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宰相刘罗锅》的音乐。
当年,由歌手谢东演唱的片头曲《清官谣》、戴娆演唱的片尾曲《故事里的事》传唱一时。
《清官谣》荣获中国九十年代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创作奖,轻快悠扬之极。
《故事里的事》轻巧甜美,使歌手戴娆名声大振。
作家家王黎光回忆说:这首歌曲共录了两次,第一次录音的时候,感觉状态不对。
首先是音乐的问题,我对她还不太了解,其次是演唱的问题,因为她那时的演唱还不很成熟。
之后,我发现戴娆在与我聊天的时候,声音很有磁性,声带很松弛。
但演唱时控制得不是很好,再加上经验不足,声音比较紧张。
后来,我开始按照她的最佳音域重新写作、编曲。
第二次录音的时候,我提示她先念歌词‘我听爷爷讲了个故事,故事里的事是过去事……’。
念着念着,戴娆渐入佳境,我又提示她按照说的感觉去唱,最后就成了我们所听到的这个版本。
王黎光1986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91年毕业,25岁上大学,30岁毕业,而立之年才走出校门。
毕业以后,他在北京电视台工作了12年,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
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很多作品:电视连续剧《年轮》、《宰相刘罗锅》、《一年又一年》的音乐。
王黎光说:《宰相刘罗锅》大家都比较喜欢,那首主题歌叫《清官谣》,写刘墉的人生感悟,那么后面加上一段童谣,那是我第一次把童声加入到流行歌曲的形式当中,表达我们对遥远故事的童真感悟。
《宰相刘罗锅》播出的时候,大家开始对腐败和贪官的关注和愤慨,这部剧正好对应了那个时代的民意,乎大家把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当作对社会的要求,对生活的向往。
它也是我创作的作品当中民族化探索的重要作品,是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再创造,再拓展。
这首歌传唱过程中被听众改了名儿,我自己也不得不在我的艺术的履历上,把《清官谣》改成《天地之间有秆称》,这是唯一被听众把名字改过来,我作为作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作品。
电视剧跑到清朝反腐败 刘罗锅全靠脑筋急转弯…(3) 张国立、王刚的人生转机对扮演乾隆的张国立来说,这是一部扬眉吐气之作。
张国立早年间是铁路文工团的一员,随后又调入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当上话剧演员。
在1982年至1992年的十年间,张国立在四川演了大量话剧和电视剧,成为响当当的西南第一小生。
其间,张国立和邓婕在《死水微澜》中合作、相爱,并冲破重重阻力结婚。
1992年,张国立和邓婕双双来到北京发展。
当时,邓婕早已因《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而成名,张国立却在北京毫无名气,没什么活儿干。
京城大道如青天,张国立郁郁不得出。
他先从配音干起,有机会就跑跑龙套,后来又干上了拍MTV。
1990年代前期,中国的原创音乐发展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断有好歌面世,不断有歌手冒头,也就不断滋生出拍摄MTV的需求。
张国立导演的第一个MTV是屠洪刚的《感觉自己》,当时他们都不懂什么叫MTV,只是从录像带上看到一帮美国黑人歌手边唱边跳的场面,就有样学样地拍了。
后来,张国立又拍了那英的《雾里看花》、董文华的《长城长》、《春天的故事》,解晓东的《今儿个高兴》、屠洪刚的《霸王别姬》等大量MTV作品,多次获得中国音乐电视大奖,拿奖拿到手软。
靠着没日没夜地拍MTV,张国立告别了穷人的行列,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时间到了1994年,张国立迎来人生的转折关头--进入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剧组扮演乾隆。
张国立回忆说:那个时候,我在拍电影,拍广告,拍MTV,没有戏演,挣钱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拍一个东西大概就剩几百块钱吧。
他们来找我演这个戏的时候,我还是心里有底,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成熟的演员。
那个时代大家拍历史剧的创作模式,和刘罗锅的戏说模式是格格不入的。
我觉得编剧是很优秀的一帮人,过去写戏都是一个人写,他们一帮人写这个戏,而且风格这么统一,我觉得挺有意思。
张子恩也是很有功力的导演。
这个戏说他们大概当时说的是游戏的意思,但是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个游戏之说可能是不准确的,还是戏剧之说。
张国立演的乾隆一会儿一本正经,一会儿气急败坏,一会儿风流倜傥,一会儿狼狈不堪。
因为他的好热闹、好美色,生出了无穷的是非和冲突。
和珅一意迎合,变着法子满足皇上的私欲。
刘罗锅坚不让步,下死力气把皇上往正道上拽。
归根结底,乾隆是史上著名的有道明君,知道刘罗锅心里装着大清的江山,对他的才华、胆识和忠心充满了敬重,这才能在一次次好事被搅之后强忍不快,没有痛下杀手。
可皇上毕竟是皇上,冒犯天颜还是要付出代价,刘墉也总是麻烦不断。
张国立扮演的就是这么个心如明镜但私欲难收的皇上,分寸感拿捏得很好。
虽然不无漫画感,但其逻辑和性格是令人信服的。
更绝的是张国立演的假皇上周罄书,那副无赖气似乎是从骨子里流出来的,站没个站相,坐没个坐相,满地马脚,强做镇定。
在真假皇上同堂而处的那段,假皇上身着龙袍而贼眉鼠眼,真皇上微服站立而不怒之威,同一个人演来却成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张国立演乾隆是深刻把握了他的内心世界,那演周罄书就主要是突出了他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的外化特征。
一内一外,尽显高明的演技。
电视剧跑到清朝反腐败 刘罗锅全靠脑筋急转弯…然而,张国立并不是一开始就准确地找到了感觉。
他说:之前我没有演过古装戏,所以这部戏对我压力比较大,因为那个时候的创作气氛和现在不太一样。
那些大臣们都是戏曲的大腕儿们,他们会跟你说皇上不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因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皇上都是模式化的,它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他们老说你应该那样,你应该那样,我当时也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演才好。
包括那个时候我吃饭,往椅子上一座,都会有老演员特别认真地说,皇上您不应该怎么坐的,就是弄得你有点架在那儿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我想这个,皇上他可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皇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他是在一个模式下培养出来,但是他还有他的个性,后来我就不太听周围的人怎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