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壮志凌云(4)

2025-03-31 01:54:19

空气袋第一次听说这个稀奇古怪的词,是在郑家琼老人家,老人无意中说起了空气袋,听得我是一头雾水——难道空气还能用袋子装起来?见我满脸茫然,郑家琼和坐在一旁的徐承基老人一同向我解释:‘空气袋’是在‘驼峰’上特有的一种气象……老人们连讲带比画,我总算是明白了,所谓空气袋,就是在驼峰航线上的对流层中,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当几种要素都具备时,会突然出现一个真空。

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的地球,空气可以说充斥每个角落,竟然还有这种现象,真是匪夷所思。

飞机在空中飞行,是靠机翼对空气产生的升力使飞机浮在空中,一旦没有了空气,即出现空气袋,后果可想而知。

后来才知道,在驼峰上飞过的每位老人,全部都经历过所谓空气袋——进入空气袋后,一直是沉重的发动机噪音突然变得轻飘飘,接着螺旋桨旋转得有气无力,飞机急速下坠。

此时,任凭怎样加大油门,发动机的转速就是提不上去,不仅如此,马上,螺旋桨桨叶好像不是和飞机连在一体,而是分开一样,自由摆荡。

老人们说,空气袋和雨、雪、雾不一样,看不见,本来是亮瓦晴天的,突然之间,你就钻进去了,很多坠毁的飞机,都是由于这个空气袋,螺旋桨产生不了任何拉力,飞机就是眼看着往下掉。

又不是平原地带,是在驼峰上空,高度本身就不够,往往,反应都来不及做出,嚓,摔了。

眼看着摔。

华人杰老人说,1944年夏,飞驼峰,那天天气出奇的好,一前一后同行的,还有印中联队的一架C-46,在驼峰上空,透过舷窗,他还和那架飞机驾驶员摆摆手,结果手还没放下,就看见那架C-46突然急速向下坠,只有十几秒钟,就下去触山了。

什么征候都没有,就这么没了。

越是天气好,越是容易出现这种事情,要是风、霜、雨、雪的,还真没这事儿。

说起空气袋老人们都是叹着气,驼峰航线,天气不好吧,盼着天气好,天气好吧,又有这个空气袋,让你防不胜防的。

唉,空气袋、空气袋,这驼峰,真是不让人过一天好日子! 驼峰魂——吴子丹和片马垭口失事的C-53吴子丹,1922年出生,四川德阳人,毕业于中国空军军官学校,1942年,进入中国航空公司,担当副驾驶。

在那个年代,空军军校士官生一般都去了美国受训,像吴子丹这样没去美国,却进了中航的例子还不多见。

于是就问缘由,有老人说,子丹这个人,爱憎分明,校方侵犯同学利益,他带头抗议,那还了得,导致最后被开除。

空军做不成了,从航校出来流浪。

这事儿后来不知怎么让时任中航总经理的黄宝贤给知道了。

黄总经理慧眼识才,马上把吴子丹招入中航,担当副驾驶。

从1942-1945年,吴子丹总共在驼峰上往返飞行接近六百个来回。

有多少人,第一次飞越驼峰就消失得杳无踪影,那些从抗战开始,就在驼峰航线上进进出出、飞越驼峰数百次的勇士们,要让他们复述那段岁月,讲叙飞越驼峰经历,已无任何意义——每天都在那个地方飞进飞出,所遇到的灾难根本就数不清。

中航飞越驼峰航线中,有两起事故发生在飞机刚刚离开跑道时,吴子丹就赶上了其中一次。

1944年2月18日,汀江,漆黑的深夜。

机长洛克斯、副驾驶吴子丹和报务员黄焕元在机舱坐定,在得到塔台确认后,洛克斯开车。

发动机轰鸣声中,C-53从滑行道开始向跑道移动,在飞机滑行中,坐在右座副驾位置上的吴子丹对着检查单大声口述,随着副驾的口令,机长洛克斯用一只手不断指认各种开关,并大声复述,还未上跑道,只用一分多钟,两个人就把检查单准确无误地报出。

C-53在跑道起点停下,机舱里,借着仪表盘反射出绿萤色的一丝光亮,洛克斯和吴子丹相互看了一眼。

两人同时举起大拇指——OK!洛克斯大推油门,松开刹车,憋足了劲的C-53吼叫着向前窜去。

50、80、100、120……吴子丹大声报告滑行速度,决断速度刚过,洛克斯轻轻带杆,滑跑中的C-53强烈振动逐渐消失——前轮已经离开地面。

离地大概有十米多高,吴子丹把收放起落架的把柄推到收的位置,正要按照机长的口令收起落架,忽地,C-53巨大的轰鸣声仿佛消失了,还没等机上三个人回过味来,只感觉身子往上飘,接着就是砰的一声巨响,C-53重重地摔落在地面上。

那两个人是怎么从机舱里出来的,吴子丹不知道,他只记得自己是从机舱里、通过破碎的舷窗玻璃,飞出来。

不知道躺在地上有多长时间,直到他隐约地听到纷乱的脚步声和救护车的尖叫声奔向这里来。

吴子丹努力想坐起来,当他的手按在地上时,感觉到满地都是水,他的脑袋轰的一声,一下子膨胀起来,是汽油,飞机油箱里的油!飞机满载又是刚刚起飞,油箱里的油几乎未用,只要有一点火星,这里马上是熊熊燃烧的火海。

想到这里,从机舱里飞出来的吴子丹,似乎没有感到任何伤痛,他腾地站起来,迅速把机长洛克斯和报务员黄焕元拉扯出来。

此时,救护的人马也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洛克斯、吴子丹和黄焕元抬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