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线军工全集 > 第十二章 高考来了

第十二章 高考来了

2025-03-31 01:48:27

听说三零一铝活塞的新样品检验合格了。

吴阳和沈阿根在车库一下车,径直就来到了铝铸件的划线间。

李厂长和许总工程师被簇拥着,划线间里聚了不少人,金元庆、赖胜和老耗子他们也在那儿。

划线台上,一只铝活塞的样品,像切西瓜一样切成了几大块,摆放在那里。

对于内行人的眼光,那剖面和断口确实很好看。

吴阳看着剖开的铝活塞破块,壁厚和内部的结构一清二楚,他立即想到了教材上的剖面图和视图,那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教具……许文根看着理化试验报告说:划线就不要再划了,划线检验一开始就是合格的,金属模具在尺寸上不大会出啥问题。

见沈阿根来了,李厂长说:把熔炼和浇铸过程总结、规范和整理出来,一定要有重复性,一鼓作气贯彻下去。

我估计后头的稳定性不一定通顺。

可以把情况通报给军工部、重庆g局生产处和四零五厂了。

吴阳悄悄问金元庆:熔炼问题是啷个解决的?增加氧化锌和六氯乙烷,使氢气进不去,精炼时仔细除渣,就避免了气孔和夹渣问题……再就是控制好冷却时间。

李厂长还在叮嘱:后头的操作一定要确保稳定,每个环节和过程都稳定了,结果才可能稳定……周桐急切地把吴阳从人堆里拖了出来,他的心思已经集中在高考的问题上了。

他和顾师父去重庆出差昨天刚回来,还在休息呢。

你不要往后头梭哟。

我们一道去报考。

莫泄了我地气嘛。

周桐兴冲冲地鼓动吴阳。

走嘛。

到车库去问问刘志安。

要报考就一起报。

吴阳建议道。

你舍得宁莉呀?他俩一边走吴阳一边问。

周桐默不作声。

沉浸在思绪之中。

刘志安正在保养汽车。

师父在地坑里头捣鼓车子地腹部。

他满手油污。

在车头边上拆装空气滤清器。

旁边一只铁皮盘里。

用汽油浸泡着待清洗地零件。

先把政策搞清楚嘛。

如果不能带薪学习。

毕业后又是统一分配。

我就不去。

刘志安心不在焉。

吴阳粗他一句:你以为还是推荐哪?没得工农兵学员地戏了。

你啷个怕统一分配呢?周桐不理解。

如果毕业后重新分配,不晓得分到哪儿去嘛,单位可能比现在差哟。

看来,刘志安指望不上,他的心思懒洋洋的,根本就不在状态。

他俩又去化学分析室找宁莉。

化学分析室在三楼,从底楼上去时需要换拖鞋。

虽然外墙面仍然是清水墙,楼道护栏仍然是方洞青砖,但到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一些穿白大褂的师父和姑娘,潇洒地上上下下,进进出出。

吴阳心想,这么好的工作条件,她八成不想走。

化验室有些大,镶嵌在墙上的换气扇嗡嗡响,到处一尘不染。

深绿色油漆的墙裙,水磨石地面,浅绿色的绸子窗帘,构成特别的氛围。

玻璃柜和工作台上的有色瓶子,缭乱人的眼光;吴阳不能确认,是玻璃瓶有色,还是玻璃瓶里的药剂有色……化学分析室配备有先进的分光光度计、光电天秤、电解仪等等,能进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元素分析。

