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伐全集 > 第二八九章 形势恶化

第二八九章 形势恶化

2025-03-30 19:41:05

第六部#183;南征绝唱 第二**章 形势恶化洪过真的没想到。

那个面容有些阴鹜的仆散乌者,竟然是治军有方,在南征大军完全崩溃的情况下,他不仅手边还聚集有数万兵马,而且对着襄樊两地猛攻一气之后,才缓缓向北撤兵,当他撤走的时候,襄阳的南宋大军吓得不敢稍动,眼睁睁的看着数万金军从容离去,直插洪过的腹背。

仆散乌者的军队一路上招拢败兵散卒,很快又有了五六万兵马,虽然粮草略有不足,但是进入河南境内后,他一路掠夺前进,倒是很快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如此一来,正在扫荡河南的李宝大军,首当其冲的倒了大霉,冷不防被仆散乌者冲击,正在蔡州附近屯住的李宝被打得蒙头转向,到了这个时候,双方统帅的指挥以及各自兵马的素质就分出高下了:李宝虽然是岳家军出身。

可其指挥能力怎么能与仆散乌者相比,仆散乌者身经百战老练异常不说,在大军兵败时候还能抓住手下士卒,那是多么强悍的水准?而且仆散乌者打仗极其狠辣,总会咬在对手最要命的地方,咬住就不放,拖也拖死对手了。

至于各自的士兵,别看李宝拥兵十万,可那是义军的底子,说义军都是好听的,实际就是各地的土匪强盗,还有一些刚放下农具的老百姓,这些人手里连武器都配不全,身上更是全无铠甲,平时打打顺风仗还可以,要是遇上战事吃紧的时候,当即就一哄而散了。

仆散乌者的大军虽然也是签发的百姓,毕竟做到了人人手里有武器,部分精锐身上还有铁甲,又经过仆散乌者好几个月的调教,粗通军中号令,其战力比起李宝来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是以,仆散乌者以弱击强,却是一下将李宝的大军击败,逃散的义军漫山遍野都是。

李宝带领亲兵向后退了几十里,本想站住脚重新整顿兵马,谁想到。

刚一停下脚步,前方就出现了金军的骑兵,在一千多骑兵的追赶下,李宝只得带人逃向东面。

就这样没命的逃了整整一天一夜,李宝才将那些骑兵甩掉,再清点部下李宝哭了,十万大军啊,现在就剩下了二百人,还都是他从南宋带来的老底子,所有依附过来的义军都跑光了。

再辨认下方位,李宝吃惊的发现,他竟是被向南撵出上百里,自己带人都跑到了金军的后面,至于回去北面的道路基本断绝,他暂时失去了与汴梁城的联系。

李宝在蔡州境内停留下来,重新招揽义军收拢部下,虽然成效明显,但他的这支偏师,短时间里不可能对河南境内战局有任何影响了。

李宝李公佐分别兵败,河南山东大好局面急转直下,洪过吃了一惊。

再打量汴梁城周围的局势,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北面是完颜亮的势力,南面有仆散乌者虎视眈眈,东面的侧翼早就暴露在完颜雍兵锋下,仅仅靠着李公佐勉强维持的一条通道,维持了与海州的联系,至于西面,则是金国陕西五路的汉军,陕西的汉军首领名叫韩易。

韩易是被完颜亮派去坐镇陕西,在南征期间巩固陕西防范西夏的,谁想到南征军大溃退,负责攻打蜀地的徒单合喜被吴璘大败,仓皇退到了京兆府,也就是后世的西安城,随即被韩易扣押,又被推举为副都元帅,陕西五路总领,成了韩易推到前台的傀儡。

完颜亮与完颜雍的较量还没分出上下,是以仆散乌者与韩易的态度不好预料,可无论如何去猜测,这两人剿灭金国叛逆,诛杀南宋义军的态度都非常鲜明,对着汴梁城里的南宋官府摆出非常不友好的态度。

