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岁月――重生在1976全集 > 第八十三章 要改革了

第八十三章 要改革了

2025-03-30 19:41:35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周荣的眼中渐渐朦起了一层雾汽,猛吸了下鼻子,抬手用袖角拭拭脸。

其实谁愿意当逃兵呀?偷偷摸摸的跑回来,这事说出去也不光彩。

可当年要不回来舅舅我也许就和小仙儿一样了。

可现在不同,在战友们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回去,和他们站在一起为死去的知青战友们!为了小仙儿!也是为了我们这些被抛弃的知青兄弟姐妹出把力的时候了!周荣的话说的斩钉截铁,曹青看得出他心中的坚定。

和郭亮、6士良他们不同,周荣的性格是一旦决定后决不会更改的那种,硬劝反而适得其反,必须想出其他办法来。

对了舅舅,胖叔说你是今天才收到信的?曹青随意地问道,见周荣点点头,脸上露出好奇的表情:舅舅,这信从那边寄出来要几天呀?十来天吧。

周荣回答,从云南大山里寄封信到上海很慢,每个村的信一般先汇集到农场,然后再由农场转到兵团,随后从兵团出转到昆明,再通过邮政到上海。

这么一个圈子绕下来,十来天的时间已经算快了,有时候碰上收信的人耽搁,拖上半个月也是常有的事。

啊!需要这么久?曹青很惊讶,直听了周荣的解释才明白。

那舅舅你坐火车去云南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呵呵,那倒不需要,上海到昆明的火车二天三夜就够了,再加上中途换汽车进山什么的,估计也就四、五天吧。

周荣并没留意到曹青问这些的意图,很随意地回答。

曹青听后若有所思,坐在小板凳上歪着脑袋很正经地一五一十地数起了手指。

青青,你在干嘛呢?算什么呢?瞧他这副怪样,周荣忍不住奇怪地问。

我在算时间呢。

时间?算什么时间?曹青抬头笑道:云南地信写好出来到上海。

舅舅你再赶过去。

这时间加起来就差不多大半个月了呀!再说了。

现在火车票很难搞地吧?舅舅你就算马上找人买最快也要后天才能走。

这点时间加起来不就快二十天了?舅舅。

你可别忘了。

我数学是很好地噢!曹青地话让周荣顿时一愣。

这个时间问题他倒是没有想过。

从收到信地内容来看。

信地时候提出北上请愿地知青联席会议应该召开了。

要不然信中也不会写得这么详细。

当时看完信。

周荣脑子里唯一地念头就马上赶回云南。

和知青战友们在一起一同北上。

并没有考虑到之间地时间差异。

现在曹青地话突然提醒了他。

这信走了这么多天。

何况自己再赶过去有要近一星期地时间。

会不会等自己到了那边请愿地队伍早就出了呢?如果是这样。

他不就白跑一趟了么?这可怎么办?不能说这是周荣地忽略。

但越仔细想越觉得有这可能。

要是不能汇合队伍一起北上。

那他这次赶回云南也就没任何意义了。

周荣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转眼再看看一本正经地曹青。

无奈地苦笑摇头。

臭小子。

阿亮总是说你鬼主意一套又一套地。

怪不得今天他会把你给找来。

没好气地骂了曹青一句。

周荣哪里还不明白曹青刚才装模作样当自己面算日子地真正用意?嘿嘿,小聪明给您现了。

曹青乐得直笑,不过**下意识地往后挪了挪,生怕周荣又一个毛栗子敲过来。

得了。

别装可怜了,来来,过来舅舅这边坐。

瞪了曹青一眼,周荣又笑了,拍拍身边的空位置让曹青坐近点。

舅舅,不会再给我吃毛栗子吧?忐忑不安地挨着周荣坐下,曹青特意问了一声。

去你的,人小鬼大!心眼子还不少啊!笑骂了他一句,周荣倒没再抬手赏赐曹青。

而是第一次用一种平等对待同龄人般的目光望向曹青。

青青,你的意思舅舅心里明白,也知道你想告诉舅舅什么。

不过,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也应该知道舅舅地决心吧?我知道,所以我不会拦着舅舅。

曹青淡淡一笑,和大人一般回答道。

呵呵,这就是你的聪明。

周荣赞了句,摸摸曹青的脑袋:小小年龄就懂得说话搞迂回策略,你这样地孩子我倒是第一次碰上。

看来。

舅舅以前一直都把你当孩子了。

没想到我们家的青青已经慢慢长成男子汉了,这是我的疏忽啊!当了上美影的特别顾问。

不光是搞动画,这人情世故也学了不少嘛。

周荣把话说到这份上,曹青也就直截了当问:舅舅,那你现在怎么打算呢?还是准备去云南?你说呢?周荣带着笑意反问。

我说?对!周荣点点头:既然你帮舅舅算了时间,也能说出这些话来,舅舅就不会把你再当普通的孩子了。

反正这事你也知道了,舅舅倒想问问,你觉得舅舅怎么做才好呢?曹青迟疑了,好半天才确认地问一声:舅舅您真要听我说?是要听真话么?废话!假话我要听来干嘛?青青,你刚才还像个大人样,现在又成小孩子脾气了?好!那我就说了!心中一定,曹青索性放开了,直截了当道:要真按我的意思,舅舅不能去……。