房间的中部安置着化验操作的工作台,台子中线上是一道高出来的木格搁架,上面摆满了固态和液态的化学药品。

搁架两边的工作台面用白色瓷砖铺成,台架是木质的,黄色清漆层里透出自然的木纹。

台面上和谐地安放着一架分析天平,三只脚的水位表,玻璃干燥器和球形玻璃罩连成的盛酸瓶,还有其它一些化学仪器。

贴墙立着一排装化学药品的玻璃门大木柜,还有两只密码锁的钢铁保险柜。

宁莉穿着白大褂,像医院里的医生。

她手里拿一根玻璃移液管,正在一只三颈瓶和容量杯、烧杯面前操作。

闻阿娇等几个姑娘也在里面叽叽喳喳地忙活,她们手上不时出叮叮当当的磕碰声。

化验室的后窗户外头,是石堡坎上的围墙,围墙上立着单列桩铁丝网。

围墙外头的石壁顶上,长满了葱茏的竹子。

一些地表水从竹蔸底下冒出来,把灰黑的石壁浸湿了一大片。

其实,我的想法与刘志安差不多,不想报考。

宁莉停了一会儿又说,我的学习成绩没得你们好,考也是白考。

她不想抹他们的兴致,继续说,你两个可以去试一试,反正考不上也没得关系。

但一定要报好大学,否则就不合算。

闻阿娇从旁插话:我们一道进厂的哟,你们**还没有坐热就想溜呀?闻阿娇是上海人,家在平山机械厂。

她遗憾地说:可惜了,我上中学是白上了,我和卢小兰他们一样,在当地公社的农中读的书,没有学到啥子东西。

你们慎重考虑嘛,反正我不能奉陪。

宁莉肯定地说。

去呀!你们去考嘛。

我要是有你们那样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我也会报考。

闻阿娇鼓动道。

化验室的空间里五光十色,肃然规范,似有点儿阴盛阳衰的味道。

吴阳和周桐都觉得心理受压迫,话不投机,就懒得再说了。

宁莉的皮肤好,身材丰腴,线条也柔和,她安分在光亮滑溜的玻璃器皿间,显得很和谐……晚上,宁莉来到了吴阳和周桐的房间,她是第三次来。

姑娘进和尚庙,是需要勇气的,起码她不能怕别人的议论或品评。

宁莉大方,风风火火的,一时里弄得金元庆手足无措。

你们和尚庙三个人住一间有点儿挤嘛,我们尼姑庙是两人住一间。

她说话无拘无束。

窗外的大石坎上没有建围墙,用水泥桩子支着五条带刺的铁丝网。

不论白天晚上,都有固定的几只狗,在铁丝网缝里钻进钻出,寻觅单身汉们倒出去的残羹剩饭。

坐在吴阳的藤椅上,宁莉一边不安地调整自己的坐姿,一边再次提醒吴阳和周桐:如果确定要去考,就一定要报好点儿的大学,考不上算了嘛,免得越走越差,今后后悔哟。

唉!你们都无动于衷,我也懒心无肠的了。

其实,报不报考我无所谓。

吴阳懒散地说。

周桐急了:啷个哟?你吴阳不能打退堂鼓呢。

就这么定了,我两个都报考,不要再三心二意的了。

其实啊,现在这个政策去上大学不合算。

金元庆评说道,过去是带薪读书,工资不少,去大学里耍几年也好嘛。

现在考上了还得要自费,不合算、不合算。

刚刚钻进来的老耗子接过话头: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回来还是当工人,还得要围在老师傅**后头转。

