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第20章之剧照

2025-03-31 02:02:26

《好汉歌》词作者易茗说:我写影视剧歌曲的歌词要考虑到全剧,比如为《水浒传》写《好汉歌》,那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好汉歌》洋溢的是一种英雄气概,原词不叫《好汉歌》,叫《四海皆兄弟》,而且前头三句不是现在的‘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最早写的是‘四海皆兄弟,五湖是朋友,男儿相交一碗酒’。

后来我感到结义还是不太足,还是要聚义,最初写‘哥哥说声走,上山找朋友,生死之交一碗酒’,后来就改成聚义,‘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一路看天不回头’,好象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造反精神。

但是光聚义后来觉得不够了,你聚在一起干什么,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是这么完成的。

也不能用《四海皆兄弟》的标题了,就改成《好汉歌》。

实际上这个歌词并不能涵盖像宋江、林冲等人,关注点在武松、李逵、鲁智深这些人物。

关于灵感的事,每个人到了一定时期都有很多的生活阅历,都读很多的书,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方面大家都差不多,至于怎么出现的这种词句,我确实说不清楚,也有很多人更有才华,更有见识,但是一生创作的灵感火花没有迸出来,这样人如果给《水浒传》写主题歌,可能比《好汉歌》还好。

实际上像《水浒传》在我介入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几百份歌词了,我也没有权利看到,估计里头也有不错的。

我觉得,一首主题歌它就十句八句,它根本无法涵盖电视剧里面的全部思想内容,你可以抓住一点,把它写的深入一些、投入一些,算是给电视剧的一种帮忙,但是一部影视剧的主题歌,如果写成产品说明书,把这部剧所有的思想内容都用一两句,堆砌在歌词里头,我估计这个歌词可能要失败。

(2)众家好汉似虎狼先从几位至关重要的主创说起。

在张艺谋和张伟平之前,中国影视圈最有名的二张是导演张绍林、制片主任张纪中,《水浒传》是两个大胡子合作的颠峰之作。

他们都是从山西电视台出来的,合作过很多优秀作品。

张绍林做记者的时候就是抓新闻的好手,后来转行拍电视剧,导演的《无字的歌》、《太阳从这里升起》、《杨家将》、《有这样一个民警》、《好人燕居谦》,多数都获得了飞天奖。

他从《三国演义》后调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近年拍摄了《傻小李元霸》、《国宝》等剧。

张绍林有着出色的艺术感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插队山西的北京知青张纪中有着灵活的经营头脑。

请注意,张纪中当时只是制片主任--跟组管帐的,而掌握终极财政大权的制片人是任大惠,他也是《三国演义》的制片人和《红楼梦》的制片主任,在《水浒传》里扮演了宋江的父亲宋太公。

张绍林赋予《水浒传》以油画般的摄影风格以及节奏明快的叙事风格,除了刻意为潘金莲做翻案文章的那一段有些拖沓的感觉,其他段落都像神行太保戴宗一样脚不点地。

中国电视剧是如此地慢条斯理、不厌其烦,所以《水浒传》的这个优点尤其难能可贵。

音乐是赵季平写的,此公可称中国影视音乐第一高手。

《好汉歌》借鉴了山东民歌《王大娘补缸》,被刘欢唱得气势夺人。

这首歌还曾引发一场官司:1998年5月28日,刘鸿志在《羊城晚报》公开发表了《好汉与王大娘咋就这么像》的文章,认为赵季平所作的《好汉歌》即《王大娘补缸》。

之后法制文萃转载了该文,并使用了《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竟是剽窃之作的标题。

赵季平认为该文矛头直指曲作者的道德品质,起诉要求刘鸿志及两家报社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0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

法院审理后认为,赵季平汲取素材属于正常文化创作,两家报纸刊登的该文中有用词不当之处,应予以批评,但并未构成侵权,驳回了赵的诉讼请求。

古典四名著完美收官 央视《水浒传》文武双全…说完主创说演员。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剧集中拍得最晚,跟八十年代的《红楼梦》和《西游记》相比,其绝大多数演员如今还活跃在影视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