周荣脸色微微一变,可还没等他开口,曹青后面的话马上就说了出来:我知道舅舅是个重情谊的人,虽然我没经历过,更不清楚云南那些事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我从您地脸上看得出这件事对您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我劝您这次别去,您肯定会不顾一切去的,所以我刚才没有说那些直劝的话,要真劝的话,估计胖叔和6叔叔早就劝服您了。

您说是不是?周荣微微点头,抽着烟继续听曹青往下说。

可您现在去云南也没用啊!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等您到了云南也许别人早就出了,这不是白跑一趟么?所以我觉得,您还是别去云南了,这不保险。

要真想去就直接去北京得了。

反正您说的叔叔阿姨们不都要去北京么?您去北京等他们不一样么?曹青的话和周荣自己所想有些不谋而合,他刚才就考虑到了既然云南之行很可能扑空,那也只有剩下地一条路----直接去北京。

不过,直接去北京和先去云南汇合再北上性质不同,就无法以云南请愿知青身份出面了,这对周荣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另外,这样做还有几个方面必须考虑,到云南简单,从上海买张火车票抵达昆明后转车进山。

这一路周荣并不会遇上多大的困难,毕竟他在云南生活了近十年,路线什么熟的很。

一路和当地人打起交道来也方便得多。

可直接去北京就不一样了,上海到北京地火车票不难搞,可到了北京需要介绍信,要不然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周荣这么一个偷跑回上海的知青,连户口都还在云南哪里搞得来正规介绍信地?再者他根本就不知道知青队伍一路北上会用多少时间才能抵达北京,总不能呆在北京到处打听吧?这样做的话非得惹出麻烦不可。

让我考虑考虑吧……。

困难摆在面前,周荣也犹豫了,并不是他退缩,而是他的慎重。

会意地一笑。

曹青站了起来。

他知道今天自己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就看周荣自己怎么安排了。

以周荣的头脑,曹青相信冷静下来的他绝对不会莽撞行事,只要不直接跑去云南那种地方,就算他到北京和知青队伍汇合也不会有什么风险。

毕竟,周荣的身份敏感,他是一个从云南偷跑回上海地知青,在这样地时候冒然一人去云南实在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曹青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冒这样的风险。

留下周荣一人在屋里考虑。

曹青轻轻地出了门。

院里,郭亮和6士良早就等急了,见到曹青一出来两人连忙向他追问情况。

打着手势,示意他们小声跟自己来,带着他们出了院,曹青这才和这两个家伙嘀嘀咕咕地说起了话。

事情正如曹青所想地一般,第二天周荣终于下了决心,不再去云南汇合,而是直接从上海去北京。

当然。

介绍信的事需要托人办。

找了几个关系,再私下送了点副食品。

总算搞到了一家集体单位的正规介绍信。

拿着这张介绍信,周荣买了火车票登上了去北京地火车,但他并不是一个人去的,同行的还有郭亮,至于6士良就暂时留在上海,三官塘桥的生意也很重要,不能没有人看家。

郭亮陪着周荣同行,是曹青和他们商量好的。

何况在搞介绍信的时候曹青还悄悄给郭亮他们出了个主意,让郭亮通过关系让开介绍信的单位和周荣说明,虽然可以放宽介绍信上出差的时间,可必须不能在北京给单位惹麻烦,要不然这介绍信就不开了。

信重诺言的周荣考虑后答应了这个条件,而且也因为郭亮地原因介绍信上的人数由一人改成了两人。

有了这些预防针,再加上郭亮同行,曹青也就放心地看着他们上了火车,踏上了往北京的路。

周荣走过没多久,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在北京召开了。

这次会议上重新确定了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凡是的路线方针,重新审视原重要领导人的功过,开始进行系统的拨乱反正,确立新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到来。

当在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时,曹青忍不住跳了起来,兴奋地在屋里又叫又喊,高兴地哈哈直笑。

瞧得在一旁小芸是莫名其妙,歪着脑袋直盯曹青看,心里琢磨这哥哥在啥神经呀?好好的怎么起疯来了呢?春风终于到了!曹青这么想着,他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

更盼望着明年会更好。

他相信,这股改革春风很快就会吹过神州大地,百花齐放,迅猛展的日子不远了。

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消息不同,没几天又一个消息传到了曹青耳里。

自从周荣他们去了北京之后,曹青基本每天固定时间都会和郭亮通个电话。

随时了解那边的情况。

在上美影当顾问有个好处,就是打长途电话很方便,随时随地能够出入特伟办公室地曹青借着这个便利,按早就商量好的计划,通过周荣身边的郭亮打听消息。

就是今天,电话刚刚接通地时候,早就守在招待所电话旁地郭亮第一时间就接了起来,带着激动、兴奋,却还有些哭声的嗓音告诉曹青。

就在今天凌晨时分,从云南一路北上地知青队伍终于抵达了北京,并在**广场打出了北上请愿的旗帜。

舅舅呢?我舅舅怎么样?曹青急忙追问。

我们去晚了些。

赶到**广场的时候,从云南北上的知青战友已经被中央派的人带走了,你舅舅现在出去打听消息了。

给带走了?什么意思?曹青心里一紧,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似乎当初这事影响很大,可并没有公安警察出面啊。

