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驼峰航线 > 第五章 抗战中的国民政府(1)

第五章 抗战中的国民政府(1)

2025-03-31 01:54:18

方刚的小伙子们驾驶老式战机,在没有保护、缺乏各种支援的情况下,与日军英勇作战、浴血蓝天、舍身成仁的惨烈情景,他被深深打动了。

当与委员长夫人会面时,宋美龄哽咽着对他说,日本正在屠杀我们的人民,正在屠杀我们的人民啊……(注一)夫人的泪水打动了陈纳德,考察农业的他脱口而出道:应该马上组织空中力量对那些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进行轰炸!时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的蒋夫人和她的左右幕僚这时才发现,整个中国空军军官中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该如何计划并组织这样的轰炸,夫人明亮的眸子带着期盼的目光转向了眼前这位到中国考察农业的空军专家。

那一刻,陈纳德知道自己已经和这次轰炸分不开了。

那一刻,陈纳德根本就没想到自己的后半生竟然如此密切地和中国联系在一起。

按陈纳德的计划,中国空军出动飞机对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轰炸,仅仅炸伤炸毁几条日舰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空中力量的失落注定了地面战场的失利,国土的渐渐沦陷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陈纳德参与中国空军活动的增加,他已被宋美龄授予少校军衔,正式的名称是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

陈纳德1941年中提出建议:到美国购买一批性能优异的飞机,并在那里招募飞行员。

当时,这是惟一可行的并且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

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也就落到了提建议的人身上。

罗斯福和他的水龙带回到美国的陈纳德不敢做这样的梦,此时,如果美国政府不干预,就是最大的支持。

他非常清楚,在一个媒体不是一边倒的国度,是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

还好,白宫已渐渐脱离了孤立主义,缘由是不列颠拼死抵抗纳粹的狂轰滥炸和首相丘吉尔让太多美国民众为之动容的演讲。

但多数人的目光只盯住了英国、盯住了欧洲。

已经看出希特勒称霸欧洲和日本人要独霸亚洲的端倪,肯定下一个目标就是美国,但国内的反战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愧是个伟人的罗斯福总统虽然心急如焚,但他惟一能做的,也只能是不停地穿行两院、游说国会,倾力帮助英国。

在1940年12月16日记者招待会上,总统这样讲道:设想我的邻居失火,我家有一条浇花的水龙带,要是让邻居借去接上水龙头,就能帮他灭火。

我怎么办呢,我不会在灭火之前就对他说,老兄,这条管子我花了十五元,你得照价付钱。

那么我怎么办呢?我要十五元,我要他在灭火之后再还我水龙带,就是这样。

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那么他会送还原物,连声道谢。

要是坏了,那就用实物偿还就是了。

(注二)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租借法案的开始,也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一次著名演讲。

28驼峰航线 乞求通天之路陈纳德回美国买飞机、招募兵员正好是总统发表这次演说之前几个月,美国国内静观东西方同时燃起战争之火的心态在悄悄起着变化。

同情弱者,支持美国援助英国的人渐渐增加,除了华侨和极少一部分人密切注视远东,人们大都关注欧洲战场、关注英国的抵抗。

毕竟,那里是他们祖先的发源地。

在两国交战时期,到一个自认为保持中立的国家去招募空军,势必惊动政府和军方,何况,还要买大量的军用飞机!很棘手。

招募的飞行员中,有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华侨,也有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抱有深深同情的军方退役人员,当然也不乏满世界转,哪里有热闹就去哪里的江湖混子和为打下一架日机可以挣500美金的淘金者。

中国空军总司令王叔铭与陈纳德同行,一切都在半公开的情况下秘密地做。

罗斯福默许。

国防部不干涉。

日本人不知道。

一切顺利,不仅那些嗅觉灵敏、无孔不入的媒体记者毫无知晓,连活跃在美国的大量日本间谍都给蒙在鼓里。

从1940年10月到1941年7月,经过九个多月的艰辛历程,陈纳德、王叔铭终于把准备发送给英国的一批飞机抢先买下,并招募到一支二百多人的雇佣军。

惟一的纰漏是,一百架P-40战机随船横渡大洋时,由于浪涛汹涌,甲板起伏过大,一架战机中途跌落万丈深渊,以至运到缅甸时,只剩下九十九架。

这是一支完全是靠陈纳德的感召力而来并由他统率的杂牌军,在正统的军人看来,他们全是狂放不羁、吊儿郎当和乌七八糟的混子组成的一堆垃圾,虽然中国官方已经给了一个正式的名称:美国航空志愿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简称 A·V·G),并开具的条件是:击落一架日本飞机支付500美金。

看来罗斯福总统不仅仅是要把水龙带出借给邻居,他还要让邻居到他家里取水——在亚洲战火有蔓延和扩大的趋势下,经总统批准,帮助国民政府培训飞行员!一切也都是在秘密中进行。

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柯立芝总统号(President Coo-Lidge)徐徐驶离了马尼拉港口,当年只有二十二岁的胡厚祥就在这艘游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