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驼峰航线 >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2)

第六章 马拉松式谈判“新航线”(2)

2025-03-31 01:54:18

或许是想到了外交部长在这方面是十足的外行,没过多久,邦德一封加急电报摆到了宋子文面前:……由于所有飞机和供应品都要经过12000英里从美国运到中国,有效经营的关键是标准化……从发动机、零备件、汽油、翻修维护、训练管理和飞行莫不如此……DC-3的维护要求、业务载量和飞行性能均较理想,适合在中国使用。

公司已经在中国飞过多种飞机——虽然没有飞过所有的型号,但可以肯定,DC-3可以有效地运输航空物资。

如果把名目繁多的机型送到中国,看起来到货很快,但这种好意是不当和极为无效的,只能使整个计划失败。

(注一)走一步向前看两步,左右思量,上下权衡,航线尚未开辟,飞机也没有到货,就把未来的所有事宜安排布置得井井有条。

中航的飞机是由多个厂家生产的,型号不一,零备件相互不仅不能通用,而且也给维护飞机的技师带来不便,既耽误事儿又浪费时间。

吴士在叙府迫降后被炸掉一只翅膀的DC-2,后来由另外一个型号的机翼代替,创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迹,那纯粹是无奈之举。

战争期间,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趁外交部长在自己国家斡旋之机,邦德也要在中航来个统一。

仅仅只过两天,宋子文还在和泛美商谈中,邦德又提出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依旧是加急电报:中航公司现在只有十四名合格的飞行员,他们在1941年2月份平均飞行110小时,除此之外,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才能获得更多一些驾驶员。

如果明天真的出现五架DC-3,我们将不得不将它们放在一边,并要为此支付停滞费用,而这似乎是和目前的形势相矛盾——我所要说的是,中国现在生命攸关的是急需更多的运输,而这种运输既要依靠更多的飞机,同样也要依靠更多的飞行员!阁下应该了解,操纵像DC-3这样的运输机要求的是有经验和技巧的飞行员,同时要求具有负责精神、决断力和个性的人。

(注二)副董事长的话不言而明,能熟练驾驶两个发动机并在恶劣航线上飞行的,仅就目前而言,只能在美军中选拔。

那意思等于告诉中国外交部长,还得和华府多多沟通,请他们同意那些志愿到中国航空公司工作的现役军人离职。

但何为志愿?和对待陈纳德相同,雇佣。

外交部长的回函未到,邦德又把雇佣人员的工资计算出来:每飞五架飞机需八名飞行员,中航将负责每位飞行员最初的培训,之后,飞行员每月按六十个小时飞行,基本工资是七百美金,超过基本飞行小时另外结算。

邦德把中航在即将开辟的新航线上的飞行成本也估计出个大概。

外交部长需要十五架DC-3,这和邦德与黄宝贤最后定夺的至少是三十五架出入较大。

在转交给宋子文的第三封信笺中,邦德写到:三十五架飞机应该是公司的最低保障,这样,至少每架DC-3每月能够运载六十吨货物进入中国,再运出三十吨出口物资。

最大运量为运进一百二十吨,运出六十吨。

如按最低运量估测,每吨运费成本为二百零六美元,当然,运量达到最大时,这个数字将随之降低—— 一百零六美元。

(注三)飞机数量、成本核算、机务维修、后勤保障、飞行员工资、最大最小运力,一切面面俱到。

估计连外交部长、交通部长以及连黄宝贤都没来得及考虑、没想到的事情,邦德已经做出了估算和安排。

最后交送到宋子文手中的备忘录,不知道邦德是不是那种一遇见事儿就特别兴奋的人,还是美国人普遍的个性张扬,在这份备忘录中,邦德近乎夸夸其谈:实际上,最理想的航空货运线路是从密之那到中国境内湄公河(应为澜沧江,笔者)大桥以东、云南驿附近。

之所以使用密之那作为西面终点,基于三个方面:一、它是缅甸北部铁路终点。

二、它离日本人的空军基地远,相比之下比较安全。

三、此地适宜飞行的天气明显比容易发生浓雾的腊戊优越。

用航空运输货物到云南驿,可将从缅甸铁路终点站到昆明的卡车运输距离从750公里减少到215公里。

最重要的是,它绕过了湄公河(应为澜沧江,笔者)上的主要桥梁——这些桥梁更容易受到空袭。

换言之,飞机载运货物越过卡脖子地段,从那里再往后,货物可以由地面更安全、更稳当、更便宜地运输。

据我估算,一架DC-3从密之那运到云南驿的货物,几乎为卡车运到昆明的三倍,且极其安全!当然,一切也并不是十分完美。

还有许多麻烦:密之那与云南驿之间地势高而崎岖不平,航线以西和以北的地区,即空袭时货机常常被迫飞行的地区,情况更糟——天气经常不好,而且以风大著称——一年大部分时间风速达每小时40-70英里……天气好的时候,我们飞行高度应为12000-20000英尺,此间,目视100英里范围内,山峦高度超过17000英尺。

但是我相信,只要适当注意和训练,所有这些危险可以控制。

而一旦控制,事实上就成为安全因素——在那个地区的上空、那样的天气条件下,日本人的飞机不会对我们追逐得太远!(注四)详细、严谨、真实、客观也是威廉·兰霍恩·邦德一贯的工作作风。

在这份洋洋洒洒的分析报告中,邦德从空中讲到地面——面面俱到,这已经超越了他的职责范围,不仅规划了滇缅公路,还分析了敌情,把国民政府交通部的事儿、把军情机关的工作都给做了。

在这篇姑且称之为空中、地面运输及敌我态势分析报告的最后,个性张扬的邦德依旧不忘在谨慎的悲观中续个貂尾:……重要的是,要记住,一旦飞行后,一切将变得非常困难。

因为每次飞行都会涉及飞行界所知中的每一种障碍——普遍的坏天气,越过世界上最高和最崎岖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