按照正常来说,现在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出汴京这块烫手的山芋,全军出击向着东面攻击前进,打通前往山东的道路,与李公佐汇合后进军海州,在海州扎下基地。

利用那里充沛的海路补给,将自己这几十万大军武装起来,选优汰劣的选出十万精兵,花上些时间加以整训,然后再图进取。

可是,当洪过将计划说与东京留守李勤后,竟然遭到了这个家伙的全力反对,理由自是训导大义,说汴京是先皇陵寝不可轻弃,还说故意放弃城池与逃跑投降同罪,到了最后,更是阴阴的看着洪过道:洪大人也曾读过几天六经典籍,为何不效仿古人大义,反而学些流寇所为?听了这话,洪过眼中寒光一闪,淡淡的告诉李勤,如果现在不作抉择,日后金兵四面围过来就晚了。

李勤一哆嗦,见到洪过眼中不屑的神色,马上振作精神,取来了地图比划起来,说是可以用进攻摆脱这种逆境,现在正是黄河冰封时候。

不如用重兵向北进攻,沿途攻城拔寨直指中都,他用一种好似幸灾乐祸的口吻告诉洪过,不是要北伐么,局促在汴京城算什么北伐?只有继续向北进攻才叫北伐么。

看到洪过脸上苦笑,李勤突然来了精神,敲打着大名府的位置,面色不豫的道:听闻这金主完颜迪古乃轻易过河,不知为何,汴京十几万大军坐视一旁纵敌逃窜,今日洪镇抚如此惺惺作态。

是否还在顾念昔日同学之情?洪过打心眼里腻歪这个李勤,无奈他现在归宋了,就必须学会在大宋官场与这些家伙打太极拳,所以耐着性子解释了河北局势,那地方的水很深,一个不小心陷进去了,就等着面临背后仆散乌者的进攻吧,倒时候,首先倒霉的就是汴京城。

听到汴京有危险,李勤哆嗦的更厉害了,马上指着南面的陈州,那里正是仆散乌者驻扎的所在,刚刚好卡住了蔡河,截断了汴京与南面的运输动脉。

李勤的意思是,既然仆散乌者只有兵马五六万,不如就全力攻打仆散乌者,将其一举击败,打通与两淮襄樊的联系,到时候就进退自如了。

洪过苦笑下,指着北面敲了几下,意思是,打南面,你要注意北面啊,不放弃汴京城,就别指望能真正在哪一个方向打开局面。

看到洪过的动作,李勤勃然变色道:洪镇抚究竟在犹疑什么,你的北面是金主完颜亮,他与你是同学,难道还会在这个时候乘虚而入么?洪过抬起头看向李勤好一阵,才撇着嘴转身而去,连最起码的招呼都懒得打了。

见到他这个举动,李勤气的再没什么名士风度,当场将手边的茶杯摔个粉碎。

讨论无果,没有东京留守司的配合,洪过总不能砸开留守司,裹胁所有人向山东走吧,那样一来。

还不被南宋那班子御史弹劾成猪头了。

但是,洪过也并非坐以待毙的人,反正汴京的军权在他手中,他干脆点检汴京周围的百姓,只要是肯去南宋的,一律动员起来,派人向东护送走,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与韩易联系。

洪过以前与韩易是老相识了,现在虽然是敌对,但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又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所以,当洪过的使者找上门的时候,韩易颇有些意动,只不过,如果能占据了汴京城,然后坐待北面分出高低的话,或许会在未来金国朝廷里更有地位,这一点也让韩易满是憧憬。

