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敬亭山回来,宋晴越想越不对,今天对萧钦的试探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相情愿罢了,自己说得含含糊糊,他连我的身份都不明白,又怎能理解我的苦衷?又想若是因为误会而错过,岂不是要后悔终生。
想到这里,宋晴连忙写了一封短信差人送到萧府,心想虽然信中也还是没有明言,可以他的聪颖,应该能看出点什么吧。
她却不知萧钦本就不是古代人,即便是天资聪颖,这样的哑谜又岂是人人能懂。
萧钦看过书信,马上去客栈找了宋晴,却没能见着,问店家说宋晴已经走了。
其实这时候宋晴还没来得及走,看见萧钦进来才有意避开的。
看着萧钦落寞的背影渐行渐远,宋晴心中一阵酸涩,倚着门痴痴的发了一会呆,连夜便启程回京了。
萧钦回到家中,又拿出宋晴的书信,翻来覆去的看,却仍是不能明白。
宋晴的信只有区区数行:钦弟弟,今日之事,妾无以自白。
前程风雨难测,君怀二陆之高才,惟愿君小心谨慎,勿蹈前人之覆辙。
侯门一入深如海,妾之辛苦,君其详之。
君他日紫衣入京之日,即是你我再见之时。
三年之内,妾必封门谢客,以待君来。
若君心似我心,定教天遂人愿。
纵郎心似铁,妾意如绵。
妾宋晴拜。
何谓侯门一入深如海?难道宋晴竟已经嫁人了么?萧钦有些头疼,这封短信说得不明不白,着实让人看不懂。
既然已经嫁人,又为何说等我入京?入京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紫衣入京,难道不做高官就不能与我想见么?天遂人愿,若是宋晴已经嫁人,只怕是不能遂我心愿了。
萧钦把信收起来,想到她一直没有道明自己的身份,只知道她出身官宦,可京城之大要找一个不知身份的人又谈何容易,何况还是个女子。
萧钦摇头苦笑,明日就要入节度府了,这些事还是日后再想吧。
第二天,萧钦起了个大早,匆匆用过早饭,在萧业夫妇的千叮万嘱中出门了,萧若也没来相送。
节度使府在宣州城东,萧钦心中有了打算,自然精神抖擞,快马疾行,不多时节度使府便遥遥在望了。
萧钦身着官服,官牒在手,下马便直入府门。
说明来意,这报道手续也不复杂,不一会便交接完毕。
剩下的便是节度使的接见了,只是被告知节度使大人尚未回府,萧钦也只好等了。
萧钦信步在府中行走,不一会便把这节度使府打量了个遍,只是没有去后园。
宣州虽然不大,节度使府却是富丽堂皇,光是房间就有几百间之多,萧钦见堂宇轩廊、东序西厅、使院、备武厅、上供库、甲仗库、鼓角楼、宜春馆一应俱全。
萧钦四处闲逛,节度使大人久等不来,只好停下来又打量了一下这正厅,地方倒是宽敞,一面墙壁上绘有大幅的壁画,花鸟鱼虫、松鹤狮虎、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竟是似融为一体一般,想来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另一面墙壁上,刻有一篇厅壁记,只是字迹斑驳,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所写,萧钦走近前看了看,作者却是不认识。
萧钦在想,一面墙壁绘得是如此典雅,一面却是字迹斑驳,不知是何道理。
看这节度使府气派不凡,这样一篇厅壁记该是出自哪位重要人士之手吧。
约摸过了一个时辰,萧钦才被告知节度使大人已经回府正在后厅等候。
萧钦忙随着前往后厅,甫一入门,便看到里面坐了十几个人。
为首一人,中等身材,四方脸,身材略显瘦削,鬓角头发有些斑斑,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
萧钦心知这便是节度使李大人,忙上前见了礼,李大人微微摆了摆手,便让萧钦在一旁坐下了。
萧钦这才仔细看了看厅中众人,一众人等都是神色凝重,倚门而坐的却正是上次在酒楼遇到的那位中年人。
因上次他在酒楼上说过,因此在这里见到萧钦也不觉得意外,只是多看了两眼,他倒是神态悠闲,全不似众人紧张。
节度使李大人扫了一眼厅中诸人,在萧钦面上停了停,对着众人,缓缓开口,语态威严:诸位大人,今日太子殿下特使莅临宣州,想必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对这件事各位有什么看法?一时间下面炸开了锅,只有萧钦云里雾里,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没人和他说。
不过萧钦倒是明白了为什么刚才节度使大人为何不在府中,原来是迎接特使去了,只是这厅中不似有特使在座,难道是特使已经回京?什么事这么急?萧钦看了看那中年人,却是倚在门边闭目养神。
过了一会,下面虽说吵得激烈,却是没人开口答话。
李大人又问了一遍:怎么,诸位都不想说么?仍是没人应声。
李大人又盯着萧钦看了两眼,回过头对着那中年人开口道:柴大人,你怎么看?萧钦这才知道这人姓柴。
卑职只知领兵打仗,至于其他,李大人和在座众位大人拿主意就是。
