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公司投资总额10万元,3位股东是王朔、冯小刚和彭晓林,王任董事长、冯任总经理、彭任财务总监。
开业之初,王朔气吞万里如虎,每每勾勒日进万金的辉煌前景,而冯小刚只想着尽快干活儿,把开办费挣回来。
好梦公司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说的是一帮闲人立志改造社会风气,让互相吹捧蔚然成风。
这部戏早有小说打底,就是王朔写的《你不是一个俗人》,在那场语言盛筵里,吹捧的利器无往不胜,就连最冷静、最警惕的人也全部中招。
再早还有《顽主》里三T公司替人排忧解难的创意,再往后还有《甲方乙方》把这个创意落实到电影中。
电影一开始就由葛优旁白:我叫姚远,现年38岁,未婚。
人品四六开,优点六,缺点四,是个没戏演的演员。
1997年的夏天,我和在家闲着的副导演周北雁、道具员梁子、编剧钱康合伙填补了一项服务行业的空白,名曰‘好梦一日游’,就是让消费者过一天梦想成真的日子。
目前刚刚起步,正处在试营业阶段。
冯小刚摆开《一地鸡毛》 陈道明收起一身傲骨…《好梦献给你》的剧本还没写,便有投资人把钱打进了他们的帐户。
三巨头没有急着分钱,而是把它投入到了公共关系之中,请人吃饭拉关系套近乎为以后的合作留伏笔。
在轰轰烈烈的吃饭运动中,王朔和冯小刚身体力行地实践了用吹捧献好梦的伟大构想,把身边的同事、同行、同业捧得身在云中,智慧如刘震云、王蒙也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打了麻药。
身为好梦总设计师的王朔竟然也着了徒弟冯小刚的道,感到空前的满足和欣慰。
大约吃吃喝喝过了两三个月,那笔钱就见底儿了,当时冯小刚才思枯竭,剧本怎么也写不出来,这个项目只好下马。
这时,有人把刘震云的《一地鸡毛》送到了王朔案头。
王朔眼多毒呀,一看就是好本子,交给冯小刚去拍。
冯小刚多聪明呀,一看就知道捡了块宝。
这戏本来是交给张元拍的,可是张元掉进了地下导演的行列,不能公开练活了。
王朔、冯小刚和刘震云一起吃饭,听他给这部剧立主脑。
刘震云说: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看起来需要面对很多人,但其实不然。
每个人真正需要应付的不过也就是七八个人。
把身边的这七八个人应付好了,日子就太平了。
这七八个人摆不平,日子就不好过。
然后,冯小刚就领着一哨人马开机了。
制作完成以后,先在上海播出,随后在全国铺开,好评如潮。
一炮打响之后,好梦公司又陆续拍摄了电影《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电视剧《月亮背面》《情殇》。
冯小刚是从底层来的,对大众的喜怒哀乐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本来也是想为人生、讲批判、要力度的,《一地鸡毛》就是言之有物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后来的《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也都在热门社会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如果这些作品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鼓励,冯小刚可能就不会成为今日的商业片大导演,而很可能是艺术流的领军人物了。
可是官方注定不喜欢暴露问题的电视剧,《月亮背面》未能通过审查,王朔挂名导演、冯小刚执行导演并主演的《我是你爸爸》在瑞士还拿了一个电影奖,在国内也惨遭封杀,近年才改名《冤家父子》以影碟形式面世。
1995年过得不顺,冯小刚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公司的新片《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上。
由于基调低沉阴暗,该片被电影局紧急叫停。
多年以后,冯小刚改弦更张,把这个本子拍成了《一声叹息》。
冯小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内心一片凄凉,直到1997年,他才获得拯救,从此开始拍摄只增喜气不找麻烦的贺岁片。
《一地鸡毛》之后,王朔又提出新的构想:只搞剧本不制作,拿出几百万来,与十几位一线作家签约,买断他们的影视改编首选权,有适合改编的就改写成剧本,这样就垄断了影视行业的创作源头,影视公司只能上门求购。
到时候,一年至少一个亿的利润。
王朔的想法很有创意,可是没有启动资金。
王朔就四处游说,一网子下去,捕获了叶大鹰这条大鱼,答应给他投资。
王朔走了,好梦公司散了。
冯小刚说过:我是拍商业片的,但我不是商人。
王朔当然也不是。
他们或许都有敏锐的商业嗅觉,甚至不乏天才商业构想,但在执行力上差很多。
不是商人就看不准导向和风向,这是好梦公司归于失败的终极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这家公司留下的几部作品,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够水准。
冯小刚摆开《一地鸡毛》 陈道明收起一身傲骨…(4)作者细解鸡毛的真意原作者刘震云说:《一地鸡毛》是1990年写的,离现在有17年了。
回头再看这部作品,里边有好多当时的社会符号和生活气息。
比如开头说‘小林家的一块豆腐馊了’,那个时候买豆腐是一件特别大的事,许多人排队。
还有像里边写到的,上下班的时候,整个北京的大街小巷全是自行车,现在好像少多了。
那个时候打电话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小林家就没有电话,人说话的速度比较慢。
《一地鸡毛》之前有一个中篇叫《单位》,《一地鸡毛》是《单位》的续篇,两篇小说合在一起拍了电视剧。
小林是一个公务员,他最大的特点是昨天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今天知道明天要干什么。
小林还是找到了自己价值实现的地方,就是菜市场。
他精神振奋,马上投入到讨价还价中去,如果韭菜1毛5的话,他肯定要还价还到1毛3,其实回家包包子或者是包饺子,一斤韭菜够了,但是2分钱的差价他一定要争取。
当小林拎着1毛3的韭菜往家走的时候,跟八国首脑会议上赢得谈判的感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所以小林并不是一个特别猥琐的公务员,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非常雄壮。
直到现在,《一地鸡毛》好像成了一个成语,我看它最接近的一个行业就是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