就在韩易犹豫的功夫,他的背后出了问题,原来,金军在蜀地兵败,吴璘可不是易于之辈,稍加整顿后,就带兵北进响应中原的北伐。

吴家军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收复了秦州巩州等地,而且还在不断向西推进。

吴家军的推进速度让韩易大吃一惊,最出奇的,这次吴家军北伐,兵出大散关后竟然没有直接向东去,继续进攻凤翔府,继而突入京兆府路攻打京兆府城,反是先向西,然后一路向北,似乎对陕西的临洮府路非常感兴趣,可临洮府路一向地广人稀,以前都被吴家军看不上眼的地方,现在怎么还成了香饽饽?无论吴家军出于什么目的,宋军在蜀地有御前大军十余万,加上蜀中本地可以动员的厢军,总兵额有几十万人,现在吴家军大举进攻,由不得韩易再犹豫下去,他必须将主力西调,防止吴家军攻取富庶的凤翔府以东地区,所以,韩易终于答应了洪过要求:两方保持和平,互相不攻击。

有了这个共识,洪过大喜过望,当即调动兵马,集中了手上全部精锐主力,除去一部分人在黄河岸边虚张声势外,他手里十四五万军队都被调动起来,准备一股脑的向南压过去,彻底将仆散乌者打垮,打通通向襄樊地区的道路。

就在洪过积极策划的时候,黄河北面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耶律撒八重新审视了自己盟友的实力和态度,发现,此时的完颜雍没了以前的谦卑与友好,从斥候的情报上,契丹义军首领看到,完颜雍一面在会宁府路大肆签发女真的猛安谋克军,一面又在中都和东京辽阳府等地签发汉军,才两三个月的功夫,大定天子的实力就膨胀到了二三十万大军,兵甲武器也在努力打造,若是过了这个冬天,大定天子就站稳了河北三雄之首,怕是连契丹人与正隆天子捆在一起都难以击败。

于是耶律撒八立即派人与完颜亮结盟,提出的条件是完颜亮承认耶律撒八扶持的大辽皇帝,以临潢府路割让辽国,大金放弃对草原诸部的宗主权。

这个条件遭到了完颜亮的断然拒绝,不过,完颜亮却没将使者撵走,反是派人与其谈判,经过双方足足三天的反复争吵,才最终达成了协议,正隆天子册封耶律撒八扶植的契丹皇族为辽王,以临潢府城以及周围五百里为辽王封地,同意在草原部族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先归附辽王,然后再依附在金国治下。

这是一个双方妥协的协议,从达成那一刻,双方就没准备真正去遵守它。

不过,这份协议还是有些效果,至少可以让双方的军队并肩作战了。

就在耶律撒八接到协议的第二天,马上召集义军各部,也不去提那个协议,只是说与正隆天子达成同盟,双方共同击破大定天子,然后共分大金国。

完颜亮杀光了辽天祚帝的所有子孙,这些契丹义军的首领中间不乏契丹皇族旁支,对完颜亮恨之入骨,但是,大定天子的实力增长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这些首领总算勉强答应下来,共同出兵攻打大定天子。

对于正隆天子与契丹人的勾结,完颜雍也有所察觉,只是,他没想到双方能如此之快的达成协议,没有严加防范之下就着了道。

耶律撒八将手下六七万兵马分成三支,从草原飞快插向东方,先是趁着金军猝不及防,攻下了完颜雍起家的中京大定府,然后毫不停留,先是作势攻打古北口,随即消失在草原之中。

紧接着,一直以来,在金国二帝对决中保持了中立的乌古部和敌烈部,突然告知临潢府的守将,他们决定帮助大定天子,出兵两万支援中都,不过要在临潢城附近停留。

临潢守将大喜过望,一面飞报完颜雍,一面同意了两部的要求。

接到这份喜报,完颜雍没有半点喜色,反是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去信告知自己的亲信,临潢守将卢万家奴,让其千万不能允许乌古敌烈两部入城。

可是,从临潢到中都千里迢迢,更何况中间的中都大定府还被攻陷了,书信岂是那样容易送达的。

完颜雍的书信还在半路上的时候,临潢府就已经被乌古敌烈两部掳掠一空,那个守将卢万家奴,也被草原骑兵斩杀在城门口。

乌古敌烈两部反水,一下增加了契丹叛军的实力,不过,耶律撒八的算盘虽然打的叮当响,还是太小看了完颜雍,当耶律撒八带兵远路奔袭到东京辽阳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辽阳府城门紧闭,城头人影憧憧显然是戒备森严。

