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温暖心灵的40部电视剧:黄金档 > 插图:第三章之海报

插图:第三章之海报

2025-03-31 02:02:25

《霍元甲》神拳迷踪 梁小龙铁腿抢戏(2)引进电视剧需要钱。

而当时广告还没引入电视,广东台没有任何收入,购买电视剧版权的钱还是省里拨下的外汇。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改变了。

引进《霍元甲》时,广东电视台被获准播放广告。

分成后,广东台分得60万元巨款,全部用于购买设备。

《霍元甲》最初是亚洲电视送给中央台作为宣传和交流用的,而中央台在审查之后,认为不宜在全国播放。

这时正赶上广东电视台为了办好自己的电视节目到中央台求援,看到这样一部电视剧摆在那里,相当感兴趣,免费拿回来。

广东省里的领导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认为全剧的核心还是爱国主义,可以播放。

修改《霍元甲》最重要的一条意见是:原剧中霍元甲有两个妻子,这个情节被淡化了。

1983年3月,《霍元甲》在广州播放了粤语的版本,广东台为电视剧配音,也播放了普通话版本。

这是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

后来全国各地电视台争相要求播放,这就牵涉到版权的问题,当时的价格是一集500美元,一共20集,1万美元,由全国要求播放这部片子的电视台平摊了。

此后日剧《血疑》等几部电视剧都是由广东台引进和配音,但还是以联合引进的名义推出。

改革初年,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台在电视剧的引进上走在了前头,才有了《霍元甲》后来在全国热播的盛况。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功不可没。

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各地都争先恐后地开放进取。

广东人品尝了头汤面之后,《霍元甲》不久之后就被推向了全国。

电视业复苏未久,大多数地区都只有两个台:一个是中央台,一个是本省自办节目。

既然中央台的大门敲不开,各地方台就成了《霍元甲》施展拳脚的所在。

谁能想到,这部剧无论在哪里播出,都能得到松涛般的欢呼喝彩声。

与之前刚刚播出不久的国产剧《武松》相比,港剧《霍元甲》篇幅更长,动作更眩,故事更曲折,主题更高亢,《万里长城永不倒》传唱更广。

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上写满了西方列强带给中华民族的屈辱,而这部电视剧里活动着一批专门挺起胸膛把列强打得连滚带爬的中国人,这样的立意自然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活教材,也是民众大快心胸的顺气丸,它不受欢迎谁受欢迎呢。

当然,仅仅激荡着自立、自强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得打得好、打得妙、打出创意。

《霍元甲》的动作场面由武行出身的徐小明和袁祥仁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也称得上是精彩酣畅、不落窠臼。

那时候,尽管香港的电影人已经把武侠功夫片发展到了令人目眩神驰的水准,但内地观众却长时间无缘得见。

虽然经历了电影《少林寺》和电视剧《武松》的洗礼,但《霍元甲》仍然凭着杂耍般的动作和爱国激情而夺人心魄。

每一祯画面都那么来劲,兴奋感像火苗一样熊熊燃烧。

有些《霍元甲》痴迷者看完一遍不过瘾,又看一遍还是激动,收看热情经久不息。

1984年5月6日,央视开播《霍元甲》,一晚上播三集。

虽然这部剧已经在各地方台和录像厅里多次播出,还是创下了令人乍舌的高收视率。

可以想见,在之前那个禁锢的年代里,人们的确是素狠了,憋大了,不知文化和娱乐肉味的时间太久了。

(2) 撑起《霍元甲》的台柱子《霍元甲》神拳迷踪 梁小龙铁腿抢戏(3)投拍《霍元甲》的是香港的亚洲电视公司,被香港人简称为亚视(ATV),民间也有称亚记的。

这家电视台于1957年5月成立,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全球首家华语(粤语)电视台。

亚洲电视原名丽的呼声,早期以有线收费广播形式经营。

1973年起改为无线免费广播,更名为丽的电视。

之后公司曾几度易手,1982年9月改名亚洲电视。

香港只有两家电视台获政府发牌经营本地免费电视节目服务,一家为亚洲电视,另一家为无线电视。

多年以来,亚视和无线互为对手,亚视虽然在与无线的竞争中处于下风,但一样生产了不少经典作品。

制作《霍元甲》的主要功臣徐小明时年只有26岁,他是监制、编导,也是独臂老人程天啸的扮演者。

香港电视剧拍摄,监制是灵魂人物。

徐小明除了把握整体风格,还亲自上阵导演了前两集。

程天啸原先准备请袁祥仁的父亲袁小田出演,老人家那时净扮演这种本该德高望重、偏偏疯疯癫癫的武林高手,比如《醉拳》里黄飞鸿的师傅苏乞儿。

后来袁小田生病了,徐小明亲自上阵,妆化得挺老,身手一点儿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