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伐全集 > 第二五九章 洪过入朝

第二五九章 洪过入朝

2025-03-30 19:41:04

萧裕所求,一死而已。

上,报天子知遇之恩,下,回馈亲族好友爱戴之情,站立世间,也能回报对朋友的不义,萧裕今日必死,否则,萧裕就是不忠不仁不义之徒,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人世?完颜亮站在萧裕面前,望着好友久久不语,那是一双清澈的眼睛,一如十几年前初见时候,眼中没有一丝半点的阴霾,就如眼睛主人的心一样,坦坦荡荡,随时可以挺起胸迎向自己的目光。

屋中沉默了好久,完颜亮突然自腰间拔出一柄短刀来。

见到寒光一晃,先是将萧裕的双眼映的一花,接下来发生的事,让这个奚人惊呆了:就见完颜亮伸出手去。

用短刀在手上割出长长的伤口,那伤口之深,两边的皮肉都翻卷开来,看着触目惊心,不仅如此,将双手全部割开后,当啷一声,扔掉了短刀,完颜亮却是将双手慢慢的捂住脸庞,再放开之间,整张脸一下被鲜血糊住,乍一看好似血肉模糊的,让人心颤。

萧裕见状,当即泪如雨下,这是草原人的风俗,为亲友临终送别时候,需要割破脸庞和手,让血滴满脸庞哭送亲人,现在完颜亮如此作为,正是将他看成了至亲的亲人一般。

强忍着没有再一次跪下来,萧裕对着完颜亮深深一礼,有带着哭腔的声音断断续续道:大,大人,遥折还有几句话,希望大人参详……完颜亮说话中间也带上了哭泣的声调,示意萧裕说起。

大,大人。

第一,那洪改之,气候已成,如若位极人臣,必然势大难制,日后恐非大金之福,请大人慎用之,如非必要,不可让其入朝为官,更要以心腹分其权柄,不要再重蹈今日之事……萧裕一句话,将完颜亮听得愣住了,不要再重蹈今日之事,这话到底什么意思?他呆呆的望着萧裕,连后面的话都没听清,脑中全是今日之事,今日之事,今日之事…………遍观朝中勋戚皇族,以完颜乌禄权柄最重,不可不用,不可不防。

日后陛下身边没了萧裕,希望陛下广结臣子之心,慎用身边宿卫,务令当年宵衣殿之事不要再上演……说完,这些,萧裕对着完颜亮躬身再拜,如是者三,随后站直了身转头走向紧闭的殿门。

当萧裕亲手打开殿门走出去的时候,身后猛地传来一声凄厉的悲泣声,那声音就像是草原孤狼的惨嚎,让人听了心中为之发颤,萧裕脚步停顿了一下,这才摇摇头,微微叹息下,继续走出宫城。

萧裕死了,经过完颜亮特许,让他在所有同谋面前,服毒自尽的,紧接着,萧裕的所有同党:萧招折,萧冯家奴,萧屯纳等人,被完颜亮勾决,全部五马分尸处死,加上已经被杀的耶律辟离剌和萧祚,在海上畏罪自杀的遏剌补,萧裕的嫡系为之一空。

紧接着,金国朝廷开始清除萧裕的党徒,朝中与萧裕有关联。

尤其是有亲戚关系的官,一律停职听候处分,至于那位第一个检举萧裕谋反的萧好胡,完颜亮将其招到中都,好生慰抚赏赐,又将其赐名为萧怀忠,提升为西京留守,这个发展倒是与历史上这个萧怀忠的结果完全一致。

赏赐了萧怀忠,完颜亮吃惊的发现,怎么他的仓库又能跑耗子了,持续几个月的大战,加上萧裕谋反需要平叛,金国仓库的物资就像是流水一样花出去,速度快的让人乍舌,甚至,连夏粮收上来也没顶用,又是飞快的填补进了巨大的窟窿里。

现在前线将士取得大捷,接到收拾了广吉剌的战报后,完颜亮大喜,立即下旨从优封赏,于是,整个金国多一半的收入花了出去。

听到对广吉剌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整个金国朝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打仗就是赌博。

大仗大赌,小仗小赌,但是上一年对草原的远征,实在没有取得什么值得夸耀的胜利,为了皇帝的面子,为了朝廷的脸面,金国都必须征讨草原,打掉一个桀骜不逊的部族,一来威压草原各部,二来震慑国内宵小。