既然无法攻打辽阳府,耶律撒八就纵兵攻克了周围几个小县城,然后带兵原路退回了草原,他们没有回去西北路的桓州,反是带兵去了草原,用大辽皇帝的名义,去同草原诸部会盟了。

北面契丹叛军将完颜雍打的鼻青脸肿,南面的完颜亮也一起动手,带上硬军从大名府出兵,一路招降纳叛攻城掠地,月余功夫就进军到了河北的河间府。

河间府是中都路前最后一座大城邑,也是中都路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河间府被攻克,就再没大城重镇可以牵制完颜亮了。

得到了契丹叛军消失的消息后,完颜雍迅速做出反应,派出十万大军进驻河间府决意死守此地。

看到河北大乱,洪过心中大喜过望,连忙带兵南下,向陈州压迫过去。

他早盘算好了,如果仆散乌者出城决战是最好,就算要据守城池,那陈州才多大地方,刨去百姓,怎么算都容不下五六万人马,还有粮食,这些城池中的粮食都经过了李宝的搜集,陈州的官仓内决计没有一粒粮食,就算抢夺百姓又能得到多少?只要仆散乌者守城,就是败了一大半。

哪里想到,这仆散乌者也真够光棍的,看到形势不妙,试着与洪过的先锋干了一架,发觉洪过的军队与李宝部下完全不同,人人披甲不说而且训练有素,打起仆散乌者的人轻松得很,怎么看都是一块硬骨头。

于是仆散乌者直接带兵向东而走,看似是被洪过带兵撵着走,实质上,仆散乌者虽然让开了南向道路,但洪过的军队不可能长期离开汴京城,根本不具备追击仆散乌者的时间,同时,仆散乌者手下还有五万人,打洪过是打不过,但是要收拾盘踞在山东与河南交界的李公佐却很轻松,根本不惧怕李公佐来找麻烦。

所以,仆散乌者看似让开了道路,实际上,占据了毫州的他,一样可以随时威胁洪过的退路,同时还能去威胁洪过向东撤退的通道,端的是狠辣无比。

其实,仆散乌者是被洪过骗了,有谁会将手里全部主力推上去当作前锋的?偏偏洪过就这样做了,前锋三万人正是他手下最精锐的近卫军,以仆散乌者的推测,前锋就已经有了三万精锐,那么洪过全军的精锐披甲应该不少于六七万,至少也是五万,根本不是仆散乌者现在这点本钱能吃下去的,所以才选择了一路退却。

等到仆散乌者退到了毫州,也明白了洪过大军的真相,敢情,除了前面三万人,后面十几万都是难民队,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站在城头哈哈大笑起来。

旁人问起来究竟是怎么回事,仆散乌者笑着告诉他们,他一是笑自己始终对洪过有些敬畏之心,这一次败得不冤,另外一层,就是笑洪过命不久矣。

这些从人不懂了,仆散乌者心情好似不错,解释道,洪过这人从不喜欢弄险,打仗总是中规中矩用实力压人,现在洪过都到了要弄险的地步,岂不是说明汴京城已经是山穷水尽了么。

众人大呼高明,但是,仆散乌者却是沉默下来。

一旦洪过被击破,他就要重新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了。

仆散乌者还能笑得出来,可洪过却是不成了,因为,河北的乱局,出现了一个惊天变化。

[w w w .bxwx.net]

