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败退缅甸(2)

2025-03-31 01:54:19

曾在中国住过多年,自知熟悉中国国情的史迪威真是犯了难。

好容易把两边都沟通了,工作也做好了,部队已经摆开阵型,布好口袋,只等日本人往里钻,也不知英国人喝了什么迷魂药,突然撤离摆在右翼的第一师,退守仁安羌,跑到那里与其装甲第七旅汇合,随之即被日军三十三团包围。

一切和远在万里之外丘吉尔首相率领民众抗击德国入侵的大不列颠景象相反,缅甸的英国皇家军队在日本人面前竟是如此不堪一击,丢尽脸面。

丢脸的事情还在继续,面对只有两个联队的日军,有七千余人的英军竟然想不出任何办法突围,只能向远征军、向史迪威发出求救。

在关键时刻,孙立人率领他的三十八师赶到了。

据说,如果三十八师再过一天不到,英军就准备投降了。

仁安羌一役,国军三十八师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著名战例,救出英国人,轰动英伦三岛,不讳面子,勇于承担过失、牢记恩情的西方人从此把孙立人看成心中神圣的英雄,时光荏苒六十多年,如今,谈起当年的救命恩人,谈起东方隆美尔孙立人将军,激动之情照样溢于言表。

英国人是救出来了,但会战平蛮纳也肯定无法进行了。

美国参谋长不得不按照蒋委员长的意图做最后一搏——会战曼德勒。

好像偏偏作对——英国人再次在没有任何通知情况下,脚底抹油——溜了,计划好的会战曼德勒顿时化为泡影。

几乎是在准备曼德勒会战的同时,日军五十六师团避开曼德勒,迂回缅东。

4月29日,该师团一举攻克腊戊,彻底切断滇缅路,切断远征军回国退路。

腊戊失守,不仅断了国军后撤的路线,连邦德计划好的那份洋洋洒洒的分析报告中的关于分段在中缅路上运输的计划也被打乱。

远征军决战缅甸,蒋委员长比谁都急,从3月远征军入缅到5月撤退回国,他多次在昆明、仰光、密之那、腊戊间往返。

缅甸坚决要守住,那是中国最后的通道,要和英国人沟通,印度在今后的战争中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肯定是交通部或者邦德的报告和中航航线勘察促使委员长下了最后的决心!委员长这会儿铁了心,不光是要看住枪杆子,重要的是要打败日本人!4月13日,中航一架DC-3载着安排完作战计划的委员长从密之那起飞回昆明,在腊戊附近,有八架日本零式机尾随机后。

闻此消息,飞行员、随从脸都白了,大家都不知所措,而委员长却无事一样,从头至尾,一直在座位上看书,连头都没抬一下。

猖狂的日本人这次不知为何竟然没有攻击,担当本次专机飞行报务的华祝老人说,假设日本人有一架飞机开炮,绝对没跑。

在委员长心中,不光是国内,也不光是一个缅甸,还有印度。

印度国内各党派和英殖民者、和政府之间的情况、态势已让他焦虑万分……乱糟糟之中,2月24日,蒋介石在昆明直接给宋子文发电:我已传达给顾维钧(驻美大使,笔者)下列指示:我推断你已经见过我对印度的告别信。

请利用这个机会对丘吉尔讲我个人见到印▲ 来自英国的女护士救治中国远征军伤员。

度军队和政治情况,是我到印度之前想象不出的。

我恐怕丘吉尔对实情是不知道的,最好是先告诉克立泼斯,由他再去报告丘吉尔。

我不能不说,只能说我所想到的。

我强烈地感到印度的政治问题不立即迫切地解决,那么危险就与日俱增。

如果英国政府要等到日本飞机来轰炸印度,而使印度士气涣散,那就太晚了。

如果解决到日本军队进入印度之后,那就更晚。

如果日本人知道了实际情况而攻击印度,他们实际上是无法抗击!如果印度的政治情况能改善,这可能防止敌人侵入印度的野心。

请把上述情况传达给克立泼斯。

还必须指出,按照我的看法,如果英国政府自动把实权交给印度人、而不让印度别的政党来扰乱的话,印度人会对英国改变态度,忘掉他们冷酷的感觉,而忠实于大英帝国。

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制止印度脱离英帝国倾向,使他们明确退出英帝国是政治、利益上都不利的。

请把我的观点反映给总统。

一句话,就是危险太严重了。

如果英政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印度的政策,那就好像是把印度拱手让给敌人,即请他们尽快占领印度。

当我想及这点时,我是既忧愁又恐慌。

他们现在是欺哄自己和人民:这里没有立即的危险,这里没有实际的战争。

同样,这里也不可能有坚定的作战精神!看到马来西亚被击溃是这么迅速,与之相比,在军事准备上,印度现在还要差得多! (注三) 中正这是笔者在查找1941年至1942年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三人互通电文中,蒋委员长少有的一封充满焦急忧虑和迫切之情的急电,和外交部长递交美国总统那封顾左右而言他的电文不尽相同,在这份电报中,蒋介石毫不掩饰自己对邻国政治前途的焦虑。

日本之所以在亚洲敢肆无忌惮地出兵,打的就是为所入侵国复兴民族主义赶走西方魔鬼,共建大东亚共荣圈这块招牌。

不是吗,英国在亚洲四处担当殖民者,作威作福,哪个地方都希望把他们赶下台。

假若印度真的赶走英国人,日本人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到那时……想起来,真是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