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坐在了杨真的身边,将那大半坛子的酒给挪到了自己的身后,将手中的一个西瓜放在了杨真的面前。
王平将手中的另一个西瓜向着鄂焕便仍了出去,同时对鄂焕喊道:喂!接住了!鄂焕一把接住从王平那里抛出来的西瓜,同时说道:多谢王将军赐瓜!王平嘿嘿一笑,说道:记住,今日这里没有将军,只有兄弟。
鄂兄弟,赶快切开这个西瓜,这是我专门从街上买来的。
杨真见鄂焕抽出自己腰中所系着的刀,对着那个西瓜一刀剁了下去,将那个西瓜剁成了两半,然后又剁了几下,分开了好几份。
杨真扭脸看了一眼王平,说道:王将军,你今天怎么有这个闲情啊?王平连忙说道:杨兄弟,不要那么客气,我不是说了吗,今天这里没有什么将军。
我知道杨兄弟和他们三个要好,私下里都以兄弟相称,我王平也希望能有你们这样的一班兄弟,所以,请杨兄弟不要再叫什么将军了,叫我子均就好了。
杨真嘿嘿笑道:子均,没有想到你也是性情中人。
按官职,我们在一个官阶上,但是我是安南,你是安北,按照东南西北的算法,我又比你高那么一点点。
这些都是跟随我出生入死的弟兄,你能放下将军的架子和他们以兄弟相称,我杨真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王平哈哈笑道:既然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就不要说了。
我自从军以来,也是从小卒做起的,也算是出身行伍,但是自从当上了将军,一直很少有机会和士兵们在一起玩耍。
如今汉军全部退走,只留下我们这几个空壳的将军,要是再不来找你们,我非寂寞死了。
王兄,请吃瓜!鄂焕拿着一片西瓜,走到了王平的身边,笑着对王平说道。
王平笑呵呵地接过西瓜,对鄂焕说道:多谢鄂兄弟了。
鄂焕忙道:不谢不谢,这些西瓜还不是王兄给带来的吗?要谢的话,就谢你自己吧。
杨真听了哈哈大笑,说道:鄂焕,怎么才拿了一片西瓜过来,没有看见我也坐在这里吗?鄂焕道:这西瓜是王兄给的,也给了你一个,你身边不是有一个那么大个的西瓜吗?为什么问我要?杨真抱起地上的西瓜,递给了鄂焕,说道:给你,你去将它切开了,大家一起吃,顺便给我来几片。
鄂焕接住这个西瓜,冲杨真说道:这西瓜我收下了,切开以后呢,你自己来拿,我可没有功夫给你送西瓜,我还要自己吃呢!杨真道:你小子,你就不能照顾我一下吗?你看,我现在头有点晕了,看什么都迷迷糊糊的。
鄂焕朝自己原先的地方走了过去,一边走一边嘟囔道: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的,你自己喝酒喝晕了,还怪别人?要想吃西瓜,就自己来拿!王平听到鄂焕这样对杨真说话,感到他们之间真是的已经没有官阶之分,有的是兄弟间的那一股情谊,这是他最为渴望的。
王平见杨真还真走到鄂焕那边去了,一把将鄂焕推开了,自己拿刀切开了西瓜。
杨真道:我切的西瓜,你们都别吃哈!那怎么成?我还没有吃够呢!牛三刚吃完两片西瓜,听到杨真这样说,一下子站了起来,高声喊道。
夜渐渐地深了,营帐内还一直亮着灯火,五个身影一直坐在营帐内,他们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喝着小酒,有说有笑的。
也不知道几个人喝道了什么时候,杨真从营帐里出来的时候,夜空中布满了点点繁星。
初夏的夜里,没有月亮,只有一丝微风。
微风吹拂过杨真的脸上,吹散了他的酒意,让他渐渐地清醒了。
杨真走在回到府邸的路上,渐渐地感到自己的头上、身上、胳膊上都有点湿湿的,他抬起头,望着夜空,见空中乌云密布,正下着小雨。
杨真略显得有点兴奋,这是他南征以来见到的第一场雨。
雨越下越大,最后演变成了暴雨,将杨真全身上下都淋透了。
杨真回到府邸的时候,身上湿漉漉的,他推开房门,见两位娘子都睡下了,便轻手轻脚的褪去了身上的衣服。
杨真从外面端进来一盆干净的水,将毛巾放在了盆里,拧了拧湿透了的毛巾,然后将全身上下都擦了一遍,这才小心翼翼地上了床,睡在了两个娘子的中间。
杨真刚刚躺了下来,花蔓和关凤的手臂便同时伸了过来,两个人同时轻声地说道:相公,你回来了?杨真嗯了一声,说道:我以为你们都睡着了呢,没有想到你们还在醒着。
关凤将头贴在了杨真的胸膛上,双手抱住了杨真的腰,轻声地说道:相公不在,我睡不着。
