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年度里,在这段空气里弥漫着激昂因子的日子里,荧屏上受到观众热烈追捧的电视剧也都充满了阳刚和锐进之气。
电视粤军这一年推出了军旅大戏《和平年代》,剧中的主人公不为社会上的灯红酒绿所动,倔强地说: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只剩下了一名军官,那就是我秦子雄!《党员二愣妈》的镜头对准了中国西部尘土飞扬的农村,一个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朴素良知与基层的腐败分子、保守势力英勇搏战,令观众大感意外的是,已经加入瑞士籍的斯琴高娃毫不隔膜地扮演了二愣妈,他们又一次实实在在地见识了什么叫演技派。
(1)军人多少爱,多少泪在许三多的活着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个著名的绕口令之前,秦子雄说的那句话是最朗朗上口的军人誓言。
1997年夏天,23集电视剧《和平年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上演。
秦子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豪气、慕容秋的成熟之美和闻璐的青春气息深深地吸引了观众。
这又是一部广东人投资拍摄的电视剧。
从《公关小姐》《外来妹》到《英雄无名》《和平年代》,广派剧饱含了主旋律的要素但拒绝肉麻,蕴藏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但绝不一俗到底,官方和百姓都能借以一畅胸怀,谁也无法把它完全引为知己。
方方面面的口味都照顾到了,却决不站在谁家的单一立场上,而是既有商家的细腻服务,又有观察者的冷眼旁观。
当闻璐去看守岛的秦子雄在最后关头被迫返航时,谁都会为他们波涛汹涌的爱情感动。
闻璐和秦子雄因价值观歧异而分手,爱情终究无法长久压抑理性,编导们的焦灼思考如在眼前。
这部剧的主线清晰,探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中军人何以自处的问题。
第一集里就点出了主题: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下来的军长闻皓夫(高明)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国家向经济建设转型,军队要为此保驾护航。
此前,他的老伴儿已经就桌子上摊着的一份报纸谈了观感:你赶紧学习一下三中全会的精神吧。
秦子雄舍妻不舍军装 军旅戏飘红《和平年代…没过多久,果农刘金龙(林永健)出场,挖断了通往部队纪念碑的一条专用土路,引水浇果树。
闻勇(陈锐)奉命去制止,就纪念碑重要还是种地重要,两人发生了冲突。
没过多久,第一个大冲突发生。
为了建深水港,纪念碑所在地被征用,地方派出工人去拆碑。
而秦子雄和他的战士视纪念碑为全军的祖坟,毫不妥协地挡住了工人们。
闻军长赶到晓以大义,秦子雄无奈之下,亲自动手拆了纪念碑。
至此,经济建设的推土机不可阻挡地向军营碾压过来,二者的抵牾日渐激烈。
以上两处可以明显看出编导激化矛盾的用心。
浇果园要过水,只要在路基下面铺设一条管道就是了,何必非把整条路挖断?纪念碑这种寄托崇敬之意的仪式器物,又不属于一旦损毁就无可挽回的文物古建,异地重建一个就是了,何至于闹得两军对垒,要发生群体性事件?这摆明了是要在经济和军事之间栓对。
当然,变故陡生,一根筋的军人们开始可能回不过神儿来。
他们很快就有了灵活的应对:成了大款的刘金龙苦于公司老是被盗,想请秦子雄派人过去看家护院。
秦大队长当然不会答应这个无理要求,但他答应帮刘大款训练一批身手不错的保安。
于是,他们挣到了一万五千元的报酬,用于充实训练设施。
大叠的十元钞票摆在了大队长和教导员的案头,两人傻眼了,不知道这会不会导致政治出轨。
军报报道了此事,标题为:这笔钱该不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