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一幕:驼峰航线 >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2)

第十七章 鲜为人知的中美混合团(2)

2025-03-31 01:54:19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战。

1942年7月,飞虎队曲终人散,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四航空队正式成立,陈纳德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负责指挥十四航空队。

虽然有了军队番号,成了一名美国军人,但陈将军的脾气、性格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我行我素、桀骜不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再现。

在陈将军心中,中国的抗战只要有一个十四航空队就完全可以把所有的日本人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要史迪威为他的十四航空队增配战机。

理由也充分,在欧洲战场,美军一个战斗航空队起码要超过二千架战机,而十四航空队却是最少的,只有七百多架。

史迪威在印度,陈纳德坐着飞机经驼峰追到印度,史迪威在重庆,陈纳德又赶到重庆。

不管陈纳德作为一个将军是怎样的不服从上司命令,但,不能否定的一点是,陈纳德在空军决定地面胜利这一点上,比所有的将军们看得都远、看得都准,只是他这个观点超前了一些。

六十多年后,美国人在两次海湾战争中,才认准一点,原来,有了制空,才有了最后的胜利。

史迪威不理会陈纳德,他也没那个能力给这个永远在他面前喋喋不休、高谈空中力量决定胜负的家伙解决飞机,眼下,最紧要的是,他要劝说他的司令、中国战区最高总指挥蒋介石派出部队到印度受训,为日后反攻缅甸,再横扫中国境内的日军作准备。

得不到上司的支持,陈纳德回到美国,总统罗斯福以个人身份会见了他。

看来陈纳德不仅战术上有一套,嘴皮子也不错,当着总统的面他说,只要有足够的空中力量,他就能够击沉日本人一百万吨船舶时,美国总统兴奋地猛击桌子:只要你能击沉他一百万吨船舶,我就一定能粉碎他的后方!可美国总统也一下子拿不出大量飞机给陈纳德,此时,美国的重点都在欧洲战场上。

万般无奈之下,陈纳德想到了一直大力支持他的蒋委员长。

他又回到重庆,向委员长建议,为统一指挥、协调作战,中美双方各出三个大队,组建中美混合团(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简称CACW)。

已经和史迪威为经驼峰运入中国的物资分配吵翻了天的委员长听了陈纳德的建议后,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一个物资分配让他焦头烂额,现在在美受训的空军正拟回国,如果在卡拉奇集结训练合成作战,可以大量节省驼峰空运之吨位,这不啻为一个明智的决定。

中美混合团定了下来,在史迪威断炊的威胁下,当然也是为最后扫清地面之日军,很是费了一番唇枪舌剑,蒋委员长又同意远征军再一次出国,到印度,这回不是抗击日军,而是受训。

单从外表看,三个人都赢了,因为看起来都是为最后的反攻而准备,但,三个人又都输了,因为谁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完全达到的目的,关键是,为蒋史二人最后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卡拉奇上空,一群年轻的鹰!此时,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十一、十二、十三期学员先后毕业。

在美期间,中美混合团的番号已经公布,大部分学员都并入其中。

一毕业,马上往国内走,横渡大洋到美国,再横渡大洋回来,正好环球一周,集结地点全在印度卡拉奇。

老人们说,赴美受训的时候,大家是分批、分期成群结队,往回来的路径,就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了,为什么?不一样了,翅膀硬了,可以独立操作了,又是回国。

去的时候是空着手,回来可就不一样了,能带什么带什么,吨位绝对不能让你空着——有飞机的开飞机,像他们一大队学轰炸的,顺路就把B-25给飞回来了。

我们都是驱逐机,人坐飞机走,小飞机船运,那也不能徒手,都是押运各种零部件什么的,大包小裹,那阵势,就和改革开放时,出国回来都拎着录音机、抱着彩电,拿着折叠伞差不多。

至于路线,有走北冰洋再绕地中海顺着撒哈拉大沙漠回来的,也有跑到好望角,从南非过来的。

三大队有一批,从美国一出来,轮船一路南下,到古巴停几天,再直接横渡大西洋经非洲、印度洋回来。

虞为(原中美混合团三大队P-40 飞行员):我们这一批是搭C-47回来的,是美国空军的飞机,走的是北非。

每个弟兄都不空手,能拿什么、能带什么就拿什么、带什么。

杨训伟(原中美混合团一大队B-25轰炸机驾驶员):我们飞轰炸的和张义声他们差不多,都是驾机往回飞,就是那种B-25轰炸机,开回来。

都是单飞,也不编队、各飞各的。

美国人是机长,我是副驾驶,和张义声走的是一条线。

田景祥(中美混合团三大队P-40飞行员):我们是从迈阿密出发的,每天搭乘美军运输机,一路南下经加勒比海到古巴,越过大西洋,来到非洲的黄金海岸再抵苏丹、经过亚丁,最后一站是印度才到卡拉奇。

和十二、十三期相比,十四期赴美的阎汝聪回来稍后一些:我去的时候坐轮船、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回来的时候也是轮船,只不过是反过来,先走的大西洋、印度洋。

还是和去时一样,一到深夜就警报声不断,提心吊胆的。

但是就想快点回去,快点打,让战争早点结束,大家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