太子殿下之命,你敢不从?李大人再次开口,厅中更是鸦雀无声,都是看着那中年人。
大人言重了,太子殿下有命,无敢不从。
中年人答了一句,只是看他那不忿的神色,明显是勉强得很。
萧钦看出来了他的勉强,李大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声。
对着那人喝道:若不是太子有命,你今日只怕不得善了。
你如此对太子不敬,真不知太子殿下看重你哪一点。
中年人微微张了张口,终究是没有说话。
潭州一战,南楚虽平。
刘言、王逵却拒绝归附,如今更是意图不轨,欲图我大唐江山。
我军首战失利,叛贼扬言踏平潭州,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使以为,能为国效力乃宣州将士之幸,亦是尔等之幸。
本使已经决定,不日即提调宣州之兵赴楚平乱,诸位大人可有意见?既然节度使都这么说了,谁还敢有意见,有些人拿眼瞟了瞟那中年人见他没什么反应也都附和赞同节度使大人的决定了。
李大人见在座诸人都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又说了一句:诸位大人放心,太子殿下国之储君,提调宣州兵将虽非虽非圣上亲旨,却也是为圣上效力,功成之日,太子殿下定当重赏诸位。
萧钦这会倒是听明白了一些,原来这提调宣州兵将不是圣上的决定,只是太子的意思啊,难怪一个个噤若寒蝉。
可他既然不知道这件事的始末,自己又觉人微言轻,自是不敢妄加评论,因此也缄口不言。
这位是新任节度府掌书记萧大人,太子殿下亲命,萧大人此次将随大军出征。
李大人对着萧钦点了点头,萧钦忙站起身来与众人一一见礼。
既然事情已经决定了,不一会便议事完毕了,萧钦却被单独留了下来。
内堂,节度使李大人端坐在案前,萧钦在一旁垂首而立。
你先坐下,太子殿下有一封书信与你。
李大人拿出一封书信递与萧钦,萧钦忙接过书信坐了下来。
萧钦看过书信,信中并未说什么要紧的事,只是问萧钦读书读得怎么样了,提醒萧钦早日去节度使府报道。
看来太子殿下并不知道自己来节度使府上任的事,可为何李大人却说要自己随军出征呢?李大人似乎看出来萧钦的疑惑,开口道:萧贤侄,我与你父乃是故交,同为太子殿下效力,如此说来你我也不是外人,我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了。
你定然疑惑为什么我要你随军出征吧,其实今日你若是不来报道,我也是准备差人请你过来的。
太子殿下此次提调宣州之兵,正是你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读书读得再多不也是想为国效力,虽说你年纪轻,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些事也不要拘泥。
伯父教训得是。
萧钦见他这么说,也只好应声。
李大人满意的点了点头:听闻贤侄身怀武艺,这次乱军之中也可保得周全,不然我可不放心你去。
不过既然去了,就要好好效命,那王逵刘言,不识好歹,不日便是他覆灭之期。
只是楚地新平,恐怕人心不附,光以武力弹压怕是难策万全?萧钦试着说了一句。
楚地贫弱,连年征战早已不堪重负,我朝廷大军一到,须臾可平。
至于人心,高压之下,谁敢心存二心,贤侄大可不必担心。
李大人想不到萧钦会这么问,微微有些错愕,不过很快就一脸坦然。
伯父说得是。
我刚才见那倚坐在门口那人似乎是浑不在意,不知那人是何身份?萧钦心想,高压之下若是没有二心,刘言王逵怎么那么顺利,只是这话却不敢说出来,想起那中年人的身份,此刻便问了出来。
哦,你说那柴克宏啊,他现在被贬来此处做了巡检使,平日里浪荡也就罢了,这次太子大事当前,也不知道收敛,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想的,竟然让他这样的人随军出征,我看着他就来气。
萧钦这才知道那人原来叫柴克宏,难怪那日在酒楼喝闷酒,原来是被贬官了啊。
只是他看起来对这场战争毫不在意,不知道是胸有成竹还是如李大人所说是浪荡惯了。
不过他上次在酒楼抓住自己的手腕,一身武艺倒不能小觑,既然他也要随军出征,以后还有碰面的机会,找个时机接触接触。
贤侄啊,我们读书人自然不比那些莽夫,行伍之事,你也不用太过操切,只要不出大错也就行了,冲锋陷阵那是他们的事。
李大人语重心长的对萧钦说道。
萧钦见他说得真挚,不免也有些感动,不过这李大人似乎不知兵,这种话怎么能从一个统帅口中说出。
抬眼看他眼中光芒闪动,萧钦又有些不安,他刚才说的话是真心话么?让伯父费心了,我一定谨记伯父教诲。
萧钦应对这种场面那也是毫无含糊。
恩,你先休息一会,我会让人领你去的。
到吃饭的时候会有人叫你的,我就不和你一起了。
萧钦应了一声便告退了。
被人领着来到一处居室,看着室中华丽的布置,萧钦又感叹了一回这节度使府的奢华。
萧钦本就没有午睡的习惯,何况现在还没吃饭,哪里睡得着,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