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敌人沉重的打击下,远征军战士丢下五十多具遗体后,不得不将丙号高地拱手相送。
陆军第八军军部特地发来命令,要求246团无论如何死守住甲乙两号高地,同时,命令荣2团靠近滚龙坡甲乙两号高地,一旦敌人大规模反扑,则荣2团离得最近,可以火力支援。
甲乙两号高地上,分别蹲伏着第一营和第二营的兵力,在仔细搜索敌人的洞口。
阵地上到处是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被炮火袭击后的弹坑、烧焦了树枝,任凭百多双眼睛看,就是看不出有什么破绽。
奇怪,难道敌人真的会钻地缝?快看!一营一连战士潘黄河蹲在一株树根下,大喊道。
三四个战士围了过来。
只见这株树根只剩下大约半米高的树桩,树桩已被炮火燃烧成焦黑状,但树桩根部是一个小坑,却没见着树根露出来,仔细一看,这树桩根本竟然是用水泥铸成的一个圆形的水泥块!大伙齐心协力将水泥桩移开,豁然现出一个大洞来。
这洞大约半米深,可以容人猫腰通过。
快!进去看看!潘黄河喊道。
两个战士先后猫腰走了进去,潘黄河紧随其后,第三个钻了进去。
洞内一片漆黑,刚进去不久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火!有人带火没有?走在最前面的战士喊道。
潘黄河说:没有啊!你们稍等一会,我回去拿火把来!潘黄河刚从洞口探出半个脑袋,忽然身后轰隆一声巨响,吓得潘黄河赶紧从洞内跳了出来:不好了!不好了!洞内有鬼子!啊?响声惊动了附近搜寻的战士们,他们纷纷围了过来,问道:怎么回事?洞内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我刚出来找火把,就听见洞内轰隆一声,肯定是洞内埋藏有鬼子!潘黄河说道。
洞内发现鬼子,大伙一下来了精神:快!找火把来,进去看个究竟!洞内清理的结果,是两个战士被炸死,洞内潜伏的一个鬼子也被炸死。
看来,这鬼子事先埋藏其中,或许是还没来得及潜伏回大本营;或许是故意守候在此,总之,这个鬼子在发现敌情后,与远征军两名战士同归于尽了。
一营副营长李木林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团部作了汇报。
团部指示,一定要仔细搜寻,消灭残敌。
顺着这地道朝前摸,发现一块巨大的圆形钢洞,这铁洞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四周都是厚达一米左右的钢铁,钢铁外面,还浇筑有半米左右厚的水泥。
通过这建筑的材料和厚度来看,敌人早已处心积虑,看来这厚厚的钢铁门就是敌人的地堡与地堡之间的联系通道。
穿过这个铁门,就到达了乙号阵地之下。
一路上再也没遇到敌人的阻击。
顺着朝前走,一定能达到丙号阵地之下。
副营长李木林说道。
就在大家都赞同继续朝下搜寻的时候,潘黄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不能去。
为什么?这时候去,敌人肯定早已做好了防备,这样坚硬的门,大口径炮弹都很难轰开,况且这铁门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一人把手,就休想进得去。
我们去只能是白白送死。
而且敌人凶残成性,一旦他们采用水淹、毒气等下三滥手段对付我们,我们更是毫无办法。
副营长李木林点了点头:你说的也很有道理。
我们还是先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团部,让团部作决定吧。
246团团长田仲达得知这一消息后,初想认为可以从这地下机关想办法,可仔细一想,这敌人的铁门如此顽固,只怕到时不但不能拿下敌人的地堡,反而白白地丢掉了性命。
那么敌人是如何控制这铁门的?田仲达说,这铁门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机关?命令一营查看清楚。
一营的战士仔细查看这扇铁门的背后,并没有发现机关所在。
这圆形的、仅容一个人爬着通过的门洞,找不出一丝可疑的迹象,只是在门背后的上下左右发现四个门环,然而这四个门环又如何能关上这个洞呢?百思不得其解,246团最后决定,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之前,还是从地面开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