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和陈文宽上,后来,哈罗德也驾着他那瘸腿DC-2 1/2跑过来,从阿萨姆到密之那,空投下大量军需给养。
补充了粮弹的杜聿明和他的部队走了,东行之路,一支游魂似的队伍迤逦而行,钻入野人山。
新五军出国时共有42000人,在缅甸战斗中死伤7300人,而在撤退途中却死伤高达14700百人,其中抗战名将、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就战死在这次撤退中。
忠实执行校长命令的杜聿明不得不为这次撤退付出惨重的代价。
关键是麻烦在于,日后为最后反击,这些部队不得不再由中航飞越驼峰送到印度接受培训,不仅使本就极其紧张的运力增加了负担,还加大了飞行的危险,占用了有限的吨位。
一切都如此得不偿失!也有不听邪的。
在地图上用目光轻轻一扫,在仁安羌取得大捷的孙立人敢用自己的脑子做出选择——去印度兰姆伽。
可能是因为留过洋、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之缘故,孙立人在骨子里不那么传统,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他,做人准则、行事方式多少有那么一点和他的同胞格格不入。
在缅甸,从头至尾,似乎只有他在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史迪威的命令。
很简单,一个是将军、一个是长官。
史迪威的军阶比他大很多,应该无条件服从,再有,退守印度无疑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为何不执行!孙立人几乎是完好无损地把他的三十八师带到了印度,带到了兰姆伽。
队伍走的走,撤的撤,关键当口,罗斯福派来的美国参谋长,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不见了踪影。
美军派飞机一连几日低空搜索,也没有,所有能经过的地方反复询问,杳无音讯,四处都打探不到消息,仿佛人间蒸发——没了。
1942年5月初的缅甸,正午时分,阳光几乎是完全垂直照射下来,哪怕只是稍微站立一下,周身每个汗毛孔似乎都在冒着火,整个人都仿佛在燃烧。
缅北,一位戴着金属镜架、扎着绑腿、曲短灰白的头发罩着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军帽、穿着普通士兵制服、腋下斜挎着一支卡宾枪、外貌精瘦的老人艰难地跋涉在丛林密境中。
三星级将军率领的应该是一只由数万军马、坦克、大炮组成的威武部队,而此时,在这个老头身后踉踉跄跄地行走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中的却是一支由溃散的士兵、流亡的学生、逃难的百姓形成的奇特的队伍。
历史上,从没有级别这样高的将军统领过一只级别这样低的队伍!老头本来可以搭乘飞机走掉。
5月2日,美军空军司令阿诺德将军曾特派一架DC-3专程飞抵瑞博,希望把老头接出去,结果被史迪威拒绝,老头发誓要自己走出丛林,两名美军飞行员怏怏而去时,心里一定会想,这个老家伙一定是疯了!据说,刚踏上走向印度的漫漫旅途时,身边除了两个卫士,就几个难民和流亡的学生。
队伍都是在北上的路途中遇到宁愿和美国老头饿死在丛林中而不愿在日本人手下当缅奸的人加入后渐渐扩大的,最后竟扩展到一百多号人。
5月5日,在给英国驻印度亚历山大将军发出最后一份告之缺粮、缺药、没有电池,这是最后一份电报的电报后,三星级将军和他的队伍就彻底消失在茫茫丛林密境中。
5月16日,这支亦工、亦农、亦学、亦军的奇特队伍出现在印度境内英帕尔地区。
据当年曾驾飞机在荒山野岭上空参与过寻找和营救美国老头的中航老人说,看到地面这些人时,还以为是一支难民队伍! 美国老头虽然面黄肌瘦,但依旧精神抖擞。
中国将领不听话,英国人又屡战屡逃,老人既气愤又无奈,他拒绝坐飞机,他只能用自己的双腿告诉国军、告诉蒋委员长、告诉国民政府:我,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都能走出来,你们,为什么不能!一系列失利还在后头。
▲ 史迪威将军和远征军将领看似和睦,但最后仍旧没逃脱败局。
5月1日,日军攻陷曼德勒。
5月3日,日军攻占南坎、八莫、畹町。
5月5日,日军占领缅北重镇密之那。
从抗战一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交通部、中国航空公司、邦德、黄宝贤和所有的相关人员就像一个团队在一副即将不断坍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前,闪、移、挪、腾,几乎运用了所有的手段,延缓、迟滞、阻碍这副骨牌引起的连锁崩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但依旧是没能阻止最后一块的倒掉!密之那被占领,空中最后一条通道彻底断绝,无疑是给蒋介石、给国民政府重重一击!中国,对外最后一条进出通道的大门重重地被关闭上了。
十万火急:宋子文和他的备忘录(三)宋子文更急!缅甸战事弄得一塌糊涂时,中国外交部长最希望的就是迅速得到空中运力的加强。
明摆着,滇缅公路靠不住。
在请他转交美国总统的信函中,委员长已流露出他内心之焦虑,作为被派到美国的全权代表,宋子文太清楚自己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当腊戊被截断的消息传来后,已经意识到最严重时刻来临,宋子文完全顾不上外交礼仪,国内委员长的指示尚未到达,他已经迅速给美国总统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