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
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中国股市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不断书写更快更高的神话。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要求人们警惕股市里的风险。
当日,沪深股市应声而跌,无数狂热地做着发财梦的股民遭到当头棒喝。
冰冷的现实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
1996年,一本肝火旺盛的书《中国可以说不》成为了畅销书。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个血红色的长城和一个身材矮小的自由女神,里面的内容则是大骂美国人的恶劣品性和难以相处,而中国人应该挺起胸膛向美国的霸权说不。
这本书的一再加印,似乎说明它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但不久之后人们就明白了:这是当时特殊国际国内形势下的不能太当真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在这个经济转型、思想躁动的年份里,一部游戏人间、雅俗共赏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火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在中国上空回荡,这是当时正在热播的40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清官谣》。
《宰相刘罗锅》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青年刘墉进京赶考,没想到与珅结怨。
刘墉高中状元,进入官场。
和珅念念不忘要致刘墉于死地,对刘墉百般刁难。
自此,刘墉与和珅发生了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故事,而皇上也不断搀和其中。
围绕这一主线,演绎了一幕幕滑稽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好戏。
(1) 三大法宝:笑话、反腐、脑筋急转弯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精英文化退潮,大众文化勃兴。
严肃而沉重的小说订数下降,调侃和讽刺的王朔的小说大肆流行。
精英气十足的《中国青年报》影响下降了,世俗、热辣、新潮、敏锐的《北京青年报》奇峰突起。
宏大叙事的改革电视剧不再受追捧,而一点正经也没有的《编辑部的故事》大受欢迎。
面孔严肃、拙于娱乐的中国电影节节败退,而视听豪华、故事通俗的好莱坞大片抢占了大半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宰相刘罗锅》应运而生了。
《宰相刘罗锅》开了内地戏说历史电视剧的先河。
在它之前,内地火过郑少秋和赵雅芝主演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剧中把乾隆弄成了一个武林高手和江湖情种,在打斗、恋情和搞笑中,完成了皇帝的凡人化。
观众第一次知道,皇上也可以这么有情有义、游戏人间。
《宰相刘罗锅》的戏说跟《戏说乾隆》有所异同,相同的是都属于游戏之说,不同的是刘罗锅骨子里还是戏剧之说,有深层的讽喻意义在内,不单纯是通俗故事。
电视剧跑到清朝反腐败 刘罗锅全靠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