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到西安去(6)

2025-03-31 01:55:14

对大舅子能在这个时候冒死到西安来搭救自己,蒋介石起初并无心理准备。

宋子文和孔祥熙,虽同为蒋之内戚,也都善于理财,但老蒋素来喜孔恶宋。

原因是宋子文从上到下,从头到脚,几乎每个毛孔都洋化了,平时最喜欢讲的就是洋人那套规矩,而这个让老蒋极其头大。

老蒋自己尽管不敛财,可他得花钱啊,有的究竟拿去作何用途还不能明讲,得意会。

偏偏宋部长既不能意会,也不愿配合,总是要翻来覆去地问:这钱你拿去做什么用?或者干脆挑明:钱款从哪个账户上拨,汇到哪儿去?这能都跟你讲吗,老蒋感觉自己难受得要命,就好像伸手向人乞讨似的。

孔财神就不同了。

这兄弟立场摆得很清楚:我就是蒋老板的账房先生而已,钱反正都是老板的,他拿去干什么用,给谁不给谁,跟我有什么相干,我只要知道他啥时候要,随时能把银子取出来给他就行了。

如此一对比,老蒋就认为宋子文是故意在跟自己对着干,所以两人经常发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

就在西安事变之前,他们还曾为军费开支超额的问题而大吵过一架,差点就动起手来,弄得宋子文负气出走。

现在谁都知道西安城里最危险,谁肯轻易跳此火坑?看来吵归吵,闹归闹,还是情义无价啊。

老蒋百感交集,几乎说不出话来。

等到看到老婆带来的字条,说要是宋子文三天内回不了南京,就来跟自己同生共死之后,情感上再也绷不住,失声便哭了起来。

强人,原来也是挺脆弱的。

谈起如何脱险,老蒋的打算仍然是以战逼和,即外面的中央军只要逼得越紧,张学良、杨虎城就可能越软弱。

但宋子文的感觉完全不同。

通过与张学良、杨虎城的谈话以及对西安城内气氛的观察,他兜头给自己妹夫浇了一盆冷水,忠告他:正因为外面逼得急,张学良、杨虎城才更可能走向极端,好汉不吃眼前亏,我看你还是不要硬顶为妙。

从宋子文说话的语气中,老蒋察觉出了异样,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因此当张学良再次来看他时,态度已经明显软了下来。

不过让张学良哭笑不得的是,都这时候了,老蒋竟然还想使避实就虚之计。

他主动提了两条,一为允许东北军开往绥远抗日,一为改组陕西省政府,由杨虎城提名人选。

但对于张学良、杨虎城最关心的政治条件,老蒋却推托说应交南京方面讨论,因为光他一个人说了不能算。

这话就只能骗骗小孩子和不谙中国国情的老外,谁不知道在南京政府,只要你老蒋点了头,什么大会都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张学良、杨虎城不满意,老蒋不答应,宋子文亦觉一筹莫展,他决定立即和端纳一起返回南京。

破局之策蒋介石是在睡梦中被大舅子叫醒的,得知对方马上就要走,不由得心头一惊。

事实上,宋子文急着要离开这一是非之地,并不是为了保命,倘作如此想,这位财神爷就不会只身到西安来了。

他急着回南京是要找破局之策。

曾担任过代理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不光会理财,同时也谙熟国情,具备很高的政治眼光。

此次西安之行,让他得出了与南京的主和主战两派以及老蒋本人都截然不同的判断和结论。

主和派说,可以离间张学良、杨虎城的关系,但宋子文分明看到,这两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态度不一,但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尚无翻脸相斗的可能,而且两军官兵对发动西安事变都持支持和拥护态度,也就是说,扣蒋至少在西安是得民心、顺民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