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和于敏是在1995年11月初次见面的,当时央视版《水浒传》即将开拍。
为了改善《三国演义》为人诟病的武戏,不惜血本地请来了香港的动作导演袁和平。
袁氏兄弟也有自己的班底,他们想用自己熟悉的摄影师。
而且,武戏的拍摄对摄影师有很高的要求,摄影机的机位异于常态,要求人的身位也得异于常态。
动作速率极快,拍摄时机稍纵即逝。
虽然是气焰逼人的央视,玩转《水浒传》这样的大部头还是要精打细算,说大话使小钱的事儿时有发生。
出于费用的考虑,央视抱着试一下的心态找来了由演员转行当摄像的于敏。
当时的于敏一头长发绑在脑后,气质狂放不羁,张纪中一见他就觉得很不放心,做了换人的准备。
一上来拍的是白云客栈的戏,燕青打擂之后与李逵逃到此处,遭到官兵的追杀。
头回拍摄武戏的于敏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他的镜头移动准确到位,画面既不呆板也不花哨。
袁和平表扬说:这个摄影感觉极好,所有的要求都能达到,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原先的摄影差!于敏坐稳了《水浒传》摄影师的位置,并且在1998年最终获得电视剧飞天奖最佳摄影。
在《射雕英雄传》中,于敏开始担任导演工作,《天龙八部》就出力更多。
古典四名著完美收官 央视《水浒传》文武双全…《水浒传》武术指导赵箭后来也成了张纪中班底中重要的一员。
赵箭是陕西人,豫剧团武生演员出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导演大举进军内地拍武戏,赵箭凭着自己的身手进入了影视圈。
赵箭曾在徐克《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里扮演了赵天霸,在《水浒传》中与袁氏兄弟合作。
赵箭的悟性很好,设计的动作漂亮得体,获得了袁和平的信任。
《水浒传》拍摄十个月后感觉到,仅靠一个文戏组、一个武戏组,难以按期完成进度,决定再增加两组人马拍摄。
增加的文戏组由副导演陆涛带队,武戏组就交给了赵箭,高俅踢球的场面、武松飞云浦之战就是他拍摄的。
在《笑傲江湖》中,赵箭又与元彬合作,进一步掌握了武戏的拍摄方法,到《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时已能独当一面。
张纪中转拍武侠剧之后,最初用的都是成名导演。
《笑傲江湖》之黄健中,《射雕英雄传》之王进,《天龙八部》之周晓文。
张纪中是演员出身,多年来飘转于影视圈,转行以后成为一个强势的制片人。
如果是在美国,制片人是剧组绝对的当家人,制片人的权威无庸置疑,导演是制片人请的,一般是不会有意见分歧,就算分歧了也绝对是制片人说了算。
可这是在中国,影视作品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被当作一门艺术,剧组沿用的是导演中心制。
市场化的浪潮毕竟席卷过来了,制片人的声威一天天在壮大。
导演只从艺术效果考虑问题,制片人的头等大事是成本控制。
由此,导演和制片人要没有矛盾就成了天下奇闻。
更何况,老大之争并不限于业务层面,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冲突在里头。
张纪中和黄健中的相处算是融洽,张纪中和王进闹得很不愉快,王进中途退出。
张纪中和周哓文也闹得不可开交,为了工钱的事儿闹出官司。
这就让张纪中培养自己班底的愿望更加强烈,导演于敏和动作导演赵箭成了他心目中的最佳组合。
可是毕竟此前没有独立挑头干过,能不能胜任万人瞩目的金庸剧的拍摄?张纪中的心里也没底,于是先用部头稍小的《永乐英雄儿女》做试验。
于赵组合很争气,一举攻克这个小山头。
从此,他们挑起《神雕侠侣》《鹿鼎记》《碧血剑》的大梁,张、于、赵的搭档一路冲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