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丹丹花落黄土地全集 > 第二集 柳莺衔泥 第五章 拉手结拜(2)

第二集 柳莺衔泥 第五章 拉手结拜(2)

2025-03-31 01:56:02

华欣的步履很沉重。

想着江天长为了他受的欺辱,想着仁可久在灶上接开水、打玉米糊汤时总替他往前挤,逐提出:咱们三人像三国故事里的桃园三结义那样,来个结拜。

江天长、仁可久欣然同意。

咋样才能将三人永远地焊在一起永不判友?永不背叛结义盟约?三人不约而同的意见是:每人说出一件自己心中的秘密。

从小在运动的风暴中长大,虽没有身体力行,但也耳喧目染——秘密的妙用,早已在三人年少懵懂的心里生根发芽。

秘密就像大雪地里扣麻雀的筛子里撒下的谷糠。

只要同吃谷糠,即使被扣在同一筛子下,三只小麻雀也不得不相依为命——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讲秘密的顺序,按年龄排,依次是江、仁、华。

江天长说:暑假有一次上山挖药,那天运气好,不到中午就挖满一笼筐子,坐在坡塄上歇气。

突然看见塄下边正对面的草地上坐着一个女人——是我们队上来保的老婆在脱了上衣逮虱子,身子雪白雪白的,两个奶子直晃……我悄悄撬了笼就跑,掉了几根都没顾上捡。

来保去年在腰店煤矿上挖煤塌死了——来保老婆拖儿带母真不容易,一个女人家也要上山挖药。

到了小岔路口,我就把自己挖的药七零八落地撒在路边,躲在小树林里偷着看。

到中午饭时,她回家经过,果然就高兴地拾了去……快说接下来呢?仁可久急着问。

晚上回去就迷迷糊糊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把她给压倒在身子底下了,我下身还流了黏糊糊的白水水……我太肮脏了,几次都恨不得把下身的小雀给割了……江天长说着,从脸到脖根都红得通透。

唉呀,你这是为她失了童子身……仁可久大呼小叫。

仁可久说:我上初中从不和女生说话,桌子上都划着三八线,只要同桌女生过了线,就狠捣一捶。

这不算什么秘密,你可久把同桌女生的辫子绑在凳子上,在全班大会上检查,咱俩在柏山镇初中同班,能算秘密?……重讲一个。

江天长嫌仁可久讲得不秘密。

仁可久沉思片刻,并向前后路上看了看:……路上该不会来人吧?荒山野岭的,今天又不跟会,骑车子的人都走了大川,除了咱三个,哪来的人?江天长觉着仁可久太磨叽。

仁可久低垂了头,边走边讲述着。

我父亲在四川老家,年轻的时候上过四川山城地质大学,大学肄业在旧政府县衙里当了书记员,就是这时间和县长的小女儿——我现在的母亲私定了终身。

县长想把我母亲嫁给一个军官,就不同意我父母的婚事。

父母俩就私奔到了葫芦河川大山里来了。

父母把这个秘密一直掩藏得很深,两个姐姐和弟弟长久都不知这个秘密,我也是在去年偶尔偷听到的。

当时母亲哭着说,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想回老家看看。

父亲说再等等看吧,万一再来个运动,咱这虚假贫农成份不是露了馅,全家人可咋活?那段时间,我父亲天天竖着耳朵听广播,从公社借来报纸、收音机,趴在上面看、上面听,父亲得到一条信息:四川一些地方已开始把生产队的地承包给了社员,大锅饭快吃不成了……这条消息是父母动了回一次老家的念想。

可惜的是,全家人积攒多年的家底,还有我豁命挖药、掏沙子攒下买车子的钱,也被父母要去当了路费。

为这事我整整掉了三天泪……仁可久还没讲完,江天长就颤抖着手制止住了:谁让你讲这么秘密的事,这让别人知道了你们家假冒贫农,还不得戴个地富反坏右的帽子……可久真够义气,把这么秘密的事都对咱们说了!江天长和华欣慨叹。