这一次广结善缘分兵多路,合力进剿广吉剌人。

风险不可谓不大,所以,从出兵开始,金国朝廷上下就把心高高悬起来,尤其是中间还出了萧裕谋反的一档子事。

当金国中枢的各位宰相执政们听说,萧裕占据临潢府,勾连西北路招讨司谋反的时候,这些金国的决策者们,几乎要发疯了。

萧裕这是抓住了金国最最要命的关键,一旦临潢和西北路招讨司出了问题,深入草原的十万大军铁定是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到时候北面是契丹人的叛乱,西北是草原部族联军的进犯,西面是夏国翻脸进犯,就算南面的宋国肯老实,整个大金都是危在旦夕了。

可是,大金国危在旦夕,还能指望南面的宋国老实么?现在好了,最要命的时候过去了,只要赏赐了前线的将士,然后把部队调回来,其余的几个盟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金国朝廷的视线就可以重新放回国内,整理内政打点财赋,下次收拾草原,怕是要等上三五年了。

就在金国执政大臣们,为前线将士的赏格彼此争论的时候,又一份捷报送到枢密院。

看到这份捷报,所有的执政大臣都傻眼了,不待他们做出反应,完颜亮就宣召他们觐见。

在完颜亮的书殿内,所有人都像是霜打的茄子,低着头不敢看皇帝。

完颜亮坐在那里等了一阵,还是没人出声,不得以。

只有自己开口:诸位卿家,为什么都是这般样子,明明是我们大胜了啊,你们偏偏像是败了一样,传扬出去会伤前线将士的心。

实在憋不住了,完颜衮在下面嘀咕着:这前线是胜了,朝廷可要大出血,和失败没什么两样……下面的话再没说出来,因为完颜亮严厉的目光逼视过来,制止了他的大嘴巴。

完颜亮迟疑着,扫视了一眼诸位臣子:可否将第二份捷报的赏格,减半……不等完颜亮说完,那边赤盏晖立即站出来连道不可,他对完颜亮的解释很简单,这样作为恐伤了将士的进取之心,不但不能减半,而且还要比前一次更厚,因为征讨扎只剌人本不是计划之中,是将士奋起余勇的作为,正应厚赏以示朝廷恩典。

龇龇牙,完颜衮嘀咕一句:你个老军头,更厚,更厚的话,我们就要有一个月喝西北风了……这一次完颜亮再忍不下去,出声打断了弟弟,至于赤盏晖,干脆当作没听到。

实际上,朝廷还剩多少钱多少绢多少粮食,这些天他和几位宰相,天天躲在尚书省的政事堂里,掰着手指头计算,心里还会不明白,一旦厚赏出去会有什么效果么?可是,他到底是枢密副使,有些话必须由他来说,也只能由他说出来。

完颜亮有些疲惫的捶着头,半晌没有出声。

看着皇帝如此样子,诸位执政大臣还会不明白么,那刘麟与张浩彼此对着眼神,两人用眼睛,隔着好大一截距离斗了许久,终于,张浩落败,硬着头皮站出来出个主意。

向东面那位借?完颜亮气急之下反倒乐出来,东面那位现在都躲去日本了,还指望他出血?再说了,二月份才拿到高丽的那份税赋,现在又要伸手?这让完颜亮自己把脸往哪里放?**,真是奇了怪了,为啥朝廷地方比高丽大几十倍,人口比高丽多十几倍,偏偏每年朝廷都缺钱,姓洪的也没少了打仗,没少了在地方上砸钱折腾,就不见他缺钱,还有余富送来朝廷……说话的又是完颜衮,只不过,这一次没人打断他,无论皇帝还是执政大臣,一起望着左丞相,眼睛里闪烁着不同的光芒。

萧裕死了,作为完颜亮的亲信,极度契丹化和汉化的臣子,留下的是一个平章政事的位置出来,金国朝廷里早就有人眼红了,尚书左右丞里面有一个人升平章,参知政事里有一个人升左右丞,吏部尚书升参政,各位尚书一个个向前挪一个位置,吏部侍郎升尚书,侍郎又可以挨着个向前挪动一个位置,这样下来,光是朝廷中枢,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挪动下位置,涉及了多少人的官帽子,怎么会不让人心动?可是,作为中枢执政中的汉臣,或是已经完全汉化的契丹人渤海人,他们需要在执政中间重新引入一个汉人,用来填补萧裕死后的空缺,同时平衡执政大臣里的汉人势力。