感觉到曹青是误会了自己的话,郭亮连忙解释这是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安排的,让云南来地知青战友们先在安排的招待所住下,随后等他们把事汇报上去。

再由长决定什么时候接见。

噢,这还好,还好……。

这么一听,曹青算是放心了。

不过还是叮嘱郭亮一定要照看好周荣,如果周荣出钱帮助,或者直接参加知青请愿什么的,都可以依着他来办,但绝对不能单独一个人在北京搞什么声援,更不能让他等知青请愿完成后去云南。

一定要完完整整地把他给带回上海。

挂上电话,曹青忍不住出了声长气。

只要周荣在北京不做出格地事,就算跟着请愿队伍一起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如果真出大事也只有打长留给自己的那电话求救了,但这是最坏的打算,曹青绝对不想看到这生。

不过,这件事一直未了,他心里是一天不安定,尤其是得到知青队伍到了北京后的消息。

曹青往北京打长途的次数是更多了。

每会都要反复叮嘱郭亮谨慎再谨慎,搞得郭亮郁闷非常。

心里琢磨这这个孩子也太上心了点吧?哪里还是外甥和舅舅的关系呀?简直成周荣的妈了。

这情况一直持续到请愿结束,十二月底的一天,上海刮着潮湿而又寒冷的西北风,周荣和郭亮终于在曹青地翘盼望中回来了。

回到上海的周荣憔悴了许多,听郭亮说这些日子他在北京可没少忙,知青队伍中的代表被中央特别安顿了下来,可同行的知青们几乎是周荣一人帮着前前后后照顾的,不光是金钱上的付出,还有每日奔波的操劳,再加上和那些分别多日,同甘共苦过的战友们重会,使得周荣感慨万分,聊起当年的日子,说起知青地酸楚,还有这次请愿的困难重重,无人听了不泪流满面。

胖叔,我瞧舅舅脸色有些不太好啊,是不是累的?周荣回到家什么话都没说,进屋就睡了。

送郭亮走的时候,曹青有些埋怨地问了一句。

累是累的,其实主要是心里难受。

郭亮这些日子也累坏了,人都瘦了一圈,他摸出烟来点起,叹声摇了摇头。

难受?嗯,对了青青,说起来我得谢谢你,还好老大没去云南,要不然真会出事啊!郭亮突然间说了这么一句,望向曹青的目光中全是感激。

怎么了?听说什么事了?曹青心里一紧,连忙追问。

怕你担心,我电话里没和你说。

郭亮拍了拍一月没见又长高几分的曹青,和老朋友一般地述说道:近来云南那边不太平,死了不少人了。

啊!曹青一惊:又死人了?怎么回事?这次北上请愿差一点儿和军队冲突,幸好军队没有开枪,要不然事就闹大了。

郭亮心有余悸地说着,北上请愿时候兵团派出了不少民兵阻拦,还打电话请军区帮忙,两方面的队伍在半道上遇上,一方要继续北上,另一方却接到命令把这些知青赶回原地。

群情激奋的知青队伍就这样和军队干了起来,虽然军队没有开枪,和场面混乱中还是有不少人受了伤,最后冲破阻拦线,整支大队伍才继续前进,可惜地是还是有不少知青被拦了下来,押回农场后着实受了不少苦头。

不仅仅是这件事,郭亮还告诉曹青,云南那边近来很不太平,南边地邻居越南不知道吃了什么药,居然三天两头向我国挑衅,先是派老百姓,接着派民兵,现在派军队越过边界线占地。

为此,两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大,就连小型地交火也生了好几回,双方死伤不少人,有些靠近边境的农场知青也被流弹打死打伤好几个。

请愿队伍出的时候边境已经开始调动军队了,这次我们从北京回来时听说中央打算打大仗!幸好老大这次没去云南,要是半道上莫名其妙飞来颗子弹不就太冤枉了么?青青啊,这事我想想就后怕,不谢谢你怎么行?妈啊!我是猪啊!曹青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恨不能臭骂自己一顿。

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么大的事自己居然会忘记?这不就是马上要爆的事件么?这战就在云南生,现在的时刻正是双方摩擦最厉害的阶段,当地人和知青在这场摩擦中受伤甚至死亡的不在少数,更不用说这次知青北上还生了和军队之间的冲突呢。

就如郭亮说的,这个事想想就觉得后怕。

还好自己一直很谨慎,之前就总担心周荣会出什么事,或许前世周荣就因为这些个出了什么意外,才会导致这商界天才的坠落。

幸好这一切都过去了,周荣现在回到了上海,曹青也能终于放下心来。

按着日期推算,知青北上请愿后很快就是知青大返城的到来,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改革开放政策很快就会落实,将来的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利。

送走了郭亮,曹青回头看看忻康里的老楼,轻松迈着脚步,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

订阅几章,尤其是进VIp的前几章,这关系到本书封推的要求,感谢大家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