上了一个小坡,在一棵粗壮的杜梨树下有几块小方石头,三人坐了下来。

华欣讲了康晓河的事,仁、江听后嘘唏不已。

……我康婶从山崖上掉下来,摔成脑震荡成了呆子,康晓河没有参加升高中考试……考上也白搭,她在家要伺候母亲。

给她母亲看病的钱都没有,更不用说学费……泪水从华欣脸上扑簌簌地流下了。

泪水一直滴在了草地上。

野地上,胖乎乎的金黄色小菊花上有几只小蜜蜂在采蜜:菊花战战兢兢地开着,把最后一缕芳香留给山野,菊花们很清楚霜冻随时会夺去她们美丽的容颜:蜜蜂在最后的时光酿造着生活的甜蜜,轻轻的嗡嗡声是无奈的叹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便无花!江天长和仁可久什么也没再说,默默地拍了拍华欣的肩膀,一左一右地拉了他胳膊,继续赶路……相互间诚挚坦露的秘密感染着三人,一股热流开始在心头涌动,他们急着找一个庙宇呀古塔呀之类有古文物的地方,学着古代侠客的样子,尽快来个结拜仪式。

一提到文物,仁可久就兴趣盎然,不再耷拉着脑袋,话音也高了,没有了方才像蜜蜂的嗡嗡声。

可久的父亲干农活不是个好把式,却喜欢探个古考个文的,是川子河一带有名的古物迷。

他讲周围的古文物,像在炖一锅牛骨汤,从生到熟不光是讲究文火煨炖,还加进去了不少佐料,喝起来浓而不腻、香醇开口。

在运动风头刮得紧时,可久的父亲曾被驻队干部做为封建残渣余孽靶子被批判过。

但风头过后,社员们还是怂恿他偷偷讲——这里毕竟山大沟深,阳光雨露总有滋润不到地地方。

社员们在阴雨连绵或大雪纷扬的寂静夜晚,在木炭上煨一壶四川红砖茶,伸着懒腰,听着他的古事,也不失为一种消遣——除此之外,别的消遗也没有。

附近就有两处有名的文物——一处是石泓寺,离柏山镇子有十几公里之遥,又叫川子河石窟。

据载,该寺始建于随大业年间,唐、宋、元、明续修而成,旧藏天尊像为北朝元魏时期最早作品。

石窟在东西长约70米的山崖上开凿而成,共有7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房……明嘉靖塞北知府刘汝松有诗云:飞阁撑云栈,清泉绕茂林……另一处是镇上的人一抬眼就能望见、坐落在柏山半山腰之际的柏山寺塔。

塔于北宋早期建造:塔为八角十一级密檐式砖塔,通高四十余米,塔底为四方形:塔身每层檐以下两层青砖砌出平枋,上有五铺双沿斗拱,每层塔檐上都有带座栏杆:塔门作小拱形龛,内供佛教造像,如罗汉、天王等,是宋代佛教石刻的艺术珍品,刀法洗炼、形象生动……仁可久受父亲的言传身教,讲起近处的文物来如数家珍,有鼻子有眼儿。

