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那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
瞭啦见那村村呦瞭不见那人,我泪圪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我泪圪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
……张近北一曲嘶哑、悲凄、土味不是很浓的信天游《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在杨家湾林业基地的山谷中回荡。
张近北在宣泄着心中的凄苦。
信天游应该是唱给大美的,可大美留给他的是绵绵不绝的痛苦初恋——在他还没有返城时,她就名花有主了。
塞军把她调进国营企业——塞城卷烟厂,占有了她如花似玉的处女身后,就把她无情地抛弃了。
塞军娶了一位跺一脚塞城都要擞三擞的行署领导的女儿,尽管没有大美温柔漂亮,但塞军家却能攀高结贵。
大美最后嫁给了卷烟厂的一名工人,丈夫矮个子黑脸、形貌猥琐不说,动辄就骂大美是水性扬花的二槽货……丈夫还是个变态狂,干夫妻的事时对大美是又抓又掐又咬……大美白嫩的身子被搞得青一片紫一片,还用烟头烧她的下身。
大美开始羞于启齿,后来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给母亲告状。
王贵土就收拾这个脏女婿,结果反被其羞辱。
女婿指着追来打他的岳丈的跛腿嘲笑:你老家伙的瘸子样,腿不行还怪地不平?大美一提离婚,丈夫怀揣炸药雷管就上岳丈家闹事,扬言要炸死岳丈全家同归于尽!为了孩子,大美只好忍声吞气,以泪洗面……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张近北既遗憾又爱莫能助——只能将自己和大美的初恋情怀埋藏在心底。
华欣毕竟和张近北有着近十岁的年龄差距、毕竟心里有师生之别,他也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劝慰昔日的老师:只怪大美见异思迁……张近北点头又摇头说,大美当时也是为了有个好工作……华欣在心里对自己说:爱一个人一定要忠贞不渝。
有大伯循循善诱地教诲,有大妈体贴入微地关心照顾,有张近北全面到位地辅导,华欣的学习成绩过关斩将、一路攀升,第一学期末就进到班上前二十名。
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烈的学习竞争之余,华欣还主动参与了办黑报和帮助校印刷工印学习资料的事情。
华欣办黑板报的事得到了大伯地鼓励:学生不能一昧的死读书、读死书……办板报对生活是个充实,对提升语文知识也很有帮助。
大伯的话后来得到印证。
华欣办板报的搭挡是他前一级火箭班的赵塞旗。
赵塞旗语文成绩在他们班是顶尖的,还能写一手漂亮的赵体粉笔字——人们都知道粉笔字要比钢笔字难写。
华欣和赵塞旗一块契交,对提高语文成绩肯定有积极的影响。
办板报的分工,基本是华欣撰稿,赵塞旗写,打线则由二人共同完成。
赵塞旗后来对办板报有了浓厚的兴趣,华欣知道他是冲着大美的妹妹二美去的。
二美比华欣低一个年级。
二美在学校的正式名字叫王沛。
板报在教室的山墙上,正对着王沛家的窑门,距离也很近。
赵塞旗常以洗手、喝开水等机会,踅磨着接近王沛。
华欣发现,赵塞旗看王沛的眼神有直勾勾、辣辣的火苗在闪烁。
王沛对这些却视若不见。
赵塞旗向王沛讨开水时,王沛矜持而又羞怯地笑笑,把两杯白开水向她们家的外窗台上一放,低着头就回了窑,一语不发,留给赵塞旗和华欣的是她那一忽一闪的长睫毛、端杯子那一双白皙纤秀的小手……在华欣的眼里,王沛不仅是漂亮美丽,更多的是端庄、典雅,是他从未见到过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气质和韵味——这和她姐大美的漂亮有着截然的区别:在康晓河和夏春雨身上似乎也缺少这气质……应该是张近北老家所在的哪个大城市的姑娘才具有的吧?华欣想。
华欣就很易看到王沛的身影——常去大伯家,从二楼薄壳窑向下看,她洗衣服、提水……很多举动都尽收眼底。
华欣每次看到王沛时,都有血流加快,心跳加速的感觉:心里有影影糊糊连自己也琢磨不到的东西时隐时现……从华欣和大伯家的关系角度看,华欣和王沛应算是邻家,但却很少说话。
华欣在心里时刻埋藏着自己是个借读的穷农村学生的概念。
他在王沛面前是胆怯的,自卑的。
华欣给校印刷工帮忙印学习资料,只是为了能讨上一两份夹在信中寄给江天长、仁可久两位义兄。
华欣在以实际行动兑现着三人在带子塞岭结拜时的诺言——苟富贵、勿相忘。
这些资料,对江天长、仁可久来说弥足珍贵。
塞城中学聚集着全地最优秀的教师,在每年的高考狎题表现在资料就是模拟试题都比较准,起码能把握住题型和侧重点,这是塞中高考升学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塞中的学生,尽享着张国全这一批优秀教师带来的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资源。
当时高考的升学率很低,也非常不平衡,像塞城市内的一中、三中等中学高考常有剃光头的现象——连一个中专地考不上。
越是这样,拔尖学生越是留不住——纷纷向塞中转学。
高考,无不向人们提示着强者恒强的社会法则。