第二九〇章 天崩第六部#183;南征绝唱 第二九〇章 天崩本来的,根据完颜亮与耶律撒八达成的协议。

正隆天子与契丹人算是结成了同盟,北方的草原成为契丹人驰骋的最佳战场,双方合力压制在中都的大定天子,想来在几年之内,就能够平定完颜乌禄的叛乱。

可惜,所有人都忽略了人的野心。

耶律撒八虽然竭力隐瞒与完颜亮结盟的真相,可是,这件事又怎么可能完全瞒住?等到耶律撒八在草原与各部结盟后,契丹义军中间就传出了流言,说撒八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竟然是向契丹皇族的死敌完颜亮俯首称臣,甚至接受了正隆天子的爵禄,成为了辽王,放弃了一开始要再建大辽国的伟大目标,成了女真人的一条狗。

这种流言从传出来开始,立即让义军内部人心惶惶,大小头领纷纷向耶律撒八证实此事。

开始的时候,撒八还矢口否认,到了后来,流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由不得他去否认。

于是他又将所有头领召集到了一起。

向头领们解释自己的苦衷,现在的屈服只是暂时的隐忍。

只可惜,他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本来就引起了头领们的怀疑,再加上有心人暗中的挑拨,撒八的辩白就变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在会议上,当场有人起来质疑撒八的话,撒八看去,竟是义军的一名大头领,同样有契丹皇族血统的耶律窝擀。

见到窝擀起来指责,撒八心中大怒,就凭窝擀全程参与自己议和的身份,他立即明白过来,怕是整件事都是窝擀在背后策划的。

只可惜,现在再去指责窝擀背信弃义,却是闲的有些苍白无力了。

窝擀的口才不错,滔滔雄辩令撒八没了声音,却激起其他大小头领阵阵叫好声。

看到这个场景,窝擀心中得意,走到了垂头丧气的撒八眼前,就在大家不注意的功夫,突然抽出刀子,一刀将撒八砍翻在地。

见撒八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身子抽了几下再没动弹,在场所有人立时惊呆了。

远处负责警戒的可都是撒八的手下,见首领被袭击当即要冲过来,哪里想到。

就在夜色掩护下,突然冲出一群武士,对着撒八的亲信就砍。

这些袭击者仗着人多,很快占据了主动,将撒八的亲信压制到了一处。

看到自己的人占了上风,窝擀这才转过头看向那些大小头领,宣布了撒八的罪状之后,对这些头领允诺,如果他们支持窝擀成为新的大首领,他将会废除那份屈辱的协议,带领大家建立新的大辽国,他窝擀就是新的大辽皇帝。

撒八已经被杀了,辽末帝天祚帝的子孙也被杀光了,窝擀身上也有耶律皇族的血统,再加上窝擀早已收买的一些头领带头支持,就这样,本来是一场撒八举行了要为自己辩白的会议,反而成为了窝擀登基的前奏。

窝擀篡位也并非没有恶果。

乌古敌烈两部的头领,都是撒八的朋友,本来就是看在撒八的交情上,才加入到这场提着脑袋的赌博。

现在撒八已经死了,他们与窝擀的交情一般,同时看不上窝擀这种小人行径,于是两部的数万骑兵,在两位首领的带领下愤而北归,不再参与到契丹人的叛乱。

虽然因为乌古敌烈两部的离开,让叛军的实力大为削弱,可窝擀到底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很快就在草原上登基称帝,自称大辽皇帝,然后给手下大小头领都封了官职。

窝擀称帝,等于撕毁了与完颜亮的协议,断去了完颜亮的一条臂膀不说,更因为他在称帝前鼓动人心的宣传,让完颜亮一夜之间成了新辽国的大敌,为了报天祚帝子孙的大仇,窝擀准备南下首先攻打完颜亮。

事情发生的非常突然,加上又是远在千里之外,完颜亮此时的精力都用在整顿地方,防备中都的袭击上面了,还真是对契丹人的事情一无所知。

一场巨大的危机笼罩在正隆天子头上。

此时已经是正隆八年开春了,也是大定二年,中国北方的分裂局面依旧,两个天子,两个朝廷互相虎视眈眈的,好似随时都要扑过去杀个你死我活。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完颜乌禄动员出来三十多万兵马,分出五万人收复了中都大定府,又派了五万人前往蒲与路。

