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第22章之海报

2025-03-31 02:02:26

在《雍正王朝》之前,刚刚火势冲天地流行过疯癫派清宫剧《还珠格格》。

在《雍正王朝》之后,还要有戏说派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风风火火闯江湖。

冷面雍正不可能像小燕子一样挤眉弄眼,也不像纪大烟袋一样貌似正经、实则胡闹,他是张嘴朝廷、闭嘴民生的正剧主人公。

从收视率来说,《雍正王朝》难敌《还珠格格》动辄40%的成绩,可是20%已经是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了。

小燕子选角一波三折 戏说风挑起专家怒火(8)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经典就看它能否经得起一看再看。

时至今日,《雍正王朝》除了经常在各电视台重播之外,其影碟也通过各种渠道保持着不俗的销售量。

很多商人把《雍正王朝》的DVD看烂了又买一套,品味不休。

很多官员把它和《走向共和》当作不成文的必修课。

为什么会有这般魔力?有人说这是世纪末的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人们渴望出现一个强悍的威权人物做灯塔,《雍正王朝》踏上了点儿。

有人说这是奴性思想大发作,以正史的面目行歪史之实,美化过后的封建帝王迷惑人心,流毒无穷。

这种高屋建瓴的总结,深文周纳的忧虑,自然有几分道理,但也包含了文人墨客的强做解人和杞人忧天,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爱看《雍正王朝》主要是它有紧张激烈、悬念重重的剧情,它把人琢磨透了,集了中国式权谋之术的大成,在感官刺激和人性表现方面都能满足观众。

其实,观众并不想呼唤威权人物,也没有下愚到因一部电视剧而分不清真假历史。

(1) 权谋教科书《雍正王朝》里有四大弄权高手,康熙,邬思道,张廷玉和八王,他们驱使或者牵扯着其他棋子进退绞杀,全剧中的惊风密雨,几乎全是他们搞出来的。

从来没有一部影视作品如此深入而全面地展示过宫廷争斗和朝局角力,从来没有一部文艺作品能如此酣畅淋漓地运用中国式的兵法奇谋。

1、做孤臣。

康熙按照顺治永不加赋的嘱托,一直对臣下和民间实施宽仁政策,加之晚年倦勤,百官变得恣肆不法起来。

一个重要的弊政就是各级官员纷纷向国库借钱,挥霍浪费不思归还,以致国库空虚,无力办大事。

逢有灾年或者边患,财政就会捉襟见肘。

康熙有意派人追讨欠银,无奈无人领命去办这个得罪人的差事。

这时候,其四子胤祯勇敢地站了出来,表决心说: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康熙圣心甚慰。

所谓做孤臣是与结朋党相对的,也就是处处以朝廷大局为重,勇于任事,披坚执锐,不考虑个人进退,不怕得罪同僚,哪怕落得个独来独往,没人理睬,也再所不惜。

古来臣下取悦君王,有两条正路,一则是做忠臣,一则是做能臣,而这个孤臣的最高境界是既忠且能。

问题是,这样的人纵讨得皇上一时的欢心,往往没有好下场。

中国是人情社会,撕破脸皮做官,时移事异就可能获罪,无人同气连枝,只能付出代价,就算是皇上也未必能保你一辈子。

这方面,汉景帝时的晁错就是前车之鉴。

胤祯和康熙当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上这个保证一下,父子之间心意相通,帝座的天平也向老四发生了重要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