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最让黄郛感到伤心的还是孤立无援。
由于身处敏感之境,官场同僚不是对之口诛笔伐,落井下石,就是躲着他跑,有时甚至蒋介石都有意无意地保持和他的距离,没有一点甘苦来时要共尝的意思。
这就是艰苦努力后所能得到的全部报偿,你终究还是别人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北方的春天,只有阴霾,没有晴朗,只有失落,没有喜悦,只有孤单,没有理解。
幸好,南方还有一座莫干山,那里还有自己深爱的女人。
沈亦云起初对黄郛出山十分悲观,但在各种流言蜚语袭来时,她毅然选择了以身挡箭:外交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如今仗打输了,不是我丈夫的错。
他只不过是与政府互为表里,一唱一和,以分担国家责任罢了。
黄郛想念着南方,可他仍然不得不一个人在北方继续苦斗苦撑下去。
华北的两年,不是容易的两年。
关东军答应签订停战协定,是有其用意的,那就是要把黄郛的政整会发展成自己的代理组织,如果你一点便宜都不让他占,这只东洋恶虎几乎肯定还要继续伤人。
与日本人较量,黄郛不是硬碰硬。
你日本不是有柔术吗,我拿来为我所用,处处以柔克刚,让你拳拳落空。
黄郛曾引用家乡的一则故事,来形容自己的谋略:我老家(浙江绍兴)附近有海。
有一天舟行海上,忽然从海里蹿出一条大鲨鱼,张着大嘴要将船一口吞掉。
这船上的人可吓坏了,因为从来也没看到过这么凶悍的鲨鱼,于是划着船就跑。
鲨鱼在后面紧追不舍,咫尺之间,眼看着就悬了。
船上有糖包,人们在慌乱之中,就掷了一袋糖包过去。
这鲨鱼接在嘴里,吧嗒吧嗒,真是好味,追赶的节奏自然就慢了下来。
可是糖不一会儿就吃完了,马上又追。
没办法,只能继续扔糖包。
鲨鱼接在嘴里,吃完再追。
如是者三,糖包将尽,船也靠岸了,而鲨鱼仍不肯舍。
不舍的结局就是倒了大霉,被船上的人轻松搞定。
原因嘛,离岸太近,鲨鱼搁浅了。
黄郛之意尽在其中:面对着穷凶极恶的鲨鱼,你不能一点甜头都不让它尝,但是又不能让它尝得太多,这就取决于船上人对分寸的把握。
外交场犹如生意场,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重要的是不能因小失大。
黄郛一方面督促关东军撤出关内,另一方面也同意与其进行通车通邮谈判,并作出了适当让步。
经过他的大力整顿,停战后仅三个月,华北政局即趋向平稳,经济上也大有起色。
北戴河海滨一带本来因战乱搞得无人敢去,然而当年夏季,已俨然成为一方乐土。
相比对外,最难的却是对内。
当年何应钦和黄绍竑为什么要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一个交际花的客厅里?派系复杂,人心各异,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有着天生的弊病,哪怕是在外寇环伺的情况下都不能稍有更张。
打仗的时候还好一点,等到不打仗了,大家又各自拨拉起了算盘。
说一件看上去芝麻绿豆点大的事情:北平公安局长的更换。
黄郛提了一个人选。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遭到了东北军将领的集体反对。
不是说黄郛提的这个人不合格,很够格。
那为什么反对呢?不为别的,就因为原来的公安局局长位置是东北军系统的人坐的。
我的位子动也动不得,绝不能给别的派系抢去,就这么简单。
好不容易摆平,把大家都劝到一张桌子前说话。
他们倒是团结了一下,可马上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黄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