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人常讲:不怨人,认不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面对困难怨天尤人,面对责任一推了之,都愿意占便宜,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比如人人都会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大多把匹夫理解成别人,责任也推给别人。
如果是人人心想天下兴亡,我的责任,那不得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国家富强指日可待,人民幸福指日可待!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不怨人,而是认识到这是自己以前作恶的果报,是自己做得不好的必然结果,坦然接受并真诚忏悔。
若能如此,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从挫折中站起来,更能消除未来人生路上前进的障碍。
刘善人病重时的真心忏悔不怨人,认不是竟然能让他脱胎换骨、重获新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效法贤人而让我们的人生更健康。
人人都能不怨人,认不是,这个社会必然和谐;人人都能不怨人,认不是,我们的国家必然富强;人人都能不怨人,认不是,人民必然幸福!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恶,神不知鬼不觉。
鬼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一定知道。
如果自己知道这是恶而不忏悔改过,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不相信,它将如影随形伴你一生。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何不趁早真心忏悔,真心改过,成功撤单呢?老严,我们又不是坏人,忏悔?不需要吧。
我倒是认为我自己就是个坏人,缺点太多,犯错太多,但我并不害怕,因为认识到缺陷和错误就有了修正和改过的机会。
把坏的地方修好,就进入好人的队伍了。
如果一直误以为自己是好人,哪里还会认真地反思和修正自己呢?面对善中有恶的人生、恶中有善的人生,我们要不要改变?就从今天开始,断恶行善!要断恶必须要忏悔,只有真心忏悔才能不二过,才能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我希望你们都比我做得好,需要忏悔的不多,但我不行,必须要忏悔,以前做错的事太多了,必须要对所有人生经历中的恶深深地忏悔。
所有让父母牵肠挂肚、担惊受怕的事,所有落空的承诺,所有贪嗔痴的言行……昨天晚上,我忏悔了三件事就睡着了,今晚继续撤单!七、过生日去放生生日总是人生的大日子。
庆祝自己来到世间的日子多了一年,还是庆祝自己离开世间的日子近了一年。
老严,你神经病吗?过生日是高兴的事,说死说离开多不吉利。
什么意思啊?不要把生定为起点,也不要把死定为终点。
生生死死,循环不息。
没有正确的人死观,哪来正确的人生观,看清了死的真相,我们才可能活得精彩。
老严,怕死是人之常情嘛。
过生日的庆祝方式很多,大吃一顿也是人之常情。
你怕死,生日宴席中被吃掉的动物们就不怕?想想活着进蒸笼的大闸蟹,想想活着在嘴里挣扎的醉虾!如果把位置换一换,谁愿意进蒸笼?谁又愿意面对血盆大口和锋利的牙齿?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不希望被杀,当然就不要杀生!就怕死而言,人和动物没有区别。
佛说慈悲心,现在流行叫爱心。
像爱自己一样爱众生,真不容易做到啊!但我们必须一起努力。
老严,对亲人最容易有爱心,对朋友也行,但要对陌生人生起慈悲心,对动物甚至是蚊子慈悲就难了。
有必要吗?我就慈悲心的问题请教过一位高僧大德,乐山大佛凌云寺方丈照观法师。
他的开示对我很有启发。
他说:常思不容易就容易生起慈悲心。
比如蚊子,它们的生活相当不容易。
生在水里,大部分的兄弟姐妹成为了鱼虾的食物,能够变成蚊子已相当不易。
而要作为一只蚊子活下来就更不容易。
要知道,蚊子吃每一顿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啊。
说到蚊子这个人人讨厌的捣蛋鬼,有没有人认真地想过它们存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生活中,跟人发生亲密接触的动物并不多,蚊子跟人的缘分很深,相当于血亲。
我始终相信,造化神奇,不会无缘无故的生出毫无用处的生命。
最近流感比较让人闹心,打疫苗成了热门词汇。
疫苗是什么?就是病毒啊。
通过微量病毒刺激人体自身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效果。
我突发奇想,人类可能冤枉了蚊子,这个一直被人当作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一直在默默地保护人类,一直在义务免费地为全人类注射各种疫苗。
这个问题值得医学界好好研究。
你看看做皮试的效果,不就跟被蚊子叮一口的效果一模一样。
如果有一天,蚊子真的平反了,我们就不会说被蚊子叮一口,而是会说被蚊子亲了一口呢。
我们的慈悲心一定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
平等心、慈悲心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对于积善成德积累能量非常重要。
我建议所有的朋友能够养成过生日放生的习惯。
或几尾鱼,或几只鸟,把生的喜悦带给众生,你的生日不就普天同庆了吗?能够把这个过生日放生的修心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你的福报将如恒河沙。
想发财?小事啦!有个韩国美女的名字透露了发财的诀窍——金喜善。
财富真的偏爱积极行善的人。
老严,现在污染严重,把鱼放了也活不了,何况我们在放生,很多人乘机在下游捕捞,有意义吗?老严,现在很多街头残疾乞丐都是被人控制的赚钱机器,给钱不是助长这股歪风吗?老严,现在大街上看到老人摔倒都不敢去搀扶,就是怕引火烧身被家属诬赖……别人杀生不是我们不放生的理由;别人作恶不是我们不行善的理由。
我们放生不是为了自己,我们行善不是为了自己。
不埋怨,真行善;人在干,天在看。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似或存;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