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的共和党领导人说服了里根竞选该州公职,1966年,他以100万张选票的优势当选为加州州长。
在又连任一届州长以后,他在1976年宣布要争取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因为他认为美国已在俄国人面前步步退却。
他告诉他的儿子迈克尔说,他想当总统的最大理由就是他要跟俄国人谈判。
他说:苏联人已经很久没有听见一位美国总统对他们说个‘不’字了。
那次他没有赢得总统候选人提名,输给了在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而福特在大选中又败给了吉米·卡特。
在卡特总统对苏联奉行和解政策4年以后,里根知道他该再试一次了。
1980年,他轻松赢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接着又在大选中击败了卡特。
在卡特任期内,美国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急剧上升,美国一些人在伊朗被扣为人质,税率超过了历史高峰。
但里根总统的当务之急是要结束苏联的威胁。
这个毕生反共的斗士进了白宫,事情终于有可能起变化了。
里根就任总统,提出了他的计划,就是以实力求和平。
经济预测表明,苏联帝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不可能再把大量资金投入军备竞赛而同时还让它的民众吃饱肚子。
里根要利用俄国的经济弱势,办法是把军备竞赛加剧到极限,直到逼得苏联无法招架而只好让步。
里根说:资本主义的伟大活力,成功地使我们在反共战斗中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这就是钱。
俄国人决不可能赢得军备竞赛的胜利;我们可以在花钱方面永远超过他们。
里根开始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和平时期军备扩充,希望以此迫使俄国人做出不愉快的选择:要么跟上来而让民众饿肚子,要么最终认输。
这是大胆的战略,马上受到了批评。
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说:我决不承认这种荒谬的理论,说什么只要我们今天造更多的核炸弹,明天就可以减少核炸弹。
甚至里根的一些顾问也认为这战略行不通。
但里根总统坚信不疑。
按照他的计划,五角大楼的预算将要猛增,按照通货膨胀率加以调整后的美元币值计算,从1980年到1985年要升高51%,达到3300亿美元。
这将是美国政策上一大改变,因为前几届政府都是消极看待苏联扩充军备而无抗议。
里根后来曾请他的听众欣赏一幅漫画,画中的一位俄国将军说:当只有我们在进行军备竞赛时,我更加喜欢这一竞赛了。
在扩充军备的同时,里根又在世界各地大力传播自由福音,希望在东欧激起人们对苏联的反抗,并防止新的国家落入共党手中。
美国资助了波兰和东欧其他各地以及中美洲的地下反抗运动。
当过体育运动播音员的里根也重视广播。
他把美国之音和自由电台的节目扩大到覆盖全欧洲。
广播攻势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到里根总统第一个任期末,已有将近1/5的苏联成年人每周至少一次听美国的广播。
同样的人在东欧更多:在波兰达68%,在罗马尼亚达64%,在匈牙利达58%。
1983年5月调查600名波兰人认为谁是波兰的最后希望时,罗纳德·里根名列第三,仅次于教皇和圣母马利亚,而领先于团结工会的瓦文萨。
里根又采取了一个引起争议的步骤。
1983年,美国把中远程核导弹部署到西欧,它们从西欧能打到苏联的腹地。
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让俄国看到美国的威胁是当真的,但北约盟国对此举意见分歧,出现两级分化,同时欧洲各地都有大批人上街举行抗议游行。
它也使里根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做是战争贩子。
里根的女儿帕蒂也公开反对在西欧部署导弹,因此而加入了反核运动。
俄国领导人则感到忧心忡忡。
里根还强化了他的反共言论,把苏联说成是现今世界的邪恶焦点,说共产主义属于历史垃圾堆。
他根本拒绝与苏联人谈判,指望俄国人会首先承认失败。
然而美苏之间日益缺乏沟通,这也开始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韩国客机被击落而导致269人丧生,此事也许引起了人们严重的不安,而本文开头谈到的彼得罗夫1983年秋季遇到的情况更是一度使美苏两国濒于核战争边缘。
1983年9月28日,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说在里根离开白宫之前苏联将不再做出外交努力,使形势变得更严峻了。
里根总统心情矛盾。
一方面,他的战略起作用了。
中央情报局1983年秋季在一份备忘录中报告说,苏联正在走向它的最后阶段;要想扭转局面就需要进行激进民主的经济改革,而那样一来它的共产主义制度就不复存在了。
但另一方面,里根及其顾问们担心韩国客机事件会是未来事态的一个预演;如果苏联垮台,它不会静悄悄地垮下去。
里根担心求生存的斗争有可能最后导致孤注一掷而引起核灾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联人对美国也产生同样的想法。
他们担心里根的言论日益强硬可能表明他真的在策划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
如果结束共产主义的代价是世界毁灭,那就太不值得了。
里根后来在回顾1983年秋季的形势时写道:我开始认识到,许多苏联官员害怕我们,认为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对手,而且还是有可能先下手向他们扔核武器的潜在侵略者。
里根觉得苏联人对美国有这种想法,是叫人难以置信的,然而他拒绝会晤苏联领导人,叫苏联人很难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