准备收取东海路,也就是高丽故地,至于其余的二十万,一股脑的被塞在中都,准备拿来对付大名府的正隆天子完颜亮。

完颜亮也没闲着,他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一方面重新任免了一批大员,将朝廷的班子完善起来,一方面向河北其他地方以及河东地区派出使者,当然了,他也没有忘记向东海路派去新的都总管,如果能够全面接受东海路,就不仅仅是多了条退路,更可以马上拉平他与完颜乌禄之间的差距。

而且,完颜亮还将仅有的几座州县城市整备好,抠出了万余兵马进驻大名府,总算让三四万硬军从守城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了机动兵力。

虽然完颜亮的实力并不强,可他毕竟是大金国十余年来的天子,占住了大义的名份,饶是韩易与仆散乌者,接到了完颜亮的圣旨时候,也都纷纷表示了臣从。

至于是不是真的照做就是另一码事了。

一开春,完颜乌禄就出动了兵马,缓缓向大名府压迫过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迫使完颜亮与他决战,用人数上绝对的优势,抵消掉精锐硬军的差距。

面对这种局面,完颜亮从容应对,他现在虽然地狭人弱,可占住了一样好处,那就是省粮食。

三四万军队,加上大名府的防军也不过五万冒头,大名府城内粮秣非常充裕,足够他们吃上一两年的,相反的,完颜乌禄看似强大,可那三十万人就是他最大的负担,若是短期内不能分出胜负,完颜亮倒要看看,完颜乌禄如何解决三十万机动部队的粮草?见到完颜雍出兵压迫,完颜亮毫不示弱,当即点检了兵马迎战。

不仅仅是自恃了硬军的勇锐善战,完颜亮心里还有另外一层依仗:那大名府乃是北宋时代的军事重镇,负责了对北方辽国燕京的警戒,大名府以北诸城都被修筑的非常坚固,虽然经过金国入主中原的大战略有残破,可是那场战争中,河北诸城更多的是自行开城投降,绝少有顽强抵抗的。

恰恰是这些抵抗的城池,无不成为金军嘴里难啃的骨头,令当时正是上升势头的金军吃了老大的亏。

所以,完颜亮打定主意,只消将战线向北推进,直到河北东路的景州,占住景州的治所,位于运河东岸的东光城,一方面可以依靠运河保持与大名府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可以依赖运河防线,牢牢卡死完颜雍大军南下的步伐,让完颜雍进退不得,陷入了与他对峙并大量消耗粮食的困境。

完颜亮这个算盘打得是噼啪直响,也真个见效,他占据东光城后,迫使完颜雍不得不东渡运河,将个东光城围个里三层外三层,可是,除非完颜雍彻底截断运河。

否则的话,大定军就算人数再多一倍,也无法断绝了东光城的内外交交通,十余万兵马只有眼睁睁看着东光城每日升起的炊烟发呆。

完颜亮不仅仅是困守城池,他手里可是三万硬军精锐,若是仅仅坐守东光城岂不是浪费了?是以,东光城里的兵马,每隔三五日就悄悄溜出来,或是在完颜雍背后的粮道骚扰一圈,或是在联营外面点火击鼓下,搅和的完颜雍日夜不宁,眼看着就要困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突然传来消息:契丹大军南下!听到这个消息,完颜雍就是一阵心颤,他在这里进退维谷,契丹人的骑兵如果击破大定府的防线,他就必须迅速退兵退守中都城,以保住中都与辽东各地的联系畅通。

可是,在三万硬军眼皮底下退兵,这个难度是不是有些大了?完颜亮并未如旁人看的那样轻松,契丹没有联络突然南下,已经让他心中狐疑,按照与完颜撒八达成的协议,契丹人要在北面加大袭扰力度,最好能洗掠整个辽东甚至会宁府路,让完颜雍无法从东北面广大地区征集到一粒粮食。

