘继元那里送。

因此刘继元压根就不知道宋主招降的事情,还在宫内祈祷辽国的援兵快点来呢。

赵光义见射进去的诏书根本就没有答复,只有下令加紧攻城。

潘美手下一个马步军头叫辅超,原本是曹彬的手下,这一次曹彬没有跟来,就让他跟着潘美立一些军功,好升他的官。

辅超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他见宋军久攻不下。

就一手拿着盾牌,用牙咬住腰刀,冲在了最前面。

转眼就冲到了云梯下面,伸出一只手抓住云梯,就像是一直猿猴似的很快就到了云梯的中间,距离城头只有一百多步。

这时城头忽然出现数千个弓箭手,箭矢就像下雨似的向下倾泻。

辅超的身上接连中了十一支箭,如果不是他用盾牌护住关键部位,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赵光义见状立即下令撤兵。

宋军留下一堆尸体,撤回了大营。

宋军大营,军医正在给辅超拔出身上的箭矢,忽然大营内的人都站了起来,辅超一回头看见赵光义来慰问士兵。

辅超也要站起来行礼,被赵光义伸手按住了。

不用多礼,你是英雄,朕应该向你行礼的。

赵光义说着真的对辅超鞠了一躬。

辅超激动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坐在那里涨红了脸。

刘继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大帐,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辽国的援兵还没有影子,城内的物资已经快要消耗殆尽。

如果不是宋军每天为了攻城,不计损耗的往城头射箭,守城用的箭矢早就没有了。

他已经劝说刘继元把宫廷内的金银都拿出来,雇佣老百姓上街捡箭矢。

箭矢的问题是暂时解决了,可是粮食的问题却没有办法。

现在城内饿军民已经开始斩杀牲口果腹。

如果不是早先准备的充分,城内的粮食早在两个月前就耗光了。

可是辽国的援兵要是再不来的话,他们就没有办法再坚持下去了。

辽国上京临湟府,耶律隆绪下令全国各个州都要抽调兵马,准备支援北汉。

可是辽国的疆域太大,各州的士兵虽然源源不断地往幽州和薊州集合。

耶律沙和耶律斜轸,还有耶律休哥都已经到了。

在那里等待各州派遣来的人马。

辽国跟的军队跟五代十国,还有后周一样,都是由各个藩镇掌控。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用中央政府花钱养兵。

坏处就是想要用兵的时候,非常麻烦。

特别是急需用兵的时候尤其显得拖沓。

而且这样直接导致,一旦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了,个藩镇就会我行我素,丝毫不理睬朝廷的旨意。

这也是赵匡胤上台伊始,就花大力气削减藩镇兵权的主要原因。

这也就是赵匡胤,换做是谁都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已经存在拉数百年的积习。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赵匡胤解决了藩镇的问题,赵光义登基的时候就不会这么安稳。

像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之流,都是赵匡胤的死忠之人,赵光义想要兵不血刃的坐上龙椅是不可能的。

这只能说是赵匡胤从另一个方面办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永昌陵赵家的祖坟,赵匡胤已经修复了十几条细小的经脉,好在那些主要的经脉没有受到致命的破坏,不然他能不能活过来还是另一回事。

太原,刘继元终于在宫殿内呆不下去了。

从里面出来见见天上的阳光。

只是外面并没有新鲜的空气,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地血腥味。

宋军连续三个月围攻太原,双方死伤的人已经超过五万。

北汉阵亡足足有一万人,这还是太原守将刘继业是一个不世名将,换做是普通人,太原早就被攻克了。

太原城内,一股悲伤的气氛在渐渐的扩散开来。

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悲壮,敌人想要灭掉他们的国家,他们当然不愿意。

现在上街捡箭矢已经是普通百姓自发的行为,人们根本就不要朝廷的钱。

那些藏有粮食的大户,也都在第一时间献出自家的粮食。

家家户户又冒出了炊烟,太原城又多了一些生气。

不是所有人都有爱国热忱的,北汉的宣徽使范超就是一个,他借巡查的机会偷偷地打开斥候专用的小门,逃了出去,直奔宋军大营。

他来到赵光义的面前,痛哭流涕,说是前来投奔。

赵光义皱着眉头说:这种小伎俩也敢到这里来使用,拉出去砍了。

范超歇斯里地的喊叫了起来:皇上,我是真心来投靠的啊!陛下······声音很快就消失了,没多久,一个士兵拿着范超的头颅,还带来一个消息:皇上,北汉把范超的家人全都杀了,扔了下来。