听说这两处古建筑前原来都有寺院的,现在连寺影都见不到了,不知是真是假?江天长问道。

仁可久遗憾地回答,有塔必有寺,柏山寺、石泓寺顾名思义都有寺院的,至于毁于何年,父亲也不得而知。

三人结伴而行,没觉着累,快到响午时分,就走完了岭路。

到胡家坡准备下山时,仁可久一惊一乍道:唉呀天长,都忘了咱这山顶上就有文物圣人条的呀!由于古道没有塔或窟之类高大建筑实体,可久竟一时没有记起了这么重要的故物。

圣人条?你是说咱们川子河后山顶上那条平坦的宽草路,真的是古道?经仁可久这一提醒,江天长自不然地就想到了这条宽路——上山挖药、拾木耳、拉柴,不止一次的走这条路。

路宽展,平坦,路基上只有杂草衍生,不长乔木,顺此道一直可向山里南边走很远。

川子河的人管这条路叫圣人条,有的叫皇上路,至于真正是不是古道,平头百性吃不饱穿暖的,谁管这挡子事?仁可久在大杜梨树下坐了,又眉飞色舞地谝了起来。

可久对古道的了解能上升到文物高度,还是源于父亲多年处心积虑地考究和实地勘察,仅凭在路上多走几回,和大伙身在山中不识山的结果无二异。

仁可久:我父亲在四川老家时,就在史书上知这条古道,逃难时就有意识地向这边奔了过来。

圣人条就是秦直道,是秦朝时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条军事要道,30万大军历时两年半修建而成。

长城、兵马俑、秦直道并称秦朝三大历史工程,前二者名扬天下,后者却鲜为人知。

它南起秦都甘泉宫附近,北抵包头西的九原故城,全长约700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此称为直道。

直道在葫芦河两岸的东西两侧山岭上是堑山堙谷修造……堑山堙谷是啥意思?在葫芦河周围从哪到哪?哪里过得河呢?华欣最关心的是葫芦河周围的直道情况。

一下问了几个问题,仁可久一时还真不好做答:……秦直道由淳化北上,经旬邑至沮源关进入塞北地区轩辕县的,再顺蚰蜒岭方言称蜈蚣为蚰蜒东折,从双龙北进入了咱们县境内,再由川子河至和尚塬的鲁柱坪过了葫芦河就进入了河东岸山顶的墩梁……据我父亲说堑山堙谷是史书上记载的:直道沿山脊选线,把山脊向下开挖,挖平路面就称堑山:挖取的土填在山谷一侧就叫堙谷。

别的地方不敢说,咱们县坡根底到第二垭口这段路又直又平,现在保存得非常完好,一般路宽都在二、三十米,最宽的地方都有四、五十米。

川子河后山顶上一直到鲁柱坪的这条山梁,由于直道笔直的缘故,才被称为车路梁……可久一边说一边还用树棍在地上划着难懂的几个字。

还是江长天年长一些,考虑事情周全:走了半天路,也都饿了,去石泓寺太远,眼下也没时间去:去柏山寺塔还要上到半山腰也不太方便:秦直道既是古文物,又和咱们现在处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不如就此对着西边的直道拜一拜,赶紧了却结拜兄弟这桩心事……中午去我家吃了饭,华欣老弟下午还要去镇子路边等班车呢。

仁可久一听此安排不错,迫不及待地下跪磕头。

结拜,是华欣首先提出的,心里一百个愿意,但要对着秦朝时修的一条古路去磕头做揖,还是有点不以为然:两千多年前修这么长的路,秦始皇的暴政不知使沿途多少穷苦百姓饱受了徭役之苦呀!父亲的拉呱中说秦始皇执政时大兴文字狱,把农夫拾牛粪用三股叉在地上划下的痕迹也当成是写横看是三、坚看是川的文人迫害。

父亲爱讲笑话,当然不足为信。

但张老师说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却有历史记载。

仁可久辩解道:谁说要拜秦始皇这个暴君,我父亲说应该这样去理解,天下文物都是受苦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江天长急忙站起身,站在两人中间:只要心中结义,又何必在乎形式。

今天咱们什么信物也不要,什么古物也不要,哥弟三人拉手结拜怎么样?江天长的一只手伸了出来,仁可久的一只手马上就搭上去,华欣的一只手随即盖上去……一只,一只,又一只……重叠交错的六只手紧紧的融在了一起,堆起了宝塔。

三人默默无语——江湖侠客同生共死、福祸同当的俗气承诺和夸张的豪言壮语,此时显得累赘,仅留的是六只手间汹涌澎湃融流着的热血!山风轻轻拂过,举首投下真诚的一瞥:杜梨树叶呼呼作响,和三人心脏砰砰的跳动声,产生着和弦、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