吴阳附和道:那是、那是,看看赖胜何尧碧他们,还不如金大师傅吃香呢。

刘志安也来了。

金元庆说:哟!今晚上你们天成县的人,在这儿来过组织生活哇?他蓦然起身,又说:嘿!俱乐部里头刚刚配了一台电视机呢,我去看电视,给你们腾地方。

粮店门口,与西进二十来米土石公路对接的,是进入厂区的水泥大马路。

两边是农田与河沟,这片地势比较开阔。

土石路与水泥路交接处,是一座砖石结构的红色大牌坊和一架跨河沟的石桥。

这里是东山机械厂的门脸。

在当地老百姓心目中,进入这座大牌坊并踏上水泥马路,就是进了东山机械厂。

进入大牌坊两百来米,水泥公路左侧是汽车库。

紧邻汽车库的是一面近二十米高的石头护坡墙,上头是职工子弟小学(现已改作幼儿园),像个城堡。

从水泥公路左侧修了一条宽三米的之字形大石梯通了上去。

再西进,水泥公路右侧下去,是一栋四层大楼;一二层是医务室或叫卫生所,三四层是女单身宿舍,被戏称为尼姑庙。

与之相对,水泥公路左侧梯坎上,是男单身二号三号楼。

三号楼底层有四间房是厂里的招待室。

再往西,依次为锅炉房,俱乐部,洗澡堂,也在水泥公路的左侧。

所谓俱乐部,只不过是一间能够容纳四、五张乒乓球台的大厅和一个图书阅览室,里面还可以进行棋牌活动。

俱乐部的右后侧,又是一道十余米高的石砌护坡墙,一坡间有三个缓步台的石梯通上去,是一个篮球场和男单身一号楼。

一号楼有四层,能住二百多个单身汉,被戏称为和尚庙,以与尼姑庙对偶。

尼姑庙与和尚庙,都是那种中间是过道两边是单间的筒子楼,像是非的非字。

每个单间一般住三个人,每层楼只有一间公用厕所和一间公用盥洗室。

吴阳和周桐就住在和尚庙的二零六房间,宋文兴和毛天宁住在四零五房间。

从俱乐部再往西进三十来米,才是工厂真正的大门,虽然职工们管它叫一道门。

大门两边都是平房;左边是警卫室,右边是收室,顶上是钢架玻纤瓦的大顶棚,可以避雨。

两扇对开的钢管焊接的方形大门,开合时出咣当的磕碰声。

其中左边大门的左下角,又开了一小扇供单人进出的小门。

进入一道门,路右侧是一排混凝土预制板搭成的敞开式廊房,里面靠墙立着一大排用蒸汽蒸饭的铁箱,和用蒸汽加温开水的保温箱,供家属区的职工蒸饭和单身职工打开水。

实际上,单身职工也有在这里蒸饭的,而家属区的职工也有在这里打开水的。

路左侧是产成品仓库。

从大牌坊到一道门的距离有一华里多。

由于这一带集中了单身宿舍、卫生所、招待室、俱乐部、洗澡堂和篮球场(子弟小学里还有灯光篮球场),过去放电影也是在这条马路上,所以,这一带是东山厂的繁华之地,成为职工们尤其是单身职工们的主要业余活动场所……上班时间里,这一段很安静。

东山厂近千名职工,报考大学的人却不到三十个。

每天下午,厂工会组织考生集中复习的地点,就在俱乐部的图书阅览室里。

对于报考大学,军工厂的人似乎没得社会上那么热心。

工会的张干事,正对报考的青工讲话: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招生的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其基本原则,第一是本人表现,第二是择优录取。

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阅览室里悬挂着**和华国锋的标准像。

一些人一边听讲一边拿着报夹在翻看报纸。

大马路的斜对面,从五七厂的厂房里,不时传出家属工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

张干事还在介绍情况:刚刚恢复高考,由各省自己命题……文科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理科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

总分四百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各占五十分。

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加试外语……据估计,这次高考录取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三左右……分数合格了,再才搞政审和体检,所以,最难的是分数这一关……吴阳咕哝道:最难的是分数这一关,哪个不晓得?等于没说。

吴阳和周桐坐得靠边又靠后,他俩在下头开着小会。

吴阳说:只有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了,根本就来不及从基础上复习,学习资料也没得统一的标准,看来还得要想点儿窍门。

时间是紧了一些,但大家都一样嘛,还算公平。

是得要想点儿窍门,录取是看总分,就得要分析自己的优势,挥优势才能捞分。

周桐兴致地说,我看哪,时间来不及了,应该抓自己的强项,放弃弱项……是呢,同样的时间,放在强项上能够抓分,放在弱项上反而是浪费……要得,你攻理科,我攻文科。

如果时间来不及,你可以考虑放弃语文,语文里的一些东西是平时形成的……我考文科,数学不纳入复习重点。

政治,还有文科的史地,主要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不能放弃……周桐又说:其实啊,复习只是一个方面,时间太紧了,靠一个多月的复习不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还是平时的积累和过去的基础。

我们的基础都不算差的,要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有希望了嘛,新的高考政策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反正我是有信心的,我不会放弃机会。

没得压力,有啥子嘛?反正我们有工作,能进能退。

宁莉说得对,差点儿的大学我们还不去呢……张干事还在讲:大家不要有啥子压力,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嘛。

考不上就安心工作,怕啥子?……我们的复习条件算好的嘛,社会上的考生哪个在管?工厂组织了一批老大学生来给你们讲课,有清华的,交大的,北航的,大家好生复习……上头没得统一的资料,我们要求了,每个老师把自己讲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印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