赵光义看着大帐内的大臣,没有说话。

辽国的皇宫,耶律隆绪对母亲说:母后,耶律休哥等人已经到了幽州和薊州,等到我大军集中完毕就去跟宋军决一死战。

萧燕燕叹了一口去说:皇上,还是你父亲有先见之明,把藩镇手中的兵权全部都集中到手中,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哪像现在这么麻烦。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你的任务就是着手把各州的兵力往一起集中。

这一次打完仗,就不要把士兵还给他们了。

幽州,耶律沙和耶律斜轸、耶律休哥,把各州派遣过来的士兵放在一起训练,让他们之间找到默契。

不是他们不想去救太原,而是白石岭有数万宋军驻守,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一旦他们有行动的迹象,那数万人马就会随之行动。

他们只有等所有的士兵都来,到时候以优势兵力把白石岭的宋军击溃。

赵光义再一次下令向城内射劝降诏书。

杀掉范超的家人之后,刘继元亲自来到前线慰问守城的军民。

一支带着诏书的箭落在他的脚下,把他吓了一跳。

早有亲卫捡起诏书交给了他。

刘继元看过诏书,脸色变了数变,最后拿着诏书回到了宫中。

没多久,他命人找来指挥使郭万超。

不一会儿,穿着重甲的郭万超来到皇宫内。

陛下召见臣有何事?刘继元把赵光义的诏书递给郭万超,郭万超看完之后说:宋军十天前就已经开始往城内射这种诏书,元帅每次都把它烧了不让人知晓。

这就是我找你来的缘由,继业是一个执着的人,我要是把我准备投降的事告诉他,他肯定会训斥我的,到时候反而弄巧成拙。

你们都是忠臣,现在辽国不着调出了什么事,估计暂时来不了了。

太原根本就守不住了,我不能让你们都跟着我死,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刘继元说完就把自己刚刚写好的信交给郭万超:事情就交给你了,我不能让全城的百姓都跟着我牺牲,不能因为我的过错让他们都跟着陪葬。

郭万超接过书信,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出去了。

赵光义见到郭万超,欣喜万分,当即表示接受刘继元的投降。

同时下令停止进攻。

次日申时,刘继元亲自捧着降书顺表来到赵光义的跟前。

本来刘继业是不愿意投降的,可是自家的主子都已经投降了,他也就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无奈之下也只好跟着主子一起投降。

赵光义当即封刘继元为校检太师右卫上将军,授爵位是彭城郡公。

封刘继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同时改回原来的姓——杨。

至此后世有名的杨令公首次出现在宋室的舞台上。

却说赵光义接受刘继元的投降之后,当即命康仁宝带兵监督刘继元举家搬往汴京。

同时迁徙太原城的百姓。

可是很多百姓不愿意离开家,赵光义当即下令焚烧太原房舍。

那些呆在家中不愿意搬迁的百姓全都被烧死了。

一场大火之后,太原的人口十去其九,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就是辽国打下太原也得不到什么。

因为刘继元的皇宫内的财帛就被赵光义下令搬了一个空。

同时该太原为平晋县,榆次县为并州。

太原一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大都市,就被赵光义下令焚毁了,最终降格为一个县。

赵光义这个命令下了之后,潘美等人就知道太宗和太祖的区别太大,太祖以仁德治天下,攻打南唐的时候,严令不准骚扰百姓。

王全斌因为大肆屠杀劫掠四川百姓和降卒而被太祖废去手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