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驼峰,驼峰!(9)

2025-03-31 01:54:19

12月18日,79号C-47,从汀江飞叙府(今宜宾),撞山失事,机长陆铭逵、副驾驶王中英、报务员陈国精牺牲。

同日,83号C-47也是从汀江飞叙府,和79号只相差十几秒钟,同样撞山失事,机长赖特(A. M. Uright)、副驾驶库克(C. R. Cook)、报务员龚式忠牺牲。

……这仅仅只是有据可查、并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是中国航空公司在1943年,仅一年的失踪牺牲和坠机的记录,其中,除一架为日本人击落外,其余都是由于恶劣的气候所为,至于是否还有没有记录下来的,谁都无法说清。

根据租借法案,1943全年,中航只有十架飞机日夜不停、穿梭于昆明、汀江之间。

十架C-47,加上原来已有的几架C-53,总共摔了十六架飞机,牺牲了十几套机组人员,对于公司而言,中航几乎全军覆没!全摔没了。

采访中,一位老人说,小伙子,你试着找一找印中联队同期资料,他们飞机多,估计伤亡更是惊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一年多时间,还真找到一份印中联队伤亡数据,打开一看,心都缩成一团:1943年6月至12月,短短半年时间,在穿越驼峰航线中,印中联队共有一百五十五架飞机或是在茫茫冰雪世界失踪、或是被拦截的日机击落!中国航空公司平均十五天左右摔一架,而印中联队,几乎是一天一架!代价高昂、代价惊人!在付出高昂代价后,物资输送量同样让人啧啧称奇:中国航空公司每天保证十架飞机穿越驼峰,从1942年8月至12月,往返驼峰航线八百七十三次,运送1833吨前线军需品到中国。

在10月、11月、12月间,还空运七千多远征军到印度接受训练。

▲ 军帽、墨镜、徽章及勋章。

▲ 求助证明:缝在飞行夹克后背。

▲ 印中联队标志。

别小看那一千多吨货物,那是在每架飞机只能载重三吨的情况下完成的,就像蚂蚁搬家、燕子衔泥筑巢一样,就那么一点点地翻山越岭,运回来。

再看同期印中联队,从1942年12月1日至1943年10月15日,有28415吨武器弹药、汽油、飞机零配件运到中国,送到十四航空队手中。

在驼峰航线,一架接一架的飞机就这样消失在冰峰雪山中,一条又一条飞上蓝天的鲜活生命,如同轻轻逝去的风,刮走后,就不再回来……更大的代价还在后头!绝地、绝境,彻底伤了元气!驼峰航线,犹如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陆军航空兵印中联队在这条航线上,伤亡惨重,无论是中航还是印中联队,几乎都丧失元气。

人、机,高得惊人的损失率让交通部和泛美总部不能等闲视之,他们来电催问,让中航给予回复,巧合得很,差不多是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也在向联队最高指挥官问责——为何伤亡惨重!和中国航空公司相比,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航空队(随着十四航空队建立,印中联队相应改为第十航空队)已经达到了散伙的程度。

和中航差不多摔没了相比,第十航空队摔得更厉害,他们的飞机比中航多,损失也更大,把后增补来的都算上,总共将近四十架C-47,被日军拦截击落的击落、失事的失事,只剩下了几架。

心灰意冷的克莱顿·L·比斯尔准将对自己的航空队开始怀疑,这样下去,飞越驼峰,向中国运送物资,还能持续多久?和中航副董事长威廉·兰霍恩·邦德一样,让数据说话的比斯尔准将也准备了一份科学报告,这个报告是写给美国国防部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代表怀丁·威劳尔的,在报告中,比斯尔准将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即使航线的艰险姑且不计,单就是航线两端的机场,也是远远不够。

按昆明巫家坝和汀江这样能够正常疏散和正常处理密集业务量的机场,最大限度,也只有处理五十架飞机装卸货物、加油、充电、机组人员食宿、休息的能力。

国防部命令第十航空队每月即使是在最坏的天气里也要保证必须运入中国五千吨货物,那即意味着,在汀江和昆明,至少各需要五个以上的机场,而第十航空队,必须有三百架以上的飞机!如果邦德或是中航哪位飞行员看到准将这份报告,也许会很吃惊,和区区只有十几架不停飞越驼峰的中国航空公司相比,比斯尔准将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

准将的报告交到了国防部,国防部要求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局技术顾问弗兰克·D·辛克莱做出回答,看来辛克莱是想两面都不得罪,于是采取一个折中的回答,1942年9月,顾问这样答复国防部:如果有适当的支援,一百二十五架飞机能够做到每月运进中国一万吨货物。

不偏不倚,老谋深算的辛克莱够老到的!国防部相信顾问的科学,一百多架飞机还真的像蝗虫一样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越过大西洋、印度洋来到加尔各答加入印中联队,与这些飞机同时到达的,还有一道命令:调任爱德华·H·亚历山大上校为印中联队最高指挥官。

一次竟能补充一百多架飞机,实在不可思议,这美国佬真是阔绰,国防部的手笔也太大了,看着资料中标注的C-87、C-109等陌生的飞机型号,我也开始头有些发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