出于这个目的,本来就进入执政呼声最高的洪过,自然是这些汉臣心中不二人选。

完颜衮不经意的一句话,成了引爆所有悬念的导火索。

当即,刘麟也顾不得了,站出来当庭举荐洪过,说洪过有治国理政的大才,足以担起整顿金国财赋的重任。

听刘麟说完,张浩也迅速跟进,举荐洪过成为执政大臣。

作为尚书右丞的大抃思索再三,也跟着站出来,请求以洪过为执政大臣。

大抃作为渤海人,与完颜亮的母亲和元妃,都是远枝的亲族,他的动向引起了那些女真执政大臣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完颜亮的注意。

几乎是大抃说完话,完颜亮的视线就投向了另外一人,尚书左丞,女真人温都思忠。

对于朝中汉臣如此之多,女真人中间早有不满,尤其是在完颜亮登基后失势的贵人们,私下里牢骚满腹,不少人跑去温都思忠府上抱怨,甚至,大有将温都思忠拥戴为女真人领袖的迹象。

这些事情完颜亮都清楚,他登基后着力收拾原先位高权重的女真贵人,现在八个宰相中间,只有完颜衮和温都思忠两个女真人,可见女真贵人势力之衰落。

现在所有汉臣抱团了举荐洪过,他想知道女真人的想法。

看到汉臣的动作,赤盏晖的眼睛都红了,他虽然是打仗军头出身,可也看得出这是朋党,是排挤女真人,**,这还是女真人的朝廷么?怎么看着像大辽的朝廷,像宋国的朝廷,就不像是女真人当家的大金国了?一时按捺不住,赤盏晖几步走到完颜亮面前,对着皇帝抱拳道:陛下,臣反对洪过入朝。

洪过一介白身布衣,没有功名没有历练,更无一丝军功,贸然擢升恐臣下不服。

望着赤盏晖,这个老军头留着满脸的虬须,一根根好似钢针一样,皮肤粗糙面目黝黑,手上还缺了两根指头,这都是为金国厮杀几十年的明证。

完颜亮心里明白,赤盏晖的话,怕就是现在迟迟不肯出声的温都思忠的心里话。

可是,提拔洪过早在完颜亮心头转过无数次,又向臣子们暗示过许多,现在赤盏晖反对,不等于打完颜亮的脸么。

金国皇帝心中恼怒,脸色有些赤红,手上握住了御案的一块镇纸,竟然是指节发白。

梁汉臣就在完颜亮身侧,见到皇帝这个举动,立时知道完颜亮动怒了,而且怒气不小,他心中暗自高兴,叫赤盏晖没有眼色,怎么样,惹怒了皇帝吧,等着吧,一会皇帝发怒,怕是不仅仅会提升洪过入朝,还会贬了这个愣头青。

就在完颜亮几乎要将镇纸扔出去的时候,脑中忽然闪过一段话:……那洪改之,势大难制,日后恐非大金之福,请大人慎用之,如非必要,不可让其入朝为官,更要以心腹分其权柄,不要再重蹈今日之事……今日之事,今日之事……这个声音反复在完颜亮心中萦绕,一旦入朝就会掌握重权,洪改之在高丽已经握有大权,身边之人得以幸进之人很多,如果再让洪过入朝,会不会重演萧裕的那一幕?萧裕何其无辜,只可惜,天下重情重义之人太少,心思活泛想要从龙开国的人有如过江之鲫,君不见陈桥之事不远,真到了那个情形,可就是君臣之义断绝,朋友之间要行割袍之事,自己的朋友不多了,真的要把洪改之引入这个染缸么?脑中泛起了洪过的笑脸,完颜亮脸上突然闪过一道诡异的笑容,缓缓松开了镇纸,口中却是冷冷的道:赤盏晖,你好大胆子,洪改之有大功于朝廷,此事天下有目共睹,你妄论功臣是什么居心?说罢,不等赤盏晖辩驳,完颜亮就下令,剥夺了赤盏晖的枢密副使位置,贬斥去了西北路招讨司做个招讨使。