为什么撒八没有遵守协议,反是大举南下了?契丹这次南下的速度极快,数万马队迅速席卷了北京路和中都周边地区,然后马不停蹄的冲向了南面,大有掺合进东光城周围大战的架势。

东光城内外的两位天子都是大吃一惊,完颜雍以为这是契丹人与正隆天子商量好的,只要契丹兵马一到,双方内外响应就彻底击垮他的大军。

完颜亮更是吃惊,契丹人来势汹汹意图不善,他要如何应对才好?完颜亮的几拨使者都是音讯皆无,正隆天子心中暗道一句不妙,如果契丹人保有敌意,数万人的马队占据了运河西岸,然后利用马速南北驰骋,就足以抵消他的船只运转优势,那个时候,可就真个是东光城的末日了。

正常情况下,完颜亮应当立即向西渡过运河,扎下军营为东光城撑起一片保护的盾牌。

不过,此时的他,心情突然飘到了城外,在那连片的军营之中,他的表弟会如何应对?以完颜亮对完颜雍的了解,想来此时的大定天子应当有些惊慌失措了吧。

完颜亮扶在东光城头,脸上现出冷笑,他要好好赌一下……契丹大军飞速冲过了中都周边,由于驻扎在古北口的大定军猝不及防,被他们一下冲入了燕京平原,然后,契丹部队置中都数万守军不顾,一门心思向南侵攻,那些被临时签发出来的大定军,也是胆战心惊的望着数不清的骑兵,带起滚滚烟尘一路南下,竟是不敢有丝毫阻拦的心思。

随即,契丹大军渡过易水冲入了霸州,还是绕过霸州城继续向南。

到这里,完颜雍一颗心飞快向下沉去,他不得不分出了五万兵马向北急行,试图在献州的沱河挡住契丹兵。

只可惜,完颜雍的兵马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精锐,五万军队在沱河南岸,竟然被涉水而过的契丹兵一冲就垮,大战一日下来,沱河的水都被染红,地上到处是大定军的尸首……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超过了完颜雍的心理底线,接到了沱河大败的同时,他非常痛快的带领其余兵马,飞快的向东杀去,沿着浮河一路向北,奔着沧州而去。

看到果然吓跑了完颜雍,完颜亮冷笑着,下令硬军也退出东光城,但是,硬军并没有向南进军,反是离开东光城一段距离后,夹着运河驻扎,两座营地之间用浮桥连接起来,就在这里等待契丹兵到来。

虽然知道来者不善,但是在完颜亮心中,还是存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如果能用外交解决与契丹人的矛盾,他绝对不希望动武,现在的他底子太薄拼不起老本,只有多方利用周围的势力才能击败完颜雍。

所以,完颜亮没有一路退去大名府,反是摆下这个阵势,他认为扼守住了运河,硬军之中马军数量也不小,足以进退自如了,他可以与撒八这个混蛋好好谈谈。

契丹人果然是顺着运河西岸南下,不过,数量上似乎没有以往多了,看上去只有三四万人,当然了,三四万骑兵,七八万匹战马在平原奔驰起来,那种声势可以让人神魂颠倒。

望着眼前的契丹骑兵,完颜亮心中叹息,就在一年多前,这些英勇的武士还是他的臣民,只要他号令一出就能上马厮杀,到了现在,这些马背上的勇士,反而要平等的与他谈起条件了,这就是不听良言相劝的后果啊。

见到正隆军队严阵以待,契丹人倒没造次,反是在十余里外扎下了营头,似乎是要对峙的架势。

完颜亮很快派出使者,希望能与撒八见面。

使者从契丹的营地回来后,很是奇怪的告诉完颜亮,他并没有见到撒八,反是一名契丹人的大头领窝擀见了他,可是,这个窝擀自称是大辽皇帝,再不是金国的臣子了,天幸,窝擀答应了与完颜亮约期会面。

