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 第九章 直接向民众说话(1)

第九章 直接向民众说话(1)

2025-03-31 02:00:23

他认为他的主张代表了民众意愿,若遇职业政客们阻挠,他就直接诉诸民众。

伍德罗·威尔逊与国联伊迪丝·威尔逊轻轻地把一条毯子盖在她丈夫那瘫痪了的左臂上,而且将灯光调暗,让别人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她那卧床的丈夫。

医生则让他反复练习了几句很简单的笑话。

然后,伊迪丝在他好的一侧摆了两把椅子,等候客人来访。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已有6个星期未露面,除了他的妻子和医生以外,别人都没有瞧见过他。

伊迪丝·威尔逊请两位客人进来,一位是共和党参议员,一位是民主党参议员。

他们在主人精心安排的椅子上就座后,威尔逊讲了他事先练习过的几句话。

我们在为你祈祷呢,威尔逊先生。

共和党参议员艾伯特·福尔说。

祈祷我什么,参议员?威尔逊问,祈祷我什么呢?两位参议员笑了,大夫赶紧请他们结束谈话,领他们走了。

这次精心安排的花招居然奏效了。

《纽约时报》就这次会晤报道说:到处流传的而且往往是居心不良的谣言说总统业已残废,由此不攻自破了。

可是他们哪里晓得,这位国家元首和谈判大师已经病得只有一个空躯壳了。

然而他还非撑着不可。

他还得为他的理想奋斗,就是实现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

他坚信这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威尔逊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的和平盟约,在巴黎和会上已由欧洲列强领导人谈妥,但却在美国参议院纠缠不休。

条约的核心是成立国际联盟(国联),威尔逊为实现这一点不遗余力,甚至愿为此奋斗到死。

威尔逊提出和平盟约,起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主张使它成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从1914年到1918年,这场战争席卷了欧洲。

到它结束时,死亡人数已史无先例地达到850万人之多。

威尔逊曾经争取让美国尽可能不致卷入战争。

1916年,他就是靠美国保持中立的竞选纲领而赢得了总统连任。

可是大选后不久,人们就日益担心德国会把战火烧过大西洋,迫使美国参战。

1917年1月,德国迈出了针对美国的第一步,宣布在大西洋展开全面潜艇战。

它派出了潜艇,要隐蔽地靠近美国舰船发射鱼雷。

接着,英国情报部门截获了德国发给墨西哥的一份电报,把它交给了威尔逊总统。

这电报唆使墨西哥进攻美国,保证德国将予以全力支持,并许诺德国将把美国的得克萨斯、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这三片土地交给墨西哥以作为奖赏。

这一电报最初被以为是伪造的,但德意志帝国的外相竟出人意外地证实了确有其事。

威尔逊向报界公布了这一电报,一时舆论大哗,反德激情迸发,美国再也无法中立了。

威尔逊决定,既然要参战,就不仅是要战争胜利,还需要有一条更高的原则。

威尔逊年轻时,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就著书立说,阐释了政府作用、政治理论和进步理想。

他曾多年思索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考虑过如何建立一个世界组织以维护和平,团结各国,并使之各自受到制约。

他有一次对他的妻舅说:我久久琢磨了拿破仑的一句话,即‘用武力从来是不会最后解决任何问题的’。

威尔逊要打仗了,但他这样做只是为了给世界带来和平,而且是永远和平。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胆的前提,也是极其天真的前提,是史无前例的外交方针。

威尔逊认为只有如此,才能证明美国参战是有理的。

1917年4月2日,威尔逊通过向国会发表演说,而将自己的主张参战的理由告诉了美国人民。

总统宣布,对于民主而言,世界必须是安全的,而现今这场战争是反对所有国家的战争,美国的动机不是复仇……而是要维护人权,我们是人权的惟一倡导国。

这篇演说大受欢迎,《纽约时报》报道说,听众对威尔逊的欢呼热情之高是威尔逊在国会山从来未曾遇见过的。

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爱德华·道格拉斯·怀特当时坐在听众席最显著的位置。

据《纽约时报》报道,他带头欢呼,随后的表情是他紧闭双唇,似乎是为了防止眼泪夺眶而出……把两个手掌使劲捏在一起,似乎正在用力张开它们。

不论是在场的听众也好,还是第二天读到报纸的全国各地民众也好,他们的心弦都被威尔逊触动了。

一位当代的学者说威尔逊这篇讲话是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一篇,另一位学者说它是自从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说以来最伟大的一篇演讲。

它团结了美国人民。

威尔逊演讲后的次日上午,因创作《美国花花公子》和《替我问候百老汇》而最受欢迎的歌曲作家乔治·科汉就谱写了新歌《在那里》,它成了鼓舞美国人参战的非正式进军号。

然而,威尔逊此时的感受是悲喜交集。

使他难受的,是他预见到战争会夺走大量美国人的生命,这沉重的责任会落到他的肩上。

他对他的秘书说:想想他们欢呼的是什么吧。

我今天发出的信息是给我们的年轻人的死亡信息。

为它欢呼,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