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死亡旅行(3)

2025-03-31 01:55:14

于是,早在红军东渡黄河,与晋军和中央军杀得难分难解之时,东北军就已与红军达成了秘密停战并互助的协定。

而在当时,主动要求和红军联合,不打内战,一致对外的,其实远非东北军一家,几乎是所有地方军头的不二之选。

以陕西为地盘的杨虎城不用说了,与张学良那是难兄难弟,到两广事变爆发时,西南的李宗仁、白崇禧,华北的宋哲元、傅作义,都抢着派代表到陕甘宁苏区,要与红军订立抗日协定,这差不多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合作,只不过是在合纵的名单上多添了两个人而已。

老蒋公开场合和红军兵戎相见,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背地里却也早早就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进行谈判,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使的仍是中原大战前后那套削藩策。

当然,对于诸侯们而言,这都是权宜之计。

等到老蒋摆平两广事变,众人又是一哄而散,没人再敢到黄土高原上去和红军合唱信天游了。

你们都可以散,张学良、杨虎城不能,一个成天想夺回家园,另一个志在经略西北,如果不跟红军合作,二者皆看不到任何前途。

对这些情况,老蒋不是不知道。

两广事变发生前后,明有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暗有蓝衣社,都不断有情报上达南京,说东北军不是光跟红军联系的问题,而是内部都快赤化了。

矛盾激化的时候,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甚至冲进东北军军营,从中抓了几个共党嫌疑犯。

张学良闻讯后大怒,立即派兵对陕西省党部进行反搜查,又将人领了回去。

由此,两边结下深怨。

张学良为此向老蒋请罪,请后者给以处分。

在国民党内,所谓请罪、自求处分云云,多是做给外人看的场面工夫,实际根本不可能。

老蒋当时挥挥手就过去了,但心中的不快是免不了的。

其实更不快的是少帅。

因为他发现自己在老蒋心目中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连冯玉祥都排到他前面去了。

如果说笼络冯、阎、李这些中原大战时的老对手,只是老蒋为了谋局而不得不为之的话,张学良看在眼里却委实不是个滋味。

他怎么可能被排在冯、阎、李之后呢。

没有东北易帜,国民党的二次北伐能算是成功吗,能统一全国然后自居为中央吗?烽火中东路,就听了你老蒋的话,独自跟苏联作战,最后几乎把黑龙江军的精锐都给打光了,试问地方诸侯谁能做到。

中原大战,又是我,在你最需要援兵的时候,及时出现,并扮演终结者角色,把冯、阎赶下了台,由此成全了你,却成了各路诸侯眼中的异类。

长城抗战,如果没有东北军在长城内外苦苦支撑,大家接得上来吗,华北岂止是维持,怕是早就归日本人了,哪轮得着宋哲元这些人上台唱戏。

等到我再次回国,你让我到东就到东,让我到西就到西。

先是到鄂豫皖,在大别山和红二十五军缠斗,然后又跟到苦寒之地陕西,和中央红军打。

你说,地方军队里面,谁肯这样给中央卖命,只有东北军!可谁能想到,自己出了这么大的力,结果却被抛得越来越远,位次竟然排到那些中央的世仇后面去了。

对内,蒋张之间的关系,虽然表面上仍远胜于一般君臣,其实内心早已生出芥蒂。

对外,更是快到撕破脸的程度了。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亡,足以令东北军上下刻骨铭心,因为这导致了他们后来的一连串霉运,直至浪迹天涯,无枝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