看着赤盏晖被贬官,下面的温都思忠心里泛起兔死狐悲的感觉,正要拼了一切站出来,阻止对洪过的任命,突然听到完颜亮下面的话,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不仅仅是温都思忠,张浩,刘麟,大抃,完颜衮,梁汉臣,甚至是一直躲在一边不出声的蔡松年和李通,还未被合扎猛安拖出书殿的赤盏晖,都惊呆了。

完颜亮口中淡淡的道:洪过有大功于朝廷,但朝廷赏功罚过已然有过封赏,贸然擢升恐伤及有功将士之心。

然洪过有异才于政事,着令其以权行三司使事整顿财赋,位比二品,五品以下官员可就地免官,三品以下官员可予以停职待参。

布衣宰相,还是布衣宰相。

所有执政大臣心中惊叹,这皇帝与洪过之间的关系还真微妙,一个敢于做事却不图官位,一个敢放权却握紧了官印就是不封官,两人之间这种微妙的默契,足以让无数人眼红又自叹不如。

张浩等人对视一眼,心中虽有遗憾,但也没什么好说的,皇帝这是给了洪过比宰相还大的权力,又没占了宰相的位置,尤其是这些权力都是皇帝特旨赐予,没有个定数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封旨意又能收回去。

这既用且防的做法,也完全符合天家的一贯想法。

至于新任的宰相人选,完颜亮却是选了一个出乎所有意料之外的人选:原先西京留守,完颜乌带。

完颜乌带,这个原本完颜亮篡位小集团的成员,经过天德年间的沉浮,随着他自请前往西北路招讨司,已经渐渐淡出了金国臣子的视线,虽然有圣旨擢升他为西京留守,但比起当年高踞左丞相,地位相差何止千里。

就在大家都认为,这个乌带的政治前途就此终结的时候,完颜亮一句话,竟是将这人钦点进入中枢,成为新任参知政事。

当众人感叹于乌带政治生命重新起死回生的时候,远在高丽,哦,是金国东海路的釜山,洪过迎来了他的新任搭档,这个家伙也是个老熟人,直到看见此人,洪过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纵然金国朝廷关于新任东海路都总管的旨意,通过邸报早已发给了洪过十余天,洪过都不大敢相信这事是真的。

来人竟是原先汴梁府路都总管,兼任知汴梁府的唐括辩,又一位当初完颜亮的同谋![w w w .bxwx.net]

第二六〇章 开府建牙第二六〇章 开府建牙见了唐括辩,洪过哈哈大笑。

两人极为熟稔的相拥着,又彼此看看对方,才坐下来叙谈,说不上几句,洪过就唤来今天高丽的达官显贵,为唐括辩摆酒接风。

唐括辩无论以前如何沉沦,现在被派到了东海路,身为堂堂的东海路都总管,就是一切高丽和女真或者汉人官的顶头上司,依着仆散忽土的前例,怕是过不太久,有些功劳之后,唐括大人的都总管,就要改称唐括丞相,因此,这些大小官们在洪过的暗示下,卖了力的逢迎,酒宴喝的自然是宾主尽欢。

休息一夜,享用了洪过特意安排的两名高丽少女,唐括辩只感觉自己的日子这个舒心啊,比起在汴京府路。

也就是河南路的日子来,比起被河南路那些官翻着白眼瞧的日子,还是在东海路自由自在,是以,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在东海路的生活。

可是,这种生活也是有代价的。

当洪过与唐括辩再次见面,两人就不是叙旧,而是开始交接公务。

仆散忽土那厮拍拍屁股就跑了,扔下东海路上下三个衙门,老大一摊子的事情,洪过又跑去日本打生打死,小一年功夫下来,积累的功夫足足装了半间屋子。

打开公事房的门,指着好像小山高的公文,洪过坏笑着告诉唐括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唐括辩主要的工作,就是处理这些公文。

唐括辩看的脸都白了,老天,这么老多的公文要处理,天知道要处置到猴年马月去啊,洪过这别不是故意给他下马威吧?转头看看,又感觉洪过虽然坏笑,却好像没那么多的鬼蜮念头,探手拿起一份最上面的公文,仔细看看,确实是昨天才放上去。

