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期中航对比后,史迪威接近绝望,照这个样子干下去,对中国的援助将会极其渺茫!建议重新慎重考虑!气急败坏的史迪威直接给陆军总部和总统发电。
奄奄一息的中航历史再一次偶然。
史迪威面对的是第十航空队士气低落等自下而上来的烦恼,而邦德和中国航空公司高层,却要应付的是,自上而下、纷纷扬扬的指责。
指责来自大洋彼岸泛美航空公司总部,矛头直指中国航空公司,直指邦德、王承黻、国民政府交通部——为什么一家商业的航空公司损失如此严重?究竟谁来为接二连三的事故负责?连中国外交部长都再次搭了进来——你不是说过一路平坦吗,请宋子文先生给出合理答案!曾经从陆军总部出来的话现在在泛美公司出现。
中国外交部长在抵挡诘问的同时,私下,也在向中航请教:驼峰,是公司目前的惟一出路吗?于是,几乎是史迪威在日记中发牢骚、并给陆军参谋部发电的同时,邦德也在做差不多相同的事情——给中国外交部长和泛美总经理发电,同时这封电报又经王承黻一并报送国民政府和交通部:……有些原因是我们从事的工作所固有的,它们是,第一,天气,天气一直是坏的,常常很坏。
第二,我们飞越的地势极高。
第三,我们工作的紧迫性。
我想请你们知道的是,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这些条件!换句话,只好接受,尽可能忍受。
还有其他原因使我们损失惨重,第一,我们新飞行员被批准合格太快了。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名飞行员在批准允许作为机长领衔飞行之前,起码要在这条航线上担任副驾驶飞行六到八个月时间,但是我们没有,今后也不会考虑这样做,因为没有时间。
第二,所有的飞机都大大超载。
C-47载重是三吨多,我们的飞行员都要多装一吨到一吨半,甚至更多。
第三,我们在推动这一行动中,过于积极。
换言之,我们在天气坏到应该停留在地面上的许多日子里飞行了……以上这些,从纯粹技术角度看,我完全承担我应负的责任!在没有天时、不占地利、缺少人和(此时,只有国民政府明确支持开辟这条航线),邦德再次把理、据分析得头头是道。
并且,面对责任,胸怀坦荡地承担!在详细分析损失惨重的原因后,接着,邦德继续写道:写信,是希望让你们相信,这些错误并不是由于不仔细或漠不关心,而是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在关键时期把急需的物资运进中国,在这个非常时期,政府和民众心目中对能否把战争物资经由空中又在驼峰这样恶劣条件下的运输运进中国极其没有把握,据我和我的搭档王(承黻)的观察确是如此,我们所能表明的,就是组织中航公司,尽一切力量把物资经由驼峰运进中国,并且充分表明,我们可以利用航空运进更多的物资!至此,邦德把中国航空公司飞越驼峰航线的重要性、惟一性向自己的上司和盘托出。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电报没完,还有:如果我们等待六到八个月再批准我们的驾驶员合格后担当机长,我们将严重地误事!如果我们仅仅载运标准载量,每架飞机所运货物将如此之少,以至急需货物将永远也运不进中国!如果我们在坏天气时,停止飞行,那么我们将会使我们的飞机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停留在地面!很少使用三个排比,中航副董事长一改往日之温和。
这是所见到邦德书信中,这位中国航空公司副董事长、泛美航空公司驻中国总代表依旧沿用一贯平和之风格,但却发出最慷慨激昂、最淋漓尽致的一封电文。
一切都不言而喻!在电文的最后,邦德发出最后、也是最强烈的呐喊:正在采取措施以减少事故。
而真正停止这些事故的惟一办法就是停飞驼峰航线!但,这办不到,也绝对不能考虑!(注五) 困兽犹斗的咆哮!据说,有关方面将史迪威和邦德的电报全都转给了罗斯福。
美国总统即刻回电:不、不、绝不!不惜任何代价,通往中国的空中通道必须开放!(注六) 杀出一条血路狂风暴雪中冲出一支机队。
亚历山大少校走了,印中联队迎来了它的第四任指挥官:托马斯·O·哈丁少校。
哈丁少校将接替亚历山大职务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印中联队官兵顿时笼罩在一片肃杀气氛之中,谁都不知道,这位一向以严厉而著称的哈丁少校的到来,会给印中联队带来怎样的改变?一年多来,连续更迭的三任长官全都败给驼峰航线,也正是因为驼峰航线才使印中联队损失惨重。
如今,驼峰等同于残酷、死亡,飞越驼峰就等于向着地狱扑去。
这个哈丁,难道还有超过残酷、死亡、地狱的手段?托马斯·O·哈丁少校来了。
少校上任第一天,即发布命令:飞越驼峰,没有天气限制!(注七) 这是整个二战中,印中联队在飞越驼峰航线期间最为著名的一封电报,之所以被认为著名,是因为印中联队官兵认为它从头至尾流露着严厉、冷酷、残忍,毫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