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情况变化了。
到40岁上下,一般人已遇上中年危机而希望变得年轻一些,乔治·沃克·布什却是经历了良知危机而突然变得成熟了。
他将基督视为自己的救星,停止了酗酒,还坚持天天跑步,跑步保持需要费劲的速度,快到终点时还得加速。
从前的浪荡公子变成了自律的模范。
1988年,他为他父亲的成功竞选出了大力,这一出色表现使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他对自己的看法也不一样了。
4年后,他父亲竞选连任失败,他曾十分愤怒。
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他自己加倍努力。
他首先通过成功的竞选担任了得克萨斯州长,又以压倒多数票赢得了连任,然后直奔白宫。
(在这期间,他出售他在得克萨斯巡警队员棒球队的股份,赚了一笔钱。
)看来,好像是他父亲的第一次真正的失败促使他走上了惊人的成功之路。
老布什确实也为他儿子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小布什的总统竞选活动中,大选后的计票争议中,以及就职后的行政班子中,老布什当年的一些同事和顾问都为小布什出了大力,并担任了要职。
尽管如此,小布什的为人处事和总统工作作风却表现出他的得克萨斯特点,更近似于罗纳德·里根,而不同于他的父亲。
他搬进白宫后,没有因为工作的重担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仍充分利用时间锻炼身体和睡眠。
给他当过撰稿人的戴维·弗鲁姆描写说:布什不是一个轻量级的人。
相反,他是一种很特殊的重量级典型。
他常常说话走嘴,有时也忘事,可是他的视野宽阔,目光锐利。
只要他看到了新的机会,他就有勇气对之采取行动。
当我在一次人数不多的记者午餐会上头一次见到乔治·沃克·布什时,我看到他的实际表现与一般人对他的看法大不相同。
在讨论政策问题时,他游刃有余,既掌握了事实和政策的微妙之处,也掌握了会场的气氛。
副总统迪克·切尼就坐在他的对面,他却不向切尼请教,切尼也没有说什么话。
布什有一次对他的竞选顾问们说,政治就是感知,看来他决心不再重犯他父亲犯过的错误。
至于布什的为人,曾长时间与他相处的弗鲁姆对他做了一番也许是恰到好处的描述:布什是一个很不一般的人。
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软弱的人。
他有许多缺点:缺乏耐心,容易发怒,有时说话随便,甚至较真;往往没有足够的好奇心,因而对一些事了解不多;思考比较接近于常人,也许不大像是一个领袖。
然而比这些缺点重要得多的是他的优点:正派、诚实、端庄、勇敢和顽强。
要下定在阿富汗开战的决心,这对于布什总统来说并不难。
在9·11事件以后,美国人民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支持白宫下决心铲除恐怖主义。
布什无愧于他的牛仔形象,发誓要捉拿奥斯马·本·拉丹,死的活的都要,要把本·拉丹的恐怖组织用烟熏出山洞。
一些评论家批评布什总统在动武一事上粗鲁,其实他在开战之前是相当克制的。
当时许多美国人要求立即动手,可是布什等了差不多一个月才下令向阿富汗投下第一批炸弹。
他向世界宣布,对于那些干下这些坏事的恐怖分子,以及那些窝藏恐怖分子的人,我们将同样处置,这就是改写了国际关系的规则。
9·11事件使布什赢得人心和声望,更重要的,是使他对于自己作为总统有了明确的使命感。
我的任务就是保护美国,他说,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这位再生的基督教徒在每次内阁开会时都首先做祷告,他说反恐怖战争是善与恶的一场重大斗争。
纽约参议员查尔斯·舒默说:他好几次对我讲,他这总统当得怎样就全看这件事,成功不成功就看能不能实现扫除恐怖主义的目的。
但是布什总统的大发现是美国军人从阿富汗传来了惊人的消息:本·拉丹的基地组织一直在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副总统切尼已长期关注这一问题,认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就是恐怖分子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或核武器袭击美国的城市。
从这方面来看,9·11事件只是令人惊醒的一个信号。
有鉴于此,布什和他的战时内阁制定了一项新的政策:美国要在遭受袭击之前就消除国家安全所受到的威胁。
布什在西点军校一次毕业典礼上说过,我不会在危险日增时坐待事件发生。
我不会在危险越来越近时袖手旁观。
美国要对敌人先发制人——不再白白挨敌人第一枪。
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这一新思想:我们不要让冒烟的枪变成蘑菇云。
既然基地组织想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人们自然会想什么人会给他们提供这类武器。
如果说父亲的孽债要子女来还,那么老布什一项未完成的事业现在该由小布什来承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