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气氛尴尬,因为大家都知道,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砍过日军的脑袋。
萧振瀛在国人之间纵横惯了,但纵横日本人还是头一回。
他侃侃而谈:二十九军虽然跟你们打过仗,但是各为其国,我们之间并无私仇。
现在签了停战协定,就应该化敌为友。
你们先前找黄郛谈判,那是找错对象了。
黄郛,一光杆政客耳,他能做什么主呢,就是他答应了,我们军人不答应,原来答应的还是无效。
土肥原承认萧振瀛说得没错。
虽然赶走黄郛,但失意的军阀政客里面又挑不出中用的,好不容易搞次叛乱,还被一下摆平了,所以他也很是着急。
萧振瀛说:你们要谈判,找我们啊!我们手上有枪,我们答应了,就能算数。
土肥原眼前一亮,那行,只要你们不反对日本,就可长驻华北,而且我们日本会支持宋哲元。
土肥原代表的是日本军部,有了这条线,宋哲元变得有恃无恐,蒋介石毫无办法,只得解除了调二十九军南下的命令。
1935年8月28日,宋哲元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接替张学良成为华北第一诸侯。
蒋介石在看到第二十九军欲挟日以自重后,迅速指示外交部与日本驻华大使接触,想夺回华北问题的对日谈判权。
第二十九军所恃者,就是能够与日本人谈判。
土肥原们都是很现实的,他们能逐黄郛而交二十九军,难道就不会在获利之后,再次抛弃二十九军?纵横大师萧振瀛再施纵横术,他跑去当着面问土肥原:你们日本是军人做主,还是外交做主?土肥原听说外务省横插一杠子,果然大为气恼。
八嘎,华北是我们军人流血流汗打下的,玩儿嘴皮子的却想来抢功,做梦!立即报告军部,后者也马上向外务省施加压力,军部发了火,外务省连个屁都不敢放,结果日驻华大使被召回国,南京外交部连谈判的人都找不到了。
事已至此,蒋介石只得派特使去北平和宋哲元摊牌。
宋哲元托病不出,萧振瀛出面谈判。
特使问:华北处境很是困难,今后对日外交由谁负责?萧振瀛回答:只要二十九军在华北一天,我敢负责!黄郛有一个已经撤销的政整会,宋哲元要做华北的,就必须成立新的机构,这就是政委会。
政委会实际上是个半独立政权。
风声一经传出,遭到了华北各界舆论的强烈反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爆发了一二?九运动。
一个星期之后,北平又经历了同样规模的示威游行,使得政委会的开张之喜不得不一再延期。
1935年12月18日,政委会正式宣告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
从此,华北又恢复到了以前地方派系拥兵自守的局面,只是姓张的换成了姓宋的而已。
逆取顺守萧振瀛拥宋主冀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二十九军控制华北的第一功臣,与此同时,他必须继黄郛之后肩负起对日外交之责。
作为宋哲元手下的第一谋臣,萧振瀛深知可马上夺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因此他重新定下了逆取顺守的策略。
对于被称为中央的南京政府,之前利用日本,是为了迫其就范,可谓之逆取。
但在逆取成功之后,却不能再窝里斗,而要顺守,因为只有背靠中央这棵大树,第二十九军才有真正的实力对付日本。
当时在北方,除华北之外,日本人还在推动内蒙工作,竭力拉拢内蒙古的德王独立,而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之后,连华北都稳定不住,对内蒙古就更难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