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开始,中国也拥有了14支队伍的篮球联赛。
为了提高球员整体技术水平,中国篮协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允许各个队伍从美国引进两名外援。
球队为美国外援支付的月薪最高为30,000美元,比许多欧洲球队开出的工资还要高。
在另一端,姚明已经成为中国在美国最著名、收入最高的旗帜。
现在已经有人在谈论一个新姚明篮球时代的来临了。
阿伦?艾弗森(Allen Iverson)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和姚明在美国差不多。
在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艾弗森已经成为NBA得分最高的球员。
和姚明7英尺5英寸的高度相比,艾弗森6英尺1英寸的个头更加自然,他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的NBA球员。
中国各大城市都争相引进国际体育赛事,世界最大的商业体育赛事也登陆中国:2004年F1赛车首次来到中国上海。
上海赛车场建设总花费3亿2500万美元,共有150,000个座位,所有门票都在开赛几个月前就全部告罄。
迈克尔?舒马赫(Michael Schumacher)称这里为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赛道。
顺便说一下,他那次的成绩并不理想,只排到第11位。
观赏F1赛车并不是中国的惟一目的,中国选手现在已经在参加F3赛事,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排名。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中国成为体育强国计划的一部分,而且是上海不断努力引进高水平赛事,从而成为世界上拥有顶级赛事最多的城市的又一个体现。
中国实现在体育行业的霸权的时间肯定要早于在经济行业实现霸权的时间――如果它真的能够称霸经济世界的话。
中国的汽车业我们印象中中国的标志性画面就是一个农民坐在水牛拉的板车上,后来又变成了流动在城市中自行车流。
现在,这些画面很快都会成为历史。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徒步或者自行车都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通要求。
现在人们不仅需要汽车,而且由于富裕程度的提高和汽车价格的降低(最低只要3600美元)使得人们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2005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成为中国迈向世界汽车大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政府预计,2006年国内客车、货车、公共汽车和卡车的生产和销售量将会达到640万,超过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它也只是一个开始。
中国汽车的出口地一般都是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而进口的大多是西方的豪华轿车。
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 Chrysler)汽车公司在2005年宣布,公司计划从中国进口小型汽车到美国。
它正和合资方一起准备建立一所专门供应出口的汽车加工厂。
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除了寻求建立合资企业之外,还积极在美国和欧洲为自己的汽车寻找销路。
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鲍勃?卢茨(Bob Lutz)说,至少有一家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能够在未来五年时间之内成功地把自己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所听到过对中国汽车质量的最高评价来自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总经理、汽车质量专家卢载万(J. M. Noh)。
他评价说,在质量方面,中国汽车和韩国汽车没有什么两样。
这些汽车在中国制造需要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有2美元每小时甚至更低,还包括福利,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低的工资标准之一。
而世界三大汽车制造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每小时工资和福利水平分别高达、和美元。
本田在广州的一家汽车工厂在2006年初开始向欧洲出口。
中国奇瑞汽车公司(Chery Automobile)也计划于2007年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
这种备受越来越富裕的人们欢迎的汽车增长量也产生了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
尽管汽车制造商都希望自己的销售量能够扩大,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汽车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这个问题。
中国和亚洲的其他国家都在抱怨西方国家在自己的汽车污染了大气之后,却想以环保的名义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汽车工业。
在这方面,他们认为西方国家没有资格限制自己。
几年前,我曾提出了一条解决方法:西方国家应该承诺,中国增加多少辆汽车,自己就减少多少辆。
中国增加一辆,西方就减少一辆。
你可以预料得到,没有多少人支持我的想法,事实上,一个也没有。
所以说,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多少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