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业务往来和同乡友情之缘由,和蒋纬国交往笃深的江圣帆老人,于1943年初从中国调往汀江办事处,回忆起自己的老上级顾其行时,老人说,顾其行不仅精通航空和土木,文秘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公司中很多英文函件、电报文稿多出自他手,总经理对他非常欣赏,不仅派他参加很多当时由盟国之间召开的民用航空会议,还担任过中航驻美国旧金山办事处主任。
难怪,顾其行被派驻汀江办事处主任时,只有二十七岁。
把这么一个抗战担负物资转运、飞行任务繁重的基地交给这样一个年轻人,可见王承黻对他的欣赏和信任。
江圣帆老人说,汀江生活环境艰苦,宿舍简陋,除了偶尔放一场电影外,基本没什么娱乐设施,大家的工作就是起早摸黑地和C-47、C-46机群打交道,由于汀江场站站舍、物资相对紧张,公司规定,汀江场站不准携带家眷,顾其行到汀江上任,才新婚三天。
老人说,大家都是太了解驼峰空运的重大战略意义了,即使条件再差,生活再苦,也都默默做着自己那份工作。
再说了,再苦、再累,也没有那些日夜穿梭在驼峰上空的飞行员们艰难啊。
人家随时送命都不在乎,咱们在地面工作的,苦一点、累一点,算个啥!问老人,听到有飞机失踪时,是什么心情?老人说,一开始,该到的飞机一直不到直至最后彻底没有音讯,每个人心情都非常沉重,宿舍里连点声音都没有,谁都不说话,整夜整夜死气沉沉。
昨天还在一个房间里说话,今天人就没了,接受不了啊。
到后来,太多了,也都习惯了,遇上有飞机没回来,大家碰面,也就说声,谁谁今天没回来。
死的人多了,就没感觉了。
采访中,很多老人,飞过的、没飞过的,也都这么说:战争年代,死个人,算得了啥!敢把行政院长托运的龙虾扔掉的人——一代英杰何凤元在中航行政管理人员中,能和那些飞行精英齐名媲美的,何凤元当仁不让地会排在前列。
这倒不仅因为他曾是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也不是因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系的他学历高,更不是因为他1939年9月进入中国航空公司的资格老。
是人品、人格让他赢得同事们的广泛尊重。
熟悉何凤元的老人这样评介,他这个人啊,书生,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
在当时的中国,既能担当学生运动领导者又能得到这样评价的人,不多。
战争时期,是军人、武夫尽兴展现魅力的时代,在一家商业航空公司、在一个以飞行精英们担负重任的风云时代,何凤元能以一个行政主管和天之骄子们齐名得到一致称赞,可见其人格之魅力。
除了前面提到的顾其行得到王承黻的重用,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最欣赏的行政主管,就是何凤元。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第二天,中航香港基地被炸,总经理王承黻这边和邦德紧急制定新航线计划,那边,已经开始选派加尔各答办事处主任了。
把中航基地设在印度加尔各答,是原总经理黄宝贤和继任者王承黻及邦德在抗战时期,干得最有远见、最漂亮的一件事情之一。
在委派加尔各答办事处第一任主任人选上,黄宝贤毫不犹豫地选择并向代总经理彭学沛推荐何凤元,后来在叙府(宜宾)设立办事处时,继任中航总经理的王承黻又是首选何凤元。
何凤元的夫人张莹华老人回忆说,日本人是1942年12月初炸的香港,不到一个月,总经理派驻任命就下达。
谈起这段往事,还很有意思。
老人说,自己本来是学水利的,当时在扬子江委员会湘桂水道工程处搞阳朔的漓江水利工程,和何凤元正在谈恋爱。
本来已经商量好的,等张莹华去云南搞一年水利工程、以完成一个三十年代学水利的女大学生对治理祖国江河的一点微薄奉献后再结婚。
一个是知识精英,一个是对祖国未来充满希望的美丽少女,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老人说,日本人打香港时,王承黻还没来中航。
调令是当时被困在香港的黄宝贤辗转发给代总经理彭学沛、又经彭学沛转来的。
那时的人,不像现在,观念都非常正统,凤元要出国,总不能带着的竟然是未婚妻啊。
还是彭学沛脑子来得快,他让我们马上就结婚,并亲自当证婚人。
1943年1月6日,婚后第三天,自己就和何凤元及一位秘书登机去了加尔各答。
云铎老人是航委会派驻加尔各答的,负责多国之间协调及联络。
何凤元正是中国航空公司派驻加尔各答基地主任,负责中航在基地的所有行政业务。
张莹华老人说,驼峰航线开辟后,加尔各答是中国当时惟一的国际航班终点站,国民政府要员在加尔各答进出频繁,叫出哪个都比何凤元官大,摆谱拿派的不在少数,但除了必要不得不做的外,何凤元很少出面迎送。
他最看不惯官场上那一套。
不仅自己不和官员往来,也不许新婚妻子和那些有干系的人交往。
行政院长孔祥熙千金孔令仪和张莹华是同班同学,都在金陵女大毕业。
1943年初夏,孔令仪赴美完婚,从重庆来到加尔各答,这边等候飞往美国的飞机,那边等待从重庆空运过来的绣花嫁衣。
是同学,又在异国他乡相遇,无论从哪面讲,在加尔各答已小住一年之久的张莹华作为地主出面,招待、问候,是起码的礼尚往来。
嘿,何凤元就是不准娇妻招待这位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多少人想巴结都巴结不上的千金,他严厉告诫妻子,少和她来往,以免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