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战中的内战地面的仗还在打,飞机不能停!地面是和日本人、和侵略者打,空中是和合资的另一半、曾经是自己人的美国人战。
美国人走了,委员长也没办法,去着脸央求美国人回来,一辈子都是民族主义者的蒋介石做不出来,但这些人不回来,也非常麻烦,飞机是占领了,但确实也飞不起来,自己多数的员工目前还无法掌握这项高难度的复杂技艺。
即使是从空军抽调都没办法,双发飞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驾驭得了的,否则作为委员长,也不可能连个专机都没有,以至于狼狈不堪地被丢在了汉口。
美方正驾驶撤走后,中航上海——北平、上海——广州、上海——成都、上海——南京段相继停航,一周后,波及到中航所有航线均全部停航。
关键当口,邦德没在中国。
笔者在将近六年的采访中,始终没有找到对中航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航空公司副董事长威廉·兰霍恩·邦德的详尽资料,连影像资料都寥寥无几,即便有简介也只是只言片语,从零散的资料中,只知道他是1931年被泛美航空公司派驻到中国担任中航副董事长,这位美国人在中国一住就是十八年,直至1949年离开香港。
在此期间,由他代表美方,处理过无数棘手之事。
现在,最棘手问题再次来临。
美国,纽约,四十二街和列克兴街交叉口克莱斯勒泛美办公室,当总经理林伟成下令由中国人接管全部飞机的消息传到这里时,邦德正和太平洋航线负责人斯托克里·摩根、胡安·特里普商谈中航的发展前景。
中国人的愤怒让邦德马上意识到了事态之严重,他告诉两位上司,自己要马上赶回中国。
和邦德的做法恰恰相反,两位上司一致认为中航完蛋了,即使不是现在也是将要,道理如此简单,泛美航空公司要遵循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交战的国家中保持中立。
要在战火纷飞的国家上空飞行且不得罪交战的双方是多么的困难。
胡安·特里普建议邦德到新西兰去,那里是泛美新开发的横跨太平洋航线的终点,那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地方。
按如今的观点、眼光看,只能用敬业和执著来解释邦德的行为。
他始终坚定不移地认定中航在远东地区的前景将会极其美好,虽然目前还是令人沮丧。
邦德谢绝了上司的好意,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后,踏上了归途。
从纽约启程,邦德用七天时间到了香港。
启德机场,前来迎接的搭档艾利森告诉邦德,中国人完全掌握了飞机!我们都在等待运输——说成撤退比较好!艾利森幽幽地说。
副董事长勉强地笑了,也许,事情并不如此悲观。
邦德过于乐观。
既不撕毁合同又不宣布结束契约,飞机被占着、航材被霸着、经营的场地被封着,中国人就是拒绝合作。
给时任财政部长写信求见,宋子文只字不回。
宋子文不回信,求见也不接待,邦德无法再等下去,他忽地想到了另一个人,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夫人。
在中国生活过的邦德很聪明。
把给财政部部长的信笺抄一份送给蒋夫人,无论是从个人关系还是从中美双方来讲,都站得住脚,也都恰到好处。
果然。
林伟成回到了军队,黄宝贤被蒋夫人亲选为新的经理。
双方都稍稍退让了那么一点点。
血气方刚的林伟成走了,美国飞行员回来了,中航的飞机又咆哮着冲入蓝天。
注一:《龙之翼》第121页。
注二:《梦幻帝国》第213页。
注三: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