在频繁的书信中,华欣还源源不断地向江天长、仁可久介绍着塞中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这在学习信息交流十分保守、闭塞的年代,对提高二位义兄的学习成绩,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华欣和夏春雨也断断续续地保持着书信联系。
华欣离开鹿县二中后约一个多星期,夏医生就正式调往县城关医院,夏春雨也转到县一中上学。
这些情况是夏春雨离开时告诉仁可久,华欣是从仁可见的来信得知的。
华欣知道夏医生的确切地址后,就给夏医生去了信,信中极尽表达了对夏医生及全家的感激之恩,救命之恩。
华欣虽说当时还在懵懵懂懂不知人情世故的年龄,但葫芦河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早已渗透到了他那瘦峭的骨子里,通过信中说上几句感谢话的常识还是有的。
第二集 柳莺衔泥 第七章 建立友谊(4)华欣被程安驿打伤后在古驿镇住了三天医院,夏医生为他垫支了药费七块七毛钱,尽管他离开时夏医生说这钱暂不要还,并一再叮嘱他此事先不要告诉父母,以免挨打的事让父母担心:但华欣觉着还是要写信给夏医生把这事说开,这钱是借的,以后瞅机会让父母还上。
当时高中每学期的学杂费只有不到二十元,七块七毛钱可不是个小数字呀。
夏医生的救命之恩尚且未报,怎么好意思要人家钱呢?夏医生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大家子人,经济并不宽裕。
信发出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华欣收到了回信——从信封上的来信地址鹿县一中高一二班夏缄来看,他猜出应该是夏春雨代父回的信。
华欣没有急着拆开,心情很复杂……甚至对她生出一丝含糊的幽怨。
他到鹿县二中只是为求学,夏春雨的出现,是平白无故受程安驿欺辱的导火索:尽管这不能怨她,但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如果不是转了学,后果将何以堪?!华欣在塞中操场辟静处,缓缓拆开夏春雨的来信。
看着看着,华欣的手就颤抖起来——信一开头,她就表示对华欣的歉意。
接着就痛斥程安驿之流的丑恶行经:我第一次出现在古驿镇街道时,程驿安和手下的阿飞就喊着上操的口令一二一,我走着走着就和流氓的口令和上了拍,我只好停下来,流氓就喊立定、稍息……我最后羞愧难当得跑着回了家……这是我的错?这是你的错?这是我们的错吗?她在信的行间字里都表达出了对程安驿之流的诅咒:如果老天有眼,就让车把程安驿碰死、天下掉下石头把他砸死、河里发水把他淹死……信尾,她用了一句小诗来表达她和华欣坚贞不屈的友谊:头可断,血可流,我们的友谊不能丢:海可枯,石可烂,我们的友谊永不变……夏春雨善解人意的铮铮友词,让华欣这个大男生感到自渐形秽,那点悲凉,那点幽怨,顷刻土崩互解。
读着夏春雨信中那滚烫的话语,华欣的心剧烈地跳了起来,他在古驿镇医院住时的一些情景影影绰绰,渐渐在脑海浮现……华欣和康晓河在密林中迷了路,突然不见了她的踪影……一只奇形怪状的野兽向他扑了过来,他被逼下了悬崖:……晓河快救我……华欣从恶梦醒来,惊出一身冷汗……夏医生就站在他的病床前:好娃咧,醒了……我给你静脉推了葡萄糖……此时是华欣被程安驿踢倒的第二天下午。
夏春雨把晚饭端到了华欣床前。
华欣孱弱得像一只羔羊,脑子里一片空白,连悲伤的泪也没掉下一颗。
饭后,夏春雨问他的伤:我爸说你被踢着了肚子……你感觉疼得很厉害吗?华欣下意识地捂紧被子,嗫蹑:……没、没事……这是华欣和夏春雨的第一次正面接触。
他是自卑的——尽管去拿馍时,夏春雨没有生疏感,一口一个同学地叫着。
他偶尔扫她一眼,也只是觉着她有一副姣好的面容和水汪汪的眼:病床前他只看到她花格子上衣缀着明亮的有机玻璃纽扣——康晓河是布疙瘩纽扣……在诅咒程安驿的书信中,华欣和夏春雨产生了共同语言,尽管在他们心里都知道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程安驿的一根毫毛也没少,但俩人还是乐此不疲。
夏春雨和华欣友谊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促进华欣的学习成绩无疑是有益的,因为华欣要不断地提高成绩来向她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自信——这是他必须做、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说具体点,就是要考上大学,最次也得考上中专,才能由一个农村人变为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才具备了和夏春雨的友谊维系下去的基本条件。
因此,他给她的书信往来是断断续续的。
他没有也不能忘记自己一切一切的的根本就是考学!考学!通过考学改变命运和处境,不仅是对夏春雨展示雄风,不仅是回应夏医生、大伯全家的期冀,不仅是对葫芦河川、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这是关乎自己前途命运的大事……这一点华欣比任何人都清楚!有了这一坚定的想法,加上勤奋努力,华欣的学习成绩就一路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