大辽皇帝?完颜亮苦笑下,他从与撒八会盟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样一天,只是不清楚这个窝擀是什么人,竟然会踢掉了撒八成为首领?但是,无论契丹人谁当头,只要肯于他合作,他倒是无所谓的。

在约好的日期,完颜亮带上三千亲军前去会面,按照约好的,对方也应该带上三千人前来。

就在东光城以南百里的一处野地中,双方各自立下营地,然后开始了新的谈判。

窝擀这一次使用的是辽国皇帝的依仗,用完全平等的身份与完颜亮会谈。

看到完颜亮并未提出异议,他心中愈发的得意了,不由得大骂撒八混蛋,好好的皇帝不作,却去当什么辽王,实在是烧坏了脑壳。

第一天的会谈自然是议定彼此见面的礼数,这次不再是藩属对皇帝的觐见,所以,很多礼仪要重新商议,经过双方臣子唇枪舌剑的争论后,他们终于商量好了彼此皇帝见面的礼仪,然后约定第二天由双方的皇帝见面。

第二天,完颜亮终于见到了窝擀,那是一个粗鄙的契丹人,远没有撒八懂得礼仪,而且,这个窝擀完全不懂掩饰,那股子野心从他的眼中就能看出来,没有撒八的含蓄和内敛。

虽然心中对窝擀满是厌恶,但是为了自己的大业,完颜亮还是努力洽谈清楚,让双方能够在彼此都接受的条款上,达到彼此的平衡,以便共同对付中都的强敌。

无奈窝擀的要价太高,这一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天夜里,完颜亮刚刚与亲信大臣商量好第二天的策略,突然听到一阵阵地动山摇的声音,完颜亮大叫一声不好,火速冲出了御帐,果不其然,远远就能瞧见,无数的火把从四面八方冲过来,竟然将他的营地包围了!大骂窝擀不讲信义,完颜亮也不迟疑,当即跳上了他的御马,就准备率领亲卫向东冲杀,那里会有硬军前来接应的。

但是,谁都没想到,窝擀竟然在南下的大军中隐藏了万余兵马,专门用来截断完颜亮与硬军之间的通路……杀了一个又扑上来一个,砍倒一个又补上一个,周围的契丹兵就好像杀不完似的,倒是身边的亲兵越来越少,完颜亮浑身上下都是血污,他本就不是以武力擅长的皇帝,此时早已杀得脱力了,全仗着一股子怒气支撑,他要冲回硬军,然后带兵向那个窝擀问罪,要杀去草原,让所有不讲信义的契丹人都知道他的厉害!突然间,面前再没了契丹兵,一刀砍空的感觉,几乎让完颜亮从马上扑下来。

急忙抱住了马头后,他向前一望,整个心登时向下沉去:对面是一排泛着寒光的箭头,隔着四五十步的距离指向了他。

嗖嗖嗖一阵的弓弦声响起,完颜亮虽然努力趴在马上,身体上还是被射中了三四支箭矢,那匹御马也希律律的跌倒地上。

就在契丹人嗷嗷怪叫着,准备冲上来割取金国皇帝的人头的时候,一队人马玩命似的从他们背后冲出来,领头一人满身血肉,挥动着长刀将这些契丹驱散,抱起了地上的完颜亮拨转马头就向回跑去……锅锅有话说(以下不算字数):我承认,在塑造完颜亮的时候,锅锅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至少的,宋伐里的完颜亮,基本表现出了锅锅心中那个完颜亮的形象。

可是,越是塑造这个角色,锅锅就越发的不想摧毁它,于是,关于完颜亮退出舞台也就一拖再拖,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脱不下去,不写不成了,于是,才造成了完颜亮的匆匆退场,实在是太遗憾,不过,情节走到这里,真的是迫不得已了,请诸位还在继续关注宋伐,关注小血的人多多见谅。

另外,小血的下一本书已经策划的差不离,还是宋代,不过这次是回归宋朝,来到宋末,面对崖山,嘿嘿,不多说了,请诸位继续看下去吧。

[w w w .bx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