杨真呵呵笑了,对花蔓说道:那你呢?花蔓枕着杨真的胳膊,淡淡地说道:我也是。
杨真笑了,缓缓地说道:相公现在回来了,我们可以安心的睡了。
杨真的话一说完,便同时将两个娘子抱住了,在每一个人的嘴上都亲了一下。
第二天醒来,杨真从武器架上拿起了游龙,在院子里耍了起来。
这些天,他忙着招募兵勇的士兵,一直没有演练过武艺,昨夜和两位娘子翻云覆雨之后,早上起来他感到十分的清爽,便抓起游龙耍了起来。
日子就这样简单地过着,一连十天,杨真每天早上都耍会武艺,白天在家里陪着两位娘子研读那三卷龙翔,到了晚上,杨真便去军营找鄂焕、王平他们聊天喝酒。
到了第十二天的中午,一匹快马停在了杨真的家门口,一个士兵从马上跳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在外面叫道:将军!六百里加急!杨真老远便听见了叫声,知道他苦苦等待的消息来了,当即大踏步走了出去。
那个士兵一见到杨真,便从包袱中取下了檄文,递给了杨真,并且说道:将军,这是丞相府颁发的檄文!杨真接过檄文,让家丁好生招待这名士兵。
杨真急忙打开手中的檄文,迅速地浏览了一遍。
当杨真合上檄文的时候,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自言自语地说道:太好了,再过几天就可以回去了。
杨真拿着檄文,径直向军营走去,他想让王平、鄂焕、牛三、何平他们一起开心开心。
等到了军营,杨真见他们四个人聚在了一个大帐里,彼此聊着天,有说有笑的。
这十多天来,王平和他们已经打成了一片,几个人也都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杨真进了大帐,高兴地叫道:丞相府终于来信了。
王平、鄂焕、牛三、何平四个人同时站了起来,走到杨真的身边,异口同声地问道:丞相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杨真拿出了檄文,递给了王平,王平打开了檄文,和鄂焕、牛三、何平一起阅读,等他们看完以后,都高兴地说道:太好了,我们就可以回去了。
杨真道:嗯,真没有想到,丞相居然同意了我们征召十万勇士的建议,而且还把南中做为了服兵役的地方。
这么一来,我们大汉就可以每年从这里征集两万勇士了。
王平收起了檄文,又递给了杨真,对杨真说道:丞相命令你克日启程,现在离十五日期限还有几天,你怎么打算?杨真道:按原定的计划走,如果我们走的太过匆忙的话,沿途的郡县都还来不及做好供应十万军队的后勤工作,对他们是个压力。
王平点了点头,说道:你分析的对。
咱们轻装启程,不用带什么辎重粮草,所过之处尽皆有沿途郡县承担,照这样走下去,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成都的。
杨真道:嗯,我猜,我们的所到的目的地恐怕不是成都,而是汉中。
王平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丞相府颁下的檄文中可没有写啊,只是说让我们克日启程,所过之处的一切粮食供应都由沿途郡县承担,你怎么说是向着汉中而去呢?杨真笑了笑,说道:檄文中不是也没有写在成都停留吗?现在大汉的国力日益强盛,已经具备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实力,我想,我们走到成都的时候,最多逗留一天或两天,就会立即被派往汉中,准备北伐的事情的。
北伐?王平、鄂焕、牛三、何平四个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杨真道:我也只是这样猜想,到底是不是这样,还不得而知。
不过,我有七成敢肯定丞相将要北伐。
王平缓缓地道:如果北伐的话,那大汉的军队岂不是要全部派到战场上去?这几年我们和魏国没有发生过什么摩擦,只是局部的一两次战斗,如果真的北伐的话,我看我们这支十万大军,应该是一只很不错的生力军。
杨真道:我只是猜测,到底是不是要北伐了,关键还是要看丞相怎么想。
牛三道:关他北伐不北伐的,北伐了我们就打仗,多杀几个敌人,如果不北伐了,我们几个也可以天天聚在一起。
来来来,喝酒,莫要为那些事情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