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纵横四海(11)

2025-03-31 01:55:14

一时间,偌大一间会议室,几乎变成了幼稚园。

大男人们一个个返老还童,哭哭啼啼。

会开不下去了。

宋哲元的眉头皱成一堆:行了行了,都别哭了,这件事改天再说吧。

实际上,他很清楚,由自己出头,反蒋自雄、武力统一就此泡汤了。

因为萧振瀛,华北自治高潮刚刚掀起,就落了一半。

松室心里纠结得要命,眼看大计将成,没想到姓萧的会从中作梗,活生生地就把好事给搅黄了。

看来这个萧振瀛确实是帝国在华北利益的死敌,不把他赶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好在萧宋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缝,剩下的就是再添两把火。

松室要由离间萧宋,发展到借宋驱萧。

在他的暗中运作下,有关于萧振瀛的谣言一时间铺天盖地。

宋哲元听到的是:别看你贵为委员长,其实外面只知有萧,不知有宋。

千万当心大权旁落啊,要知道这个姓萧的靠着有老蒋做后台,野心可大得很,将来恐不可制。

能拿出来作为佐证的一个事例就是:萧振瀛在二十九军,不光和师长拜把兄弟,连一般旅长他都要结纳。

其实萧振瀛本来就以善打交道出名,这也是他的长项,先前宋哲元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是帮自己巩固军心的一个办法。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宋哲元看来,萧振瀛无疑是处心积虑在抓军权——如果二十九军的将领尽被他姓萧的收为兄弟,那这支军队就真的要跟着他走了。

流言亦可杀人,就这么貌似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把萧振瀛推到悬崖边上去了。

还有呢。

有人又给宋哲元送上私房话:萧振瀛给他老娘做寿,比你老人家为母做寿的规格还高,排场大得很。

这还有没有一点为臣之心,他究竟想干什么?宋哲元对萧振瀛的看法和成见越来越深,尽快解决这位潜在之敌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

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手。

不光是兄弟感情,还有实利使然。

在二十九军的八兄弟之中,萧振瀛其实并无军权,说穿了,他就靠一张嘴皮子吃饭。

真正能让宋哲元感到威胁的,尚另有其人——曾经的二头儿张自忠。

二十九军未建立之前,张自忠的实力就比宋哲元强,在此之后,前者也牢牢地掌握着部队,而他的那个师又称得上是二十九军中最强悍的一个师。

靠拿枪起家的人,最怕的还是拿枪的。

宋哲元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想的办法就是拉刘汝明。

可是刘汝明在老西北军中的资历,几与宋哲元相当,而且他和秦德纯一样,原本都不属于八兄弟,是中原大战后被逼急了没办法,才临时投到宋哲元下面来的。

在二十九军,刘汝明开始还夹着一点尾巴,后来成为师长,在长城罗文峪一战成名后,便明显有些倚老卖老。

尽管宋哲元平时有意识地对之进行偏袒和拉拢,但刘汝明仍时有不服从其调遣的情况发生,你要靠他去阻挡张自忠的强势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两次商议从众反蒋,张自忠虽未明说,但他跟着萧振瀛大哭,毫无疑义就是一种宣示。

这也是宋哲元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还是看张自忠的态度。

张自忠本来是站在萧振瀛这一边的,不过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看法,终于站到了萧振瀛的对立面。

当然还是因为利益。

早在晋东练兵的时候,为了不使底下的带兵之将产生纠纷,萧振瀛征得宋哲元的同意,对四个带兵之将如何分果果有过约定,那就是各师编制得按顺序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