要东海行省用印,事情不大但因为涉及了行省的印把子,属于他的职权范围。

悄悄抽出一份压在底下的公文,也没错,大约是七八月前的公文,正是仆散忽土跑去中都的时候,也是要都总管府用印。

拍拍脑袋,唐括辩明白了,别看仆散忽土成天说太清闲,实际上,东海路每日处置的公务绝对不是少数,其数量之大效率之高,也是在金国内部数得着的,天底下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东海路的实权握在谁的手里,他就不明白了,光是送到都总管这里的公务就是如此之多了,那洪过每天要处理的公务还不要把他累垮了?这一点唐括辩就不知道了,要是洪过真的事必躬亲,别说打日本,怕是走出开京城都休想。

幸好。

洪过这个人懂得放权,他的班子仿效的是宋代文官制度,又带着些后世明代中后期文官内阁的形式:在洪过之下设置了由三人组成的参议会,这三名参议分别从高丽朝廷,金国都总管府还有洪家商号选人,在这些人之下,仿效朝廷的各部设置机关,由于是洪过私人体系,所以职权划分更加细致,中原是六部九卿,他可好,划出了将近二十个职能部门,分管高丽地面大小事务,每天这些部门将事务上报给参议会,小事报备,大事交由参议会决策,然后写成节略给洪过看,再有重大事情,参议会才拟定一个结果和措施,连同事情的节略奏本交给洪过处置,这几乎就是后世明代内阁票拟的翻版了。

外人看上去,那三人参议会权力极大,三个人几乎可以顶替洪过,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洪过放权不假,但是有两个权力他死死抓住,一个是人事权,就是所有职能部门的主官任免,都是由洪过决定。

任何人不得置喙。

还有就是财权了,不仅在万贯以上的账目,必须由洪过亲自核准,而且洪过在高丽设置有专门的监察机构,所有大小财务输出和收入,都要交由这个部门审查,如果审查上没有通过,就会交由高丽廷尉府出头抓人审问。

最终的,洪过在高丽有明暗三套监督体系。

明面上的,自然就是高丽廷尉府,这位廷尉大人同时也是都总管府司法参军,是洪过从宋王庄提拔起来的,作为前大宋文官,他不会对金国有一丝一毫的忠诚心,他负责执掌对所有高丽和金国臣子的监督。

暗地里,卢龙掌握的军情司,同样是负责监督所有官吏,还负责监控大小矿山,防止出现暴动。

另外的,洪过还利用宣传高丽汉人的机会,借着那些被洗脑的狂热分子,夹杂了许多汉人和渤海人,建立一套对军情司的监督措施。

名字上他很恶趣味的起名为:内行厂,简称内厂。

制度制度,只有建立有效的行政制度和监督措施,洪过才会真的将自己解脱出来,中国古代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官制度,到了宋代,其职权和晋升措施的划分已经相当完备,可是,中国古代最杯具的是,这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下,所依靠的监督和制约措施。

竟然是建立在对人品高尚的信任上,选出自认是人品高尚的人物来进行监督,于是,那套完整的官僚制度也变成了杯具。

洪过体系中的监督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监督权,并没有执法权,这样做法虽然降低了行政和执法的效率,但是能够有效保证,不会出现一个类似锦衣卫或是克格勃一样的怪胎,洪过需要特务,但不需要一种近乎恐怖主义的特务统治。

这些诀窍洪过自是不会对唐括辩解释,他只是淡淡一笑,现在已经交接了政务,至于唐括辩要花多久来吸收,最终适应高丽的政务体系,就不是他洪过要关心的了,接下来,应该是唐括辩说点什么了吧。

果不其然,在那件虽然堆满公文却一尘不染的公事房里,唐括辩竟是坐下不走了,沉思了一会,才缓缓开口:改之老弟,陛下让我给你传给话……听到这句话,洪过微微一笑,对着唐括辩拱手道:恭喜唐括兄。

唐括辩脸上现出苦涩的笑容来,摇摇头有些无力的道:去岁,贱内故去了,到最后,她也没能原谅我。

洪过登时明白过来,唐括辩是前任废帝完颜合剌的女婿,前朝的驸马,只因公主老婆的亲母,皇后裴满氏被完颜合剌所杀,所以激愤之下参加了完颜亮的密谋,本来的想法是册立完颜合剌的兄弟,谁想到被完颜亮找机会陷入圈套,最终不得不杀死丈人后拥戴完颜亮登基。

