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找了青年文学批评家罗强烈担纲,历时一年好不容易出笼的剧本初稿,最终还是由刘文武否了。
重起炉灶另开张,这次来了刘和平。
他虽然是湖南衡阳市文化局专职编剧,却是个仅读过5年书、小学都未毕业的人。
刘文武交给他一套《雍正皇帝》小说,一部历史专著《万历十五年》,经与刘和平反复长谈 ,他认定刘和平就是能够体现其创作意图的高手。
又是艰苦卓绝的一年多,其间数度重写与改写,终于弄出了整个策划班子一致认可的剧本。
刘文武长出一口气,便立即又开始了筹资融资、组建摄制班子、挑选演员。
无论是谁推荐的导演、演员,他都一一谈话,借此了解其思想内涵、文化功底。
他确立的导演的标准是:要有深厚文化功底的,要有大眼光大气派大的方面把握得住的,且最好是干电影出身的——因为他想用电影方式来操作这部电视剧;选演员的标准头一条同样 也是文化功底,第二条则是人品和敬业精神。
如是,一批真正是搞艺术的精英人才开始陆续集结:导演胡玫,艺术总监张黎,摄像师池小宁,美术师秦多,执行导演陆涛、马骁,主演焦晃、唐国强、杜雨露、王绘春、李定保、杜志国、蔡鸿翔……拍摄中,刘文武继续把他那在剧本创作阶段的四必须、两凡是的紧箍咒,念到导演的二度创作上,念到拍摄现场,念到剪辑室,且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三个不允许:不允许有过场戏,一定要打破常规节奏;每集不允许低于350个镜头,必须大信息量;不允许靠大场面取胜,只求画面个个饱满。
七个多月的拍摄,六个半月的后期制作,刘文武几乎无时不在现场。
对人他谦虚地说主要为了学习,要熟知电视剧拍摄的全过程,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为了确保质量。
他把自家的、亲友的、拉来的、借来的所有一应资金,一古脑儿全投入了进去。
谁都知道,拍历史剧费钱。
当初的预算是1600万元,预算一再被突破,直至最后的2600万,加机器设备,达3,200万。
严重的超支压得刘文武几乎喘不过气来。
在拍摄中,中央电视台及时介入。
经过考察认定,他们认为此剧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难得的经典之作 ,并拍板决定投资2600万元。
刘文武松一口气,更加频繁地熬通宵、抠质量、把大关。
1998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组织强大的审片组封闭式地审看《雍正王朝》,44集下来,居然无一集被砍掉,也无一集需大改。
(五)基石二月河《雍正王朝》的成功,原作者二月河至少有一半功劳。
九十年代以来,二月河的历史小说在民间升温。
他写的康雍乾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字。
篇幅足可以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相比,但笔法却并非意识流,而是用《红楼梦》般的古典京白写下的现实主义力作。
那时候没有百家讲坛,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四部康熙、两部雍正和不断更新中的六部乾隆,成为了喜好历史演义和权谋故事的读者的最爱。
小燕子选角一波三折 戏说风挑起专家怒火(1…。