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第15章之梁左

2025-03-31 02:02:26

这些年来,英达总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超越《我爱我家》?英达虽然不胜其烦,但也在不断反思。

他说:后来不断总结艺术和技术上的经验,做的确实娴熟、快当,性能价格比是更加合适了,但是没有再做出超过《我爱我家》的作品。

这个也有梁左自己的责任,梁左几乎也参加了我后来的每一部作品,他自己也没有再超越。

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我们后来做的情景喜剧是不彻底的,《我爱我家》是带现场观众的情景喜剧,后来做的从成本上降低了很多,都是所谓罐装笑声的情景喜剧。

这就差很多,一场彩排和一场带观众的演出,那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后来没有超越《我爱我家》,我觉得跟这个有关系。

今天电视剧竞争这么激烈,要多花那么多的时间、财力来做情景喜剧,这个决心太难下了。

另外,我觉得观众喜爱《我爱我家》,主要原因还是它深入生活,干预生活,它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中观众真正关心的那些事,但是现在情景喜剧没有做到这一点。

我们现在批判力度低多了,经常做一些抹稀泥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这不是情景喜剧的特点。

《我爱我家》的喜剧性都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精辟批判的基础上,有很多话观众想说没敢说,甚至可以说敢说也说不了那么精彩,这些东西使他们发笑。

现在的情景喜剧不能做成这样的刺梅,让人感觉一针见血,这个其实就已经失去了它的最打动人的地方,或者说它生存的要素。

我们希望环境能越来越宽松,一方面当然是审查的尺度松一些,再一方面老百姓的承受力大一些。

老百姓欣赏喜剧的时候,一方面希望欣赏到最好的,最刺激人的,最讽刺的情景喜剧,但另一方面他希望讽刺的不是他,稍微跟自己沾边的就很不舒服。

久而久之我们谁都不能讽刺了,这样的情景喜剧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我常跟作者说,写喜剧要讽刺的是这两点:一个是不科学的,一个是不道德的。

所有喜剧的本质,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可以说很卑劣的天性,当你看到别人出丑,或者别人做了什么不如自己的傻事的时候,你就笑了。

谁应该被嘲笑?谁被笑了都不高兴,情景喜剧离开现实题材没意思,做现实题材又很困难,所以我现在很困惑,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情景喜剧?媒体问你,说您怎么没超过《我爱我家》?好像这句话非常简单,其实哪有这么简单,梁左在哪儿?还有新的梁左出来吗?梁左如果在世的话,还能写出那么锋利的剧本来吗,还能通得过吗?我不知道。

如果再给我一部像《我爱我家》的剧本,我依然可以做出同样优秀的作品。

事态已经很清楚,要想越过《我爱我家》这座高山,先得有宽松的创作环境,先得越过梁左的剧本。

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一天总会到来,也许是正面强攻地超过,也许是剑走偏锋地绕过,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要等到什么时候?导演精文戏精拙武戏 《三国》收视高争议大(…1994年是内地戏说历史剧的元年。

虽然没有人会天真地以为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的就是分毫不差的信史,但内地历史剧此前都是以正剧的面目出现的。

《努尔哈赤》就是要再现女真英雄开拓大清王朝的关键史事,《末代皇帝》就是要让观众认为他们看见的就是那个经历了大清、民国和新中国的溥仪。

并且总要配上纵情讴歌或者充满兴叹的主题歌,力图把观众拉进电视剧营造的历史情境。

到了1994年,一部名为《戏说乾隆》的香港电视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开宗明义要戏说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乾隆,故事也果然没那么正经:军国大事成了背景,重点是一身好武艺的皇帝在民间冶游。

乾隆的政治作为退隐幕后,而情爱故事被推向前台。

皇帝总能遇到倾国倾城但一身麻烦的美女,他身边的卫士、宫女甚至太监个个都春情满怀。

在原先的历史剧里,皇上因为身份贵重、行止受限,是一个貌似威严但严重失去了自由的人,到了《戏说乾隆》里,他成了百无禁忌、随心所欲的游侠,同时也遍尝民间疾苦和凡人辛酸。

郑少秋可能是香港演员中的乾隆专业户,赵雅芝从年轻时候起就是他的黄金搭档,两人的明星效应更为这部剧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