因为唐括辩一直是游离在密谋集团边缘的人物。

而且那位完颜合剌曾经公主的存在,让完颜亮对唐括辩颇为忌惮,纵然肯饶过他的性命,也远远打发去了河南汴梁府路,别看是作了都总管,貌似手握一路军政,实则汴梁府路临近宋国,驻有金国重兵野战军团,这些军头都是归皇帝直辖的,唐括辩不仅指挥不动,而且隔三差五的就会受好一顿气,那个都总管做的不仅不舒服,还是难受的紧,进入仕途以来唐括辩都是顺风顺水,这段汴梁府路任职的经历,倒着实磨练了他的性子。

现在唐括辩的老婆终于死了,加之这些年他都是兢兢业业,完颜亮终于肯将他调到高丽,而且托唐括辩向洪过传私话,种种情状看,唐括辩总算回到了完颜亮心中值得信任的行列,所以洪过向其道喜。

完颜亮的意思很简单,洪过回到中原,帮助金国朝廷整顿财赋,完颜亮的目的很简单,只要钱,其他一律不管,至于以前洪过的二百万贯俸禄的要求,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洪过可以继续作提点东海行省事。

完颜亮的意思很简单,要是不答应,那好,大家一拍两散,你洪过在高丽也别待了,完颜亮要彻底铲了洪家商号在高丽的所有利益。

虽然不相信金国朝廷,能够动摇自己在高丽的根基,但是与完颜亮搞得鱼死网破的事,也不符合洪过利益。

貌似,对于洪过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完颜亮的条件,乖乖去中都上班。

看看眼前的唐括辩,去了一个纯粹武夫的仆散忽土,派来一个允文允武的唐括辩,完颜亮的心思倒是缜密啊,把洪过撵走,让唐括辩接手,日后高丽的财赋似乎就不会再受洪过挟制了。

洪过心中为之冷笑起来,老子在高丽苦心打理好几年,所有无耻手段都用上了,岂是你唐括辩一人能接手的?想夺了老子的基业,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

心中打定主意,洪过也不推辞,只是摇头晃脑一番后,才提出几个条件来,首先就是,洪过不去中都上班,他要自行选择三司的所在地,第二个,洪过既然是建衙,手下就要有人手,书办衙役一应俱全,要打理财赋保护税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兵丁,这些人,洪过要自行招募,第三就是,既然要让洪过打理财赋,这钱财制度就要按照洪过的法子办,不答应,洪过认可一辈子窝在高丽了。

这几个条件都很要命,唐括辩在心中盘算一番,他手上的权力,能够拍板的就只有第一条,其余的必须皇帝亲自许可。

不过,他的差事总算没办砸了,洪过肯松口,以他们师兄弟两人的交情,什么事不能拿出来谈?所以,唐括辩当着洪过的面,写下一封书信送去了中都。

接到了唐括辩的信,完颜亮没有马上打开,反是手哆嗦了几下,才猛地扯出信纸,匆匆扫了几眼,整张脸慢慢松弛开。

他是真个怕了,万一洪过不给他作脸,硬撑着闹到底,这两位都不知道如何收场才好了。

现在洪过提出条件来,完颜亮也不敢专断,找来执政大臣们商量。

完颜衮一听洪过的条件,当即就炸了,靠了,这几个条件,尤其是第二条,与开府建牙有什么区别?在大金国,能有开府建牙资格的,都是当年从龙草创的老臣,比如当年的完颜宗弼,到了完颜亮完颜衮和完颜亨这一辈,还没人得到这个特权呢,就算是亲王都没得到的特权,洪过一个布衣小子就想奢求,凭什么啊?看着完颜衮在书殿里扯着脖子开骂,完颜亮出奇的没去制止,在场所有人都明白,完颜衮与洪过有心结,两人从小到大就不合,后来洪过当众落了他的面子,又间接弄死了他的哥哥完颜兖,也就是完颜梧桐,这完颜衮算是把洪过恨透了,现在如此破口大骂,其中未尝没有嫉恨的心思在里面。

看着完颜衮骂了一阵,总算有些累了退在一边休息,完颜亮一扫下面的执政大臣,当即有人出来反对,定睛看去,果不其然,是张浩。

温都思忠也感觉,这洪过闹得太出格,所以跟着就出来反对。

蔡松年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语,刘麟通常不会主动出头,李通更是不愿意出来当出头鸟,却没想到,新任的枢密副使仆散忽土竟然出来赞同。

