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只要相信他应该做一件事,即使此事一时不得人心,他也要坚持把它做到底。
托马斯·杰弗逊与禁运法令1807年6月22日下午3点半,詹姆斯·巴伦海军准将指挥的切萨皮克号兵船刚刚出港行驶到弗吉尼亚海岸以东10海里之处,水兵们大多还在甲板上晒太阳,忽然看到有一艘船从后面追上来。
待它驶近,才看清它是英国的美洲豹号快帆兵舰。
它发信号,说有要事相告。
巴伦船长只好同意接待使者。
一名英国海军中尉登上切萨皮克号,递上一纸,写的是要求美国船长允许英国水兵登船来搜查英国逃兵。
巴伦船长写了回函,说明据他所知,船上没有英国逃兵,按照美国政府指令,他不能允许外人登船。
最后写道,本人诚意保持和睦。
愿贵舰对此答复感到满意。
这已经不是英国兵舰第一次要搜查美国船舶。
英国人这样干已有几年了,而且往往还真的在美国船上抓到逃兵。
当时欧洲各国正陷于拿破仑战争。
英国水兵害怕被法国人抓住当俘虏,所以一到美国的港口,有的人就趁机溜号当逃兵。
美国在欧洲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所以逃兵在美国船上当水手比较安全。
这些逃兵搭乘美国载运出口货物的船舶返回欧洲,而在欧美之间巡逻的英国兵舰往往兵员短缺。
英国尤其恼火的是,他们的逃兵能从美国当局领取美国公民身份证件,既快又方便。
因此,英国决定不承认他们更换的身份,要把逃兵抓回来。
英国人经常拦截美国船舶进行搜查,抓到逃兵就强迫他们在英国兵舰上继续服役。
战争多年不停,英舰缺员问题日益严重,抓逃兵的做法也就日益蛮横,有时甚至把原本不是英国公民的美国水手也当做逃兵抓走。
更有甚者,英国还派了一批快帆兵舰专门在美国沿海巡逻,搜查来往美国船舶,不论它们是否有收容逃兵的嫌疑,都照搜不误,给美国航运带来更多的麻烦。
美洲豹号就是这批英国快帆兵舰之一。
切萨皮克号从弗吉尼亚的林恩哈芬湾一启航,美洲豹号就盯上它了。
英军中尉返回美洲豹号,向舰长报告美国人拒绝了他的要求。
舰长马上命令靠近美国这艘船,他站在舰首甲板上向切萨皮克号高声喊叫,命令它接受搜查。
巴伦船长也站到自己船首甲板上,感到为难。
这里是中立海域,他显然没有接受英国人搜查的义务。
为了拖延时间,他向英国人喊道听不清他们说什么。
同时,他命令自己的水兵各就各位,准备应付暴力事件。
但水兵们还没有来得及从甲板下到舱内,美洲豹号就开了一炮,把切萨皮克号船首打穿了一个洞。
袭击开始了。
15分钟之内,美洲豹号进行了三次舷炮齐射,打坏了切萨皮克号的桅杆、风帆和索具。
3名水兵被打死,另有18人受伤。
巴伦只得降旗投降,只有他的一名水兵最后开了一炮,以示尊严。
他的船快要沉了,英国兵上船搜查,找出了四个原是英国公民的人,把他们抓走。
其中有一个人是从切萨皮克号煤舱洞口拖出来的。
另有一人在英国海军服役时就犯过罪,被英国人处以绞刑。
切萨皮克号千疮百孔,甲板上躺着伤员和死尸,勉强驶回弗吉尼亚港口。
这一事件的消息迅速传开。
尽管船上搜出了逃兵,但英国人的横暴仍然激起了美国人的愤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在这次出事的水域,36年前美法联军打败了英国海军,保证了最后一战约克敦之役的胜利,确保了美国的独立。
可是这一独立如今很成问题了——美国人在自己港口都不再安全了。
1807年6月28日,4000多人为切萨皮克号一名因伤致死的水兵送葬。
人们都在胳膊上戴黑纱,悼念这位水兵及其已死的同伴们。
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政当局通过了一项决议:拒绝为进港的所有英国船舶提供维修和补给。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写道:自从列克星顿之战列克星顿是马萨诸塞州东部城镇,1775年4月19日当地民兵与英军发生战斗,由此拉开独立战争序幕。
——译注以来,我国还从来不曾像现今这样群情激愤。
种种迹象表明可能要爆发战争。
其实,可能发生战争的迹象已有几年之久了。
英法两国在欧洲争霸,从四年前就开始厮杀,一共打了十来年,死了50万到70万人。
在这漫长的战争中,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瑞典和德意志一些小邦均曾先后卷了进去。
法国想要打掉英国在公海称霸的地位,英国则要制止法国征服整个欧洲大陆。
美国是一个新的国家,庆幸自己与欧洲隔着辽阔的大西洋,力图避免陷入旧大陆的冲突。
可是美国权益屡遭侵犯,自由与安全受到了威胁,似乎难以避免被牵连进去。
欧洲列强欺负美国的事件已屡屡发生,切萨皮克号事件不过是最新一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