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儿,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就数上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蓝花花那个下轿来,东望西找,找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你早早地死,你早早地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我的性命往哥哥你家跑,往哥哥你家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哟,常在一搭。
……蓝天白云,黄土高坡。
沟峁相嵌,黄沙弥漫。
信天游歌,凄凉哀婉。
荒凉而贫瘠的黄土地,广袤,苍茫,浑厚。
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的人们,为了渴望宣泄内心的压抑和苦闷,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时,苍凉的沟壑间便诞生了无数原汁原味、璞玉浑金的民歌。
俚语道:穷开心,富忧愁,讨吃的乞丐不唱怕杆毬!——民歌浩如烟海……这边山上有放羊的五哥在唱:羊肚子手巾吆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那个容易拉话话难……——这夹裹着黄土地雄性地貌特征的悍性之歌,高亢悠长,自由洒脱,纯朴大方,痴迷大胆……那边山上是剜苦菜的山妹子在答:山丹丹开花背洼洼开,干哥哥有这个心思慢慢价的来……——那是如同悬崖边怒放的山丹丹花蕊,饱蘸着山野的激情,飘散着山花的温馨,柔肠百结,带着一缕缕感伤……民歌——塞北的乐府,塞北的天赖之音。
张近北的父亲名字叫张国全。
张国全来到塞城的第一天起,就喜欢上了民歌,这和他想研究的移民文化有很大关系。
在塞北,移民文化从一定角度来说,实际就是狄羌文明与华夏文明、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不断冲撞而又融合的文化。
而民歌又是这文化殿堂里的千古绝唱、肺腑之音,他岂有不感兴趣之理。
塞北民歌可分为:山歌、风俗歌、劳动号子等。
山歌有信天游、小调、秧歌曲等,秧歌又分大场子、小场子、九曲秧歌,花灯秧歌、扇秧歌、舞鼓、猎鼓秧歌……等:风俗歌有酒曲、婚礼歌、祭祀歌、丧葬歌等。
在这些民歌中,张国全最喜爱的是信天游。
信天游是民歌的精华,最能代表塞北民歌的风韵——其它民歌从内容、结构句式、修辞手法都基本参照于此。
正如黄土人家所唱: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塞北民歌中的一种体裁。
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句式结构特别,一般两句两节,两句一韵,下一句可换韵,也可不换:句子还常常在在两支歌中借用,参差交错——这也是民歌变异的一个特点: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歌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曲调抒情深远,激荡肺腑,悠扬婉转,回味无穷:曲调因地而异,大同小异。
——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你想咋游就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