仆散忽土上下活动,终于找到一个枢密副使的缺,他现在缺少在中枢作执政大臣的经验,也就老老实实的坐下来积累年资。

现在听说洪过的要求,他心里嗤笑,当初洪过在高丽,算是赤手空拳打出一个聚宝盆来,手下用的不都是他自己招募的?在高丽做得,为啥到了中原就不成了?完颜亮听了仆散忽土的话,心中微微一动,又在蔡松年刘麟李通等人脸上扫一圈,最后开口,却没点这些人中任何一个的名字,而是去问了乌带。

乌带一愣,他是所有执政大臣里最沉默的,恨不得整个人缩进地缝才好,毕竟是刚刚回到中枢,总要学的老老实实夹着尾巴作人。

可是,现在皇帝问到眼前了,他又不得不出来回奏。

接着走到书殿中央的时间,他在脑子里飞快的过了一边前因后果,才平静的奏对道:微臣以为,洪改之的要求尽可以允了。

此话一出,立时惹来完颜衮的怒视。

乌带平静的面对完颜亮,以示自己心中坦荡没有异心,既然是整顿财赋,洪改之自然要找一个水陆交通方便之地,他不来中都也是可以的。

陛下要用洪改之大才,当然要放权给他,他定出章程来,我们可以议议,只要确定是有利于朝廷社稷的,何妨就按照洪改之的章程办呢,反正洪改之在高丽的作为有目共睹,想来是有些鬼点子的,我们这时不是正好借机学学么。

乌带这话说的风趣,尤其是说到完颜亮心底去了,惹来皇帝一阵轻笑,见到皇帝笑了,殿中朝臣们也跟着笑起来。

至于招人,既然洪改之是信不过尚书省这些胥吏,就让他招么,我们跟着学学,看看他是如何调教的,正好拿来收拾尚书省这般懒鬼胥吏,反正只要洪改之是公开的去招,诸位又怕什么呢?说到最后,乌带特意把公开这个词用力咬了下。

完颜亮立时明白了乌带的意思,微笑着点点头,也不再问其他执政大臣,当场拍板准了洪过的所有条件。

完颜亮竟然迅速批准了,这个速度之快着实让洪过乍舌,他还在制定日本下一年的计划呢,听到来报喜的唐括辩的话,一时呆住没反应过来。

好不容易,将唐括辩打发了,洪过揉揉头苦笑下,看来明年去不了日本了,这日本的事还要尽快规划出来。

此时的日本,洪过占据京都在内的整个南部的势头,已经基本底定下来,北面的日本明面上属于北朝,实则一分为二,成为平清盛和源义朝的对峙。

但是,别看两个家伙是对峙,若是有南面崇德朝廷的军队去进攻,这两个家伙也会联起手来,协力将南朝干败,然后继续回去开始掐。

这种局面令崇德天皇与源为义头痛万分,有心想请洪过派兵插手,可是洪过的军队,一方面正努力攻打日本的所谓西国地区,一方面撒下了人手到京都地面的各个分国,一面派兵镇守了各处要隘和矿山,一面竟然撒出无数布道的儒生,深入到每一处村庄宣传什么纯种汉人理论。

虽然暂时信仰这些理论的人还不算太多,可是这个理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一旦通过身心改造,磨练掉身上土著人的劣根性,成长为倭人中间最早觉醒的倭族汉人,这些人就可以当武士,甚至还能读书识字去当官。

在等级极为严明的日本,能跳出自己贱民或是低级身份,对所有日本人都具有比毒品还强的吸引力。

越来越的日本人被吸引来,主动参加了所谓理论学习,身体力行的按照那些高丽儒生的教导,每天检讨自己的行为,诵读和默背理论书籍,每隔五天就聚集起来歌颂伟大的领路人,慈父一般的领袖。

这种改变虽然很缓慢,但是洪过有理由相信,只要给他几年时间,就可以在日本克隆出高丽模式,最终完成对日本南部的占领。

当然,现在洪过最关心的,是在日本各处银山的开采,只要得到这些银山的出产,就算洪过扔掉所有生意,他都有能力主导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

嗯,矿山的开发要加快,必须在一年内产出银矿,石见银山啊,够我挥霍一阵了。

另外,是不是应该在回去中原之前,先去